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护理中综合护理的临床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2

小儿腹泻护理中综合护理的临床护理体会

卢淑萍

卢淑萍

(甘肃省临泽县人民医院甘肃临泽734200)

【摘要】目的:探究小儿腹泻护理中综合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450例腹泻患儿,按照患儿住院的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5例。观察组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退热及止泻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11%,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4.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44%、81.33%,P<0.05。两组退热时间、止泻时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儿腹泻经综合护理干预,临床疗效较佳,且可缩短患儿的止泻及退热时间,值得临床深入推广。

【关键词】小儿腹泻;综合护理;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6-0224-02

小儿腹泻,主要经多种病原和因素所致腹泻为主的病症,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发生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1]。临床主要症状:腹泻、呕吐等。为提高患儿的临床效果,本次研究,选取近年来我院收治的450例腹泻患儿,探究其经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现针对本次研究展开具体的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50例腹泻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5例。临床主要表现:喂养不当,腹部受凉/呼吸道、泌尿系统、皮肤感染等肠道外感染病史。按照病症严重程度,轻度患儿一日排便3次以上,且排便为糊状/稀水样;严重的患儿一日≥10次,排便为蛋花汤样/稀水样。部分患儿还会并发腹痛,排便存在粘液,发生里急后重的现象。严重的情况下,呕吐频繁,烦躁、精神萎靡,存在一定程度的脱水、电解质紊乱症状。分型中轻型:没有脱水和中毒症状;中型:存在轻微/中度脱水、重度症状;重型:重度脱水/重度症状。辅助检查,主要经大便常规镜检,镜检能观察到脂肪滴/红细胞、白细胞;血生化检查内容:血清钠、钾、氯和钙;血常规检查可见,细菌感染患儿的白细胞数量增加。

观察组男142例,女83例;年龄8~24个月,平均(16.4±3.2)岁。对照组男154例,女71例;年龄10~20岁,平均(15.6±3.1)岁。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

1.2.1两组患儿均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并维持酸碱平衡等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主要需对患儿的生命体征,心率、体温、尿量、神志等进行严密的观察。

1.2.2观察组通过综合护理干预,护理措施如下。

①饮食指导,腹泻患儿,机体营养需求较大,应实行母乳喂养,辅食可暂停。对于人工喂养患儿,可给予适量的米汤/稀释牛奶或其他代乳品,患儿腹泻次数得以控制后,适当增加辅食的稠度,给予半流质食物如粥、面条等,少量多餐,病情稳定和好转,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严重呕吐患儿,禁食4~6小时且给予支持治疗,带患儿病情得以好转后,恢复正常饮食。

②消毒干预,做好隔离措施,护理人员实行护理前、后,应仔细洗手,防止产生交叉感染情况,同时加强对餐具的消毒,经开水对患儿餐具进行消毒。患儿餐前、排便前、后,均需经肥皂洗手。

③严格观察患儿病情,护理中,对患儿排便次数和粪便的颜色、性质、量进行密切的观察,并对患儿的呕吐物性质、量进行严格的记录。若患儿体温发生较大的变化,可通过物理方法降温。对四肢发凉患儿,应做好保暖方面的工作。

④臀部干预,因为患儿排便次数较多,易于产生臀部发红、溃烂等情况。所以,在护理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随时更换床单,以确保床单的干燥和清洁。并告知患儿家长更换尿布的技巧,叮嘱其勤换尿布。排便后,用温水清洗患儿的臀部。存在尿布疹患儿,给予炉甘石洗剂(生产厂家:上海运佳黄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2790),每日涂抹3次。针对慢性腹泻、营养不良患儿,应定期协助其完成翻身动作,并对其受压位置的皮肤实行按摩,避免产生压疮现象。

⑤健康宣教,为患儿家长讲解病症基本知识、护理方法,并应做好卫生知识宣教。饭前、便后养成洗手的习惯,做好餐具的消毒工作,防止产生肠道感染的现象。

⑥禁止长时间滥用广谱抗生素,小儿腹泻护理中,护理人员应对患儿病情、家庭状况实行全面的评估。同时,制定综合护理方案,有目的、目标、预见性的开展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应保持耐心、细致、负责的态度开展综合护理工作,进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需要注意事项:防止长时间滥用抗生素,主要的目的为规避抗生素对患儿肠道菌群构成不良影响。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护理满意度、退热时间、止泻时间

1.4疗效评判

临床疗效:治愈:完成治疗,临床症状、体征、排便性状均达到标准。

好转:完成治疗,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得以改善,且排便为稀水样,镜检结果显示正常。

无效:完成治疗,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显著缓解,且排便没有恢复。

护理满意度:按照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进行评判,评判内容主要包括: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

1.5统计学的处理

本文中的数据均经过SPSS13.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使用t检验分析计量数据,计数资料以率(%)为单位,比较采用χ?检验,当P<0.05时,表示数据之间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的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95.11%,对照组总有效率84.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的对比

观察组中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各132例、85例、8例,护理满意度96.44%(217/225);对照组中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各75例、108例、42例,护理满意度81.33%(183/225);

P<0.05。

2.3两组退热及止泻时间的对比

观察组和对照组退热时间、止泻时间分别为:(1.12±0.28)h、(2.59±0.86)h;(2.58±0.73)h、(3.82±0.92)h;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小儿腹泻,为儿科最常见疾病之一,这类病症一般多发生于秋季,且发病人群为6~24个月的患儿[2]。病症产生的原因和感染轮状病毒有直接的联系,因为这个阶段的小儿生理功能、消化系统功能发育不完善,且母体抗体降低程度较低,其自身免疫功能降低,进而易于感染病毒,发生轮状病毒性腹泻[3-4]。临床主要症状:发热、腹泻、呕吐等。临床方面没有具体的药物治疗,主要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的方式进行处理[5]。本次研究,经综合护理干预,通过饮食指导、消毒干预、严格观察患儿病情、臀部干预、健康宣教、禁止长时间滥用广谱抗生素等开展综合护理工作,临床效果较好。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止泻时间、退热时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可见,综合护理应用于小儿腹泻护理中,临床效果较好,且可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减少患儿止泻和退热的时间。

综上所述,小儿腹泻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杨秀梅.综合护理在小儿腹泻护理中的临床护理体会[J].医药,2015(6):36-36.

[2]郭皓,李文红.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11):76-76.

[3]张艳.临床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护理中的作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6):246-247.

[4]宋颖.综合性护理用于小儿腹泻的临床护理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20):269-269.

[5]张新华.综合护理对于小儿腹泻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5):24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