137例心房颤动的病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137例心房颤动的病因分析

孙爱梅

孙爱梅(广西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防城港538021)

【摘要】目的分析心房颤动患者的病因及年龄特点,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收集我院2010-2012年137例Af患者,分为50岁以下年龄组(A组)和50岁以上年龄组(B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岁以下年龄组,风湿性心脏病及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50岁以上年龄组,且女性明显多于男性。50岁以上年龄组中以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肺心病、老年性退行性心脏瓣膜病为主。结论通过Af的病因分析,有助于临床诊断治疗。

【关键词】心房颤动病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R541.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3-0215-02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以达到100~160次/分,而且绝对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血流动力学障碍和血栓栓塞可导致发病、死亡等一级医疗费用增加。本文对我院2010-2012年137例Af患者进行了统计分析,进一步探讨房颤的病因以协助临床诊断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0年-2012年门诊Af患者共137例,其中男70例,女67例,年龄26-83岁。

1.2方法

将患者按年龄分为50岁以下年龄组(中青年组)和50岁以上年龄组(老年组),分别统计两组中各种病因的分布。137例房颤均由十二导联心电图及/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证实。病因诊断由病史、症状、体征及各项辅助检查确诊。Af的分类根据《实用内科学》分为持续性、阵发性。

2结果

Af患者在我院病因分布,见表1

表12组各种病因分布

在A组中,以风心病及甲亢性心脏病的发病率最高,且女性高于男性(p<0.01);B组中,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A组,男女比率无显著差异(p.0.05)。肺心病及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男性高于女性。

3讨论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房颤总的发病率为0.4%-1%,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此外房颤患病率的增长还会与冠心病、高血压病和心力衰竭等疾病的增长密切相关,未来50年房颤将成为最流行的心血管疾病之一[1]。

房颤的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其共同点都认为房颤的产生需要“局灶触发”和“异常基质维持”,目前认为两个因素位于肺静脉和左房[2]。房颤时心房丧失收缩功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滞而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可随着血液至全身各处,导致脑栓塞(中风)、肢体动脉栓塞(严重者甚至需要截肢)等。房颤时心房收缩功能丧失和长期心率增快可导致心力衰竭,增加死亡率(正常人的2倍)。[3]

房颤常见的病因包括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脏外科手术、瓣膜病、慢性肺部疾病、心力衰竭、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栓塞、甲亢、心包炎等等,与饮酒、精神紧张、水电解质或代谢失衡、严重感染等有关[3]。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50岁以下人群发生房颤的主要原因是风湿性心脏病和甲亢性心脏病,分别占35.4%和29.2%,且以女性为主。50岁以上人群主要病因为高血压病(37.1%)和冠心病(39.3%),男女发病率相似。肺心病、老年性心脏瓣膜病占有一定比率,主要见于50岁以上老年患者。而且50岁以后房颤发生率明显增加。

房颤一旦发生,随着病情的发展,由于心房的结构重构和电学重构等原因,房颤会越来越难以治疗,所以做好房颤的预防是很有必要的。房颤的治疗主要是恢复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防止血栓形成和中风,药物治疗仍然是目前绝大多数房颤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4.5]。首先,要控制好相关的危险因素。青少年应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积极预防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及时有效的治疗链球菌感染,如根治扁桃体炎、龋齿和副鼻窦炎等慢性病灶,可预防和减少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生。高血压患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愉快的心境,要控制体重,增加有规律的体力活动,戒烟、限制饮酒;控制食盐摄入量,避免长期精神紧张;按时服药,积极控制血压水平达标,减少血压的波动;冠心病患者要合理饮食,不要偏食,不宜过量。要控制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多吃素食。同时要控制总热量的摄入;保持足够的睡眠;保持情绪稳定;积极防治老年慢性疾病;心衰患者积极控制心衰。如果有严重心脏瓣膜病的患者,需要及早考虑手术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限制或避免服用含有咖啡因的物质诸如茶、咖啡、可乐以及一些非处方药,谨慎应用某些治疗咳嗽或者感冒的药物,因为这类药中可能含有刺激物,易促发不规则心律,服用这类药物前应当询问医生或仔细阅读说明书。

参考文献

[1]黄从新张澎马长生.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2.中华心律失常杂志2012年第16卷第4期.

[2]江洪黄从新唐其柱肺静脉异常电活动引起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电生理特点和消融治疗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4年第8期.

[3]毕亚艳,吴磊,朴晶燕,黄永麟.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无症状心房颤动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0年14卷第03期.

[4]逯建华汤迎春.心房颤动的诊断与治疗进展.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1年第13卷第3期.

[5]闫丽荣.心房颤动的抗心律失常治疗选择.心血管病学进展,2011年32卷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