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阵地”给学生,打造真正高效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1

还“阵地”给学生,打造真正高效课堂

孙英玲

山东省潍坊滨海中学262737

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很多学生上课时不能有效地把握住课堂,导致课上不足课下补,时间久了,师生都极其疲惫。为此很多老师想出各种办法比如约束、监督、惩罚等手段对学生进行管理,期望凭着一己之力控制全局。很多学生通过这种被牢牢控制的课堂学习是获得了高分,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潜力却让人担忧。学习不是一时的行为,它讲究长效性,这种使学生缺乏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教学管理模式的高效性能走多远,我们都应该深思。而且语文作为语言类科目,不管是学生的学习,还是老师的教学都极其强调主观能动性,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堵”的方法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借鉴大禹治水中“导”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为了实现高效课堂,本人结合同行的研究成果,在教学中采取了一种“放权”的教学方法,经过实践检验发现很有成效。“控制”是一种选择,“放权”也未尝不是一种选择。

“放权”决不是老师什么都不做,它是课堂教学由控制到不控制的发展结果,就是不需要教师过多地干涉与管理,而是引导学生们自主、自觉、自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高效率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发展自身能力。

其具体做法如下:

一、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习惯

要实现这一点,需要老师关注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尤其是那些学习上后进的学生,建立平等、愉悦的课堂气氛。

在我所教的班中,有不少学生对学习抱着学不学无所谓的态度,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则更是其他同学的事,和自己无关。在课堂上他们就像看客,不能把自己融合进集体中来。针对这一现象,我给因为成绩不好、在课堂上总是处于被动处境的学生发挥自己在某一问题上占有优势的机会,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学习上的主人地位,培养他们积极参与的习惯,让课堂成为所有学生的课堂,为课堂上的思维活跃奠定基础。在教授文言文的时候,有时篇目比较难,对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很多时候就像听天书,时间久了,这些同学就会自甘堕落,反正听也听不懂。这个时候我就会让一些基础较好的同学担任起讲解的任务,而把较差点的同学作为检查背诵的主体。解释可能不会,但背诵人人都能做到。我在课堂上也反复强调理解是为了更好的背诵,背诵是为了更好的理解。这样一来,背诵好的同学不但得到我的表扬,而且熟读成诵也帮助他们理解了课文。一段时间下来,课堂上的“看客”就慢慢少了,也为把课堂放开奠定了基础。

二、让学生真正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多向交流

教学改革的核心部分是自主学习,只有会学习,才可能会生存,才可能生存得好。换句话说,老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同时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自主学习概念已提出好几年,自主学习的方法也有很多专家老师进行了深入探究,并且取得了很多的成果。本人在实践过程中也非常注意学习其他老师的做法,并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及时进行总结。在“放”的课堂上,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主要依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果学生不会自主学习,不能积极主动地将动脑、动手、动口结合起来,这样的课堂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三、强化学生动作的目的性

“放”的课堂很容易出现“劳而无获”的结果,究其原因,很多时候就是学生的动作目的性太差造成的。

在学习新课文之前,我会帮助学生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当然老师对学生提出的任务不宜过细,不能简单地把教学内容转化为一个个问题作为任务提出,而是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具体、真切的情境中提出任务。在探究的过程中,场面有可能会非常热烈,但结果却让我们觉得非常可怜,这时我们就应该想到学生产生了很多无效动作,没能严格指向其目的,这也是课堂低效的重要原因。

四、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

当今社会下,人和人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已成为我们必须要具备的两种能力,我们要以积极的姿态,主动迎接各类挑战,参与各类竞争,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同时我们也要善于与他人合作,这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在课堂上我们同样需要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

我在授课中非常注意激发学生的好胜潜意识,让他们每个人都能带着一种“我要做最好的那一个”的心态去参与课堂活动,促使班内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但同时我也注意到不能让学生走向极端,毕竟班级的进步离不开同学们的协作,只有竞争和合作处理得当,才能真正实现课堂的高效。“放”的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必定会形成对比,特别是那些班里平时水平相差不大的同学,极容易产生敌对情绪,老师就要做好引导学生学会合作的工作,让学生能够以一种健康的心态看待自己和别人的差距。

五、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要学会“示弱”

有句俗话说得好,懒惰的父母造就勤快的孩子。课堂教学亦是如此。如果在课堂上老师太“能”了,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所有的问题都能玩于股掌之间,那学生势必就会无事可做,无难题可攻克,无困难可解决,这样的课堂想让学生高效思维,不可能。在适当的时候,老师巧妙地“示弱”,会很快激起学生的斗志,问题也就很容易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