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血液回输用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性价比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3

自体血液回输用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性价比研究

黄龙

南昌大学医学院江西南昌330031;大理大学基础医学院云南大理671003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时应用自体血液回输的实际价值。方法:选取本校2016年3月-2017年6月收治的84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手术过程中,将所有创面及纵膈出血均进行抗凝,并将血液全部吸入到自体血液回输机中,在体外循环结束后,直接将回输机中的血液回输给患者;对照组在费肝素化期间,对于所有的创面、纵膈出血以及体外循环结束后的管道剩余血都废弃,而是给予患者输注异体血。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血液相关指标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异体输血量及术后纵膈引流量、输血相关费用情况。结果:在术后24h,观察组血液相关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52%,显著低于对照组28.57%的发生率(P<0.05);术后观察组异体输血量与术后纵膈引流量皆比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输血总费用为(1902.32±445.63)元,显著高于对照组(654.23±285.37)元的输血费用(P<0.05),但是在总治疗费用量两组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将自体血液回输用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能够降低围手术期异体输血量,节省库血,同时减少术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但自体回输血液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总输血费用,因此自体血液回输用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治疗是有效、安全但不具有性价比的方法。

【关键词】自体血液回输;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有效性、安全性、性价比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上的效果显著,并且随着医疗技术设备不断更新,手术的安全性也越来越高[1]。然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引起红细胞、血小板、凝血因子等成分破坏也依旧无法避免,这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急性贫血,严重甚至还会使患者死亡[2]。因此在围手术期间为患者输注血液非常关键,在以往的血液输注上,常常通过输注库血的方法纠正患者贫血情况,但因血源紧张、输入异体血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及存在传播疾病风险等缘故,近几年临床中逐渐推广自体血液回输方法,实践应用显示自体血液回输在节省库血的同时也有效避免了异体输血造成的不良反应,通过及时的血液回输改善患者的贫血症状,这对患者手术疗效有重要帮助。本次研究就具体探讨了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应用自体血液回输的效果,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校2016年3月-2017年6月收治的84例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18~57岁,平均年龄(31.6±3.2)岁;疾病类型:法洛四联症13例,风湿性瓣膜病11例,室间隔缺损10例,房间隔缺损8例。对照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19~59岁,平均年龄(30.9±3.4)岁;疾病类型:法洛四联症14例,风湿性瓣膜病10例,室间隔缺损10例,房间隔缺损8例。在一般资料上两组患者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行择期心脏瓣膜成形术或置换术、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等;(2)知晓本次研究目的,并在手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排除标准:(1)再次进行心脏手术、主动脉手术或者急诊手术的患者;(2)合并存在严重的肝肾功能不断的患者;(3)因为疾病或者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导致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4)精神疾病患者或不配合研究的患者。

1.3方法

观察组手术时,在非肝素华期间采集术野中流出的血液,对血液进行抗凝后全部吸入到自体血液回输机中。在体外循环完成后,将管道中的剩余血液以及人工肺储血管中的存留血液全部吸入到自体回输机中,回收血均进行过滤、洗涤、净化,然后回输给患者,所有自体血均在手术前输完。患者手术完成并且进入ICU监护12h内,将患者心包引流管以及纵膈引流管中的血液也均进行抗凝并且回收,在ICU监护12h后的血液废弃,不能用于自体血液回输。对照组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过程中,使用普通的吸收器将血液回收后废弃,在体外循环完成后,对于管道中的机血,在6h内可以直接回输到患者体内,术后引流血均废弃不用,术后为患者输送的是异体同型血。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5min到术后24h,如果患者的血红蛋白在80g/L以下,对照组给予患者输入异体同型红细胞悬液,观察组则先回输自体血,在自体血输送完成后如果发现患者的血红蛋白依旧在80g/L以下,可以为患者输注异体血。两组患者在术后如果存在异常出血的情况,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患者鱼精蛋白、纤维蛋白原以及血小板等处理,或者采取再次开胸手术的方式进行止血处理。

1.4观察指标

(1)在术后24h,抽取患者肝素抗凝血作为标本进行检验,借助全自动血常规分析仪对患者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lt)、红细胞(RBC)、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指标情况。(2)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3)记录两组患者异体输血量、纵膈引流量及输血相关费用情况,其中输血相关费用主要包括自体输血费用、异体输血费用、总输血费用、治疗费用等指标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做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使用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后血液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24h血液中Hb、Hct、Plt、RBC、FIB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术后24h血液相关指标情况比较(n=42,)

