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探索与经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2-12
/ 2

浅谈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探索与经验

韩东升

韩东升(雄县职教中心河北雄县071800)

【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它的出现不仅是对学生更是对老师的一次重大挑战。本文就如何有效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总结了自己的一些的做法和经验。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探索;经验

新课标明确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它把高中课程的目标明确为五个方面,即“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目前,正在使用的新教材在调整课程内容,变革学习方式等方面都较好的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综合性学习活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是体现“课程标准”精神、引导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为学生自主探究创设了问题情景和学习空间,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和多向性。

活动的关键是“动”,学生只有动起来,学习才能活起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新课标提出的“知识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科学、合理的设计活动的目标、形式、程度、面积,努力的追求活动的效果。同时,“动”有主动和被动之分,如何使学生自觉的动起来,主动参与到语文活动之中,这是衡量语文活动成败的一个标准,教师在语文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是活动效果好坏的一个关键因素。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把教学过程看成师生交流,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的指导、帮助、参与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活动过程。教师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不同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积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情境。

目前开展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基本模式约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由内而外,即研究的方向由文本、课内向课外校外拓展,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另一种是由外而内,即研究的方向由课外、校外向校内、学科回归,带着问题走进教室。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具体操作步骤可分为三个阶段:⑴准备阶段,其核心是选材选题和确定研究方案;⑵实施阶段,其核心是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⑶总结评价阶段,其核心是学生形成结论得出感悟,老师总结评价。在此,笔者浅谈一下自己在组织学生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一些探索和经验。

准备阶段:要重视选材选题的可行性和挑战性。不是所有的被发现的问题都值得研究或都有实力去研究的,这就需要对问题的价值及可行性作出判断。宜选择开口小、周期短、可占有材料的课题,改造或放弃大而空的课题。课题选择又要有挑战性。尽量选择诸如有高水平文学价值的、内容大气、境界高远的经典文学作品,找到挑战性和可行性之间的契合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红楼梦》这部作品时,我设计了这么一个问题:请从对女性审美的角度谈谈你是更欣赏林黛玉还是薛宝钗。这个选题对高中学生来说就很合适,材料经典,是高中生课外必读书目,内容开放,但又涉及审美领域,具有挑战性。有挑战性的选题既有利于学生挑战自己、掘出潜能,亦有利于提高其研究过程中所获收益的质量。有人担心选题挑战性太强会影响研究结果,但综合性学习活动本身就是更重视研究过程的学习体验的课程。相反,过低要求的选题只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离预期目标愈来愈远。

实施阶段:要注重学生自主研究和老师引领相结合。本阶段是核心环节,教师和学生必须给自己的角色准确定位。首先是确保学生的自主地位,让他们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我们可以利用划分课题小组的办法来确保他们的自主地位。依据课题分组,尽量优化人员组合,将不同的同学融入同一个群体中,以合作探究来克服各自的不足。教师则要扮演好引领者的角色,重点琢磨好把教的内容自然地转换成学生学的活动,与学生一起平等地参与活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则始终予以关注、指导,督促他们合作探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予以启发引导。如在引导学生对中华特有的文学样式——对联进行研究学习时,我先在课堂上教给学生对联的一些基本常识。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我特意举了一些趣联趣事、名联名事,譬如顾宪成的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然后再引导学生去观对联、集对联和作对联。

几个月下来,学生收集了不下三百副对联,细心的学生还把收集到的对联分门别类。最后我指导他们把收集到的对联编成了《对联大全》,并引导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对联创作,从而使他们体会到综合性学习的乐趣。再如在引导学生学习修辞知识时,我引导学生设计了《广告的语言特色》这个课题,然后让学生动手收集或制作20条自己喜爱的广告语,在班上展示、赏析、评比。教学内容和学生活动融为一体,老师的教学置换成了学生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逐步认识了广告语言的规律。这个阶段,我们要确保学生的自主地位,但不能削弱教师的引领作用,让学生“自主”但不能让学生“自流”。

总结阶段:重视评价研究过程,不忽视研究结果。综合性学习活动是以帮助学生形成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目的的,必须关注学习主体的差异性。同时,从语文教育的特征看,其丰富的人文内涵,注重潜移默化的语感体悟等等,具体到个人理解,都是有差异性的。综合上述缘由,决定了我们对学生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评价首先应该是重过程的,标准是多元的,态度是鼓励的、包容的、肯定为主的、宽待结果的。甚至对一些因主客观原因无法完成而中止的学习活动,教师仍要认真积极地评价,验收其阶段性的成果与收获,帮助他们查找缘由,使其收获达到最大化。可以说,学生没有一无所获的学习活动。其次,评价时又不忽视结果。宽待结果不等于可以忽略结果。这里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开始时可以不看重结果,达到一定程度后就须逐渐让学生注意到自己的研究结果。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结果与前人经验进行比照,从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从中发现自己的差距,从中提出更多的问题,从而以更高的积极性走向下一个学习目标。

总之,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价值在于“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应以“课标精神”为航向,加强“学生意识”、“实践意识”,组织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拓宽知识视野,砥砺学习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而活动又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平台,让他们能够在活动中充分展现自己、认识自己、认识自然和社会,发展良好的个性,实现新课标和新教材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