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证治

/ 2

眩晕证治

陈晓莉

陈晓莉(白山市中心医院吉林白山134300)

【中图分类号】R25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33-0021-02

眩晕既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同时也是疾病的病名。引起眩晕的原因很多,历代医籍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阐述了眩晕的病因病机,如《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灵枢·口问》篇“上气不足”;《丹溪心法·头眩》篇“无痰不作眩”,以治痰为先;《景岳全书·眩运》“眩运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强调了“无虚不作眩”,以治虚为先,祖国医学认为眩晕多以内伤、虚证为主。今介绍颈性眩晕、内耳眩晕、高血压性眩晕、低血压性眩晕、贫血性眩晕,其他原因所致眩晕,在此恕不赘述。

1颈性眩晕

1.1症状头晕,耳鸣,颈项痠痛,手指发麻,腰膝痠软,甚者天旋地转,不能站立,恶心呕吐。闭目则眩晕减轻,舌质暗红,苔薄,脉沉弦。

1.2治法补肾活血,益精填髓。

1.3方药熟地、枸杞子、山芋肉、葛根、菊花、天麻、菟丝子、杜仲、当归、桃仁、川芎、水蛭。

1.4讨论颈性眩晕是颈椎骨质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压迫颈椎动脉,使颈椎动脉变窄、扭曲,造成血液动力学改变所致。髓海不足,脑转耳鸣。祖国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而脑为髓之海,肾气充盛,则髓海充盈,脑得其养功能正常。反之,肾虚髓海空虚久病入络成瘀,瘀阻脑络而眩晕,颈项痠痛,手指发麻等。方中枸杞子、山芋肉、熟地、杜仲、菟丝子、补肾健脑,填精生髓,葛根解肌善治颈项痠痛。天麻乃治眩晕之良药,配以当归、桃仁、川芎、水蛭活血化瘀,诸药合用达到肾气充盛,髓海充盈脑得其养而眩晕止。

2内耳眩晕

2.1症状眩晕突然发生,感觉周围物体转动,站立不稳,恶心呕吐,耳鸣耳聋,眼球震颤,不敢移动体位,体位变动时,眩晕加重,舌淡白,脉细弱等。

2.2治法补益气血,健脾祛湿。

2.3方药黄芪、白术、茯苓、当归、党参、天麻、苍术、猪苓、白芍、陈皮、熟地、炙甘草。

2.4讨论耳性眩晕现代医学称为美尼尔氏病或称为膜迷路积水。是由不明原因引起内耳的内淋巴液增多,压力增高,导致膜迷路积水,刺激耳蜗,前庭感受器,前庭系统在维持人体平衡中占主导地位,如果前庭出了问题,身体的平衡就会失调,主观感觉就是眩晕,为非炎症性迷路病变。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祖国医学认为耳主听觉,又司平衡,耳位于头属清窍。有赖清气之灌溉。内耳眩晕多属脏腑亏损,复因劳倦思虑过度,劳伤心脾,脾虚生血不足,气血亏虚,上不能奉养于头而致眩晕等症。方中黄芪、党参、炙甘草、当归、熟地、白芍、补益气血,白术、陈皮、茯苓、苍术、健脾祛湿,升麻升清气,猪苓、降浊气,共奏补益气血,健脾祛湿使眩晕止。

3高血压性眩晕

3.1症状头晕目眩,头痛脑胀,面红目赤,五心烦热,口苦耳鸣,腰膝痠软,甚者恶心呕吐,舌质红绛,脉弦细等。

3.2治法滋阴、平肝、潜阳。

3.3方药天麻、钩藤、石决明、枸杞子、栀子、元芩、牛膝、菊花、山芋肉、白芍、磁石。

3.4讨论高血压的发病机理目前还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其发病主要环节在于小动脉痉挛,使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而小动脉痉挛发生是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过程平衡失调的结果,各种外界或内在不良刺激,长期反复作用与大脑皮层,可使皮层和皮层下中枢互相调节作用失调,引起丘脑下部血管运动中枢调节障碍。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高,结果引起全身小动脉痉挛,使血管外周阻力增大,心缩力量增强,以致血压升高。长期以往小动脉可发生硬化,特别是肾小动脉硬化,肾缺血,进而促使高血压病进展。而祖国医学认为与肝肾关系最为密切,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多因长期抑郁恼怒,气郁化火,使肝阴暗耗。肝肾同源,肝肾阴虚,不能制约肝阳,以致阳气亢逆升腾上扰清窍而发眩晕等一系列症状,方中天麻、钩藤、石决明、磁石、平肝潜阳,栀子、元芩、菊花、清肝火,枸杞子、山芋肉、白芍、牛膝、滋补肝肾,引火下行时使眩晕止。

4低血压性眩晕

症状:头晕眼花,面色不华,心悸气短,肢冷,神疲乏力,食欲不振,甚至昏厥,唇舌色淡,脉细弱等。

4.1治法补益气血。

4.2方药党参、黄芪、白术、熟地、白芍、茯苓、当归、川芎、陈皮、山药、炙甘草。

4.3讨论收缩压在90毫米汞柱以下,舒张压在60毫米汞柱以下为低血压。如果血压较低,压力不足,血液对全身各组织的供血不足,特别是高位性组织,如脑、内耳前庭,组织缺血、缺氧而致眩晕。祖国医学认为脏腑虚弱,气血不足,上不能濡养于脑则头晕眼花,面色不华,心气血不足,则心悸气短,神疲乏力,唇舌色淡,脉细弱等。方中,四君四物补益气血,陈皮、山药、行气健脾,脾气健运,气血来源充足则眩晕止。

5贫血性眩晕

5.1症状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头痛眼花,耳鸣,全身疲乏无力,心悸气短,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

5.2治法补气益血,健脾开胃。

5.3方药党参、黄芪、阿胶、熟地、当归、川芎、白术、茯苓、白芍、山药、陈皮、砂仁、鸡内金。

5.4讨论贫血是指外周血中血红蛋白浓、血细胞计数或性细胞比容低于同年龄和同性别正常人最低值,(其中以血红蛋白浓的低于正常值最为重要)的一个症状。

贫血性眩晕是由于贫血引起来的,以眩晕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症状。诊断贫血性眩晕可分为二部分,其中,贫血诊断成立;其二以眩晕为主要表现,祖国医学认为素体禀赋薄弱,脾胃运化失调,脾虚失于健运,胃的受纳不足,气血生化之源不充,不能濡养脑之清窍及全身而至眩晕,面色不华,全身疲乏无力等症。方中党参、黄芪、补气,阿胶、熟地、当归、川芎、行气补血,陈皮、茯苓、白术、山药、砂仁、鸡内金、健脾开胃,共奏气血双补,脾胃健运而眩晕止。

6小结

临床诊治中既要了解西医诊断,又要与祖国医学辩证施治相结合,眩晕症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涉及到多种学科,几十种疾病,需要先辨病,再辩证,才能准确施治达到药到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