2.4两组患者输血相关费用

输血相关费用上,观察组治疗总输血费用要比对照组高(P<0.05),但是在总治疗费用上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4。

3讨论

随着心脏手术治疗的快速发展,当前使用外科手术进行血管手术、瓣膜置换等越来越频繁[3]。但是行心脏手术治疗过程,由于心脏处血管密集,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大量出血与渗血的情况。术中大量出血可导致患者出现贫血情况,如果不能及时为患者输注血液,对手术顺利进行会产生巨大影响,同时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巨大威胁[4-6]。在以往的心脏手术中,为了维持患者的血容量,在手术过程中常常通过为患者输注异体血来扩充患者血容量,纠正患者贫血情况,保证手术治疗的成功施行。然而,受当前血库血源紧张以及采取异体血回输过程中经常出现不良反应及输血后传染性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异体输血的可行性逐渐受到临床医师及患者的质疑。针对异体输血的弊端,当前临床中广泛推广自体血回输的方式,应用自体血回输在快速补充血液的同时,还可以节省异体输血的用量,这样解决了血源紧张以及疾病传染等问题,属于一种有效的血液保护手段。

在本次研究中,对自体血液回输用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价值进行探究,结果显示经过自体血回输后,患者术后24h的血液相关指标在比对照组高,在正常值的范围。考虑其原因,主要同血液本身拥有的体内凝血因子有关,凝血因子在血液只要维持在正常值的30%以上就可以发挥凝血功能。同时,针对自体回输血量在800ml以下的患者凝血功能通常是可以改变的,但超出这个范围,切口24h引流量会增加,可引起稀释性凝血功能障碍,所以此时需要采取相关的处理措施,如为患者补充血浆、血小板、凝血因子、纤维蛋白等以维持患者正常凝血功能[7]。此外,本研究中对自体回输血液的安全性及性价比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少,表明自体回输血的安全性较高。在输血费用上,采取自体血液回输的总输血费用高,所以并不具有性价比,但是自体血液回输可以有效解决血液紧张问题,可以弥补血源不足的缺陷,因此如果医院血源紧张,可以考虑采取自体回输的方式来保证心脏手术顺利进行。

在进行自体血液回输过程中,患者也会出现以下并发症,如溶血反应、凝血功能障碍、回输血污染等,所以临床中需采取如下措施进行控制:(1)在手术前需要仔细观察患者可能出现的感染情况,同时在术中采取严格消毒措施;安装自体血回收装置,需要保证无菌操作,尤其是重视离心杯安装,避免安装错误导致离心杯运转时破裂漏液引起血液污染情况;(2)在手术过程中,需要控制好负压,在操作上可以将吸引管完全浸入到血液平面下,减少对红细胞的破坏,同时避免污染物、药物等吸入;(3)进行自体回输后,需要及时检查患者的凝血功能,如果大量进行自体血回输,还需要为患者补充适量的新鲜血浆、血小板与凝血因子,在回输过程中还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尿液颜色以及输血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如果患者出血反应应及时进行对症处理[8]。

综上所述,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采取自体血液回输的方式可以快速补充患者血容量,减少异体血输注量,并且还可以有效降低疾病感染、输血不良反应等的发生率。但是自体血液回输的输血费用比异体血输注高,因此临床中需要根据医院血源库存情况选择合适的输血方式。

参考文献:

[1]邓宁,唐新桥,陈建明,等.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应用自体血液回输效果研究[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17,15(3).

[2]黄萍,赵苏丽,太琼志,等.自体血回输技术在体外循环手术中的应用研究[J].医学综述,2015,21(23):4414-4416.

[3]DengN,TangXQ,ChenJM,etal.Theeffectsofautologousbloodtransfusioninextracorporealcirculationcardiacsurgery[J].ChineseJournalofExtracorporealCirculation,2017.

[4]孙磊,李蕾,程庆好.自体血液回输在心脏瓣膜替换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0,8(6):416-418.

[5]苏文婷,黄庆,陈昆.术前急性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血液保护效果[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13,11(3):158-161.

[6]吴亚,朱丽坤.自体血回输对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氧代谢的影响[J].中国输血杂志,2016,29(3):248-250.

[7]YaWU,ZhuL.Effectsofabstergentautologousbloodtransfusiononbloodcoagulationandoxygenmetabolismincardiacvalvereplacementpatientswithextracorporealcirculation[J].ChineseJournalofBloodTransfusion,2016.

[8]李平,董念国,孙宗全,等.逆行自体血预充在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的应用[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4,22(4):332-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