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教育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余佳慧

关键词:学习动机因材施教教学原则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部分课本知识难度增强,硬性的灌输式教育已经不适用于当今小学的教学。许多小学数学课堂都存在一系列问题,如部分学生注意不集中,知识点理解起来费劲,学习成绩差异大等问题。因此教师要结合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理论,根据所教学生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策略,打造理想中的数学课堂。

一、渗透心理健康,适当运用罗森塔尔效应

我们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往往是在中学和大学,而且往往是单独设立一门课程来进行教学,其实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渗透到学科教学中。除了思想品德和语文、历史等文科类,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渗透到数学教学中。

1.1.心里健康促进学习

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使学生拥有好的心理状态。在积极阳光的心态下进行课堂学习,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投入到学习中,甚至能够使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因此教师要注重自己对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的培养,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有助于促进小学生健康发展、推动学习进步的教育心理学知识,让小学生在积极健康、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成长。这样一来,既有助于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成长为祖国的栋梁做准备。

2.2.教师期望添动力

罗森塔尔效应也叫教师期望效应。通俗来说,当教师对某个学生说很看好他,觉得他能取得某种成就,那么该生会相信这种类似于预言性的东西,自觉提升自己,以致结果确实接近教师的说法。例如一个学生理解能力比较差,或说不如周围同学,可能在学习新的知识的时候,他自己底气就不足。如果教师告诉同学,这个部分你可以掌握,而且我相信你在这次小测中能拿个好成绩,或者教师在班上宣布哪些同学是潜力股,那么这些同学内心会受到鼓舞,学习起来也会比较积极、有自信心,从而成绩能够得到较大进步。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哪些同学表现的并不是很好,教师应该做的就是多给他一些鼓励,明示他可以做得更好。小学数学是基础,在知识的掌握与巩固中,我们教师坚决不能落下一个学生。除了积极辅导,增加课下训练,我们就可以运用罗森塔尔效应来鼓励学生,让他们树立信心,勇于突破学习中的困难。

二、激发学生适当的学习动机

我们能从耶克斯和多德森定律中分析出了一个观点:中等强度的学习动机是对学习最有帮助的。就像考试中的紧张一样,考生一点都不紧张,反而有可能出现大意和马虎,相似,当动机强度过低时,学生会缺乏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学习结果就会不如人意

2.1.学习动机强度要适中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并不是说学习动机越强越好,而是说让学生的学习动机保持在适当的水平。而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度过高时,就像考试时过于紧张,以致无法正常答题一样,学习效率就会下降,这就像人们常说的过犹不及。当学生保持适当的动机水平时,课堂上就会比较好,学习效率也相对比较高。

2.2.激发学习动机的途径

首先,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在有趣的教学情境下,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教师要善于引导,循序渐进,将学生从洞口引到学习的殿堂。

其次,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为同学们设立合适的目标,因为不同的教学任务要想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所需要的学习动机水平是不一样的。教师应对较容易达成的目标提出高要求,而对较难完成的学习任务,对学生降低要求,这样便不容易流失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另外,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学习结果的归因,帮助学生找出失败的原因,安慰鼓励学生,让学生明白失败不是能力不足,而是其它可以解决的小问题,帮助学生拾起自信,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学习。

最后,如果想要让学生有适中的学习动机,当学生有过高的学习动机时,教师可以通过适当减少奖励,来降低一点学习动机。当学生保持较低的学习动机时,教师要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任务的难度,引起他们的重视。教师也可以适当地展开学习竞争,在竞争学习下学生们的课堂注意力、做题效率会有很大提高。

三、因材施教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并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全班几十个学生,数学成绩有高有低。一些学生资质较好,比较聪颖,知道学而且一学就会,教师对这类孩子很放心。当然了,这样的好学生不多。

3.1.因材施教,不同学生区别对待

有许多学生,资质一般但是勤奋好学,不耻下问、不甘落后,教师对这类学生也比较放心,多加辅导就可以取得理想的成绩。可是有一部分学生,虽然聪明但是不爱学习,这时就需要教师加强监督与引导。教师多用心的同时,也要联系一下家长,让家长也关注孩子的实际情况,共同帮助监督孩子学习。教师在管理学生的学习时,就可以列一个单子,把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划分出来,不管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后辅导,都进行区别对待。能力更高的学生,加强难题训练,巩固提高。能力有待提高的学生,我们着重对他们的基础训练。

3.2.努力>能力

学生的能力可能不能自己把握,因为能力的大小受多方面的影响,但是学生努力与不努力是由自己决定的。付出的努力多了,也能战胜能力高的同学。所以当我们夸赞一个孩子,我们要说他下的功夫到了,是他努力学习的结果。如果数学题做不出来,我们就告诉他,不是你不行,而是你还不够努力。让学生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努力学习,就没有解不出来的数学难题。如果一个学习好的学生,大家都夸他聪明,这样会影响他对自己的判断,如果他能保持适度的自信也行,但是如果发展为自负,则不利于他今后的发展。滴水穿石,铁棒磨成针,靠的都是坚持不懈的努力,妄想一步登天绝不如安下心来脚踏实地。

四、遵循适当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多样化

启发性原则在现今的数学课堂中应用的越来越多。它指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认可一个观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起主导作用。

4.1.贯彻启发性原则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主动参与,不要一味灌输,要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帮助他们养成积极探索的好习惯,生动活泼而不是死气沉沉地学习。

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呢?我们提倡教师要多给学生自己思索的时间以及互相探讨的空间。在课堂教学刚开始的时候,可以设立与教学目标相关的问题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们的脑袋转起来,鼓励学生主动发言,让同学之间以小组的形式相互讨论,提出疑问,答疑解惑。

4.2.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就是说教师要尽量把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数学本来就是与生活息息相关,但是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往往就把理论知识与生活脱了节。所以说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既要重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又要重视达成目标的方法。教师可以从实际生活出发,提出一些有意思的数学问题,检验学生是否真的掌握了刚学到的知识。

4.3.教学方法灵活用

教学方法有许多种,小学数学课堂常用到的有教师讲授法,也就是在课堂上主要由教师讲、学生听。在教师讲授法中插用着师生谈话法,讲完一部分知识点后就进行课堂练习,也就是练习法。当用到一些道具时,教师在展示数学模具的时候就用到了演示法。有的教师重视学生的自学能力,这就用到了读书指导法,由学生自学数学教材,教师进行指导。如今用的越来越多的是课堂讨论法,就是由教师提出学习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讨论。现在我们也更提倡使用实习法,也就是让学生去实际应用。

这些教学方法不是说单一用,这样同学们会倍感枯燥。我们提倡教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根据课堂目标灵活使用。知识学会了,一定要让学生及时进行系统的复习,注意要采用科学的复习方法。

五、结束语

教好一门课,不是把知识这桶水“倒”给学生,而是启发学生,让学生主动来吸收知识的水分。理想的教学状态是教师教会学生如何去学。正所谓“学无止境”,除了学生的努力,我们教师也应该不断学习,开拓自己的视野,不断学习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要从教学实践中积累教学经验,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把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实践离不开理论来指导,教育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会对实际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邹凤林.基于有效教学理念的小学数学课堂管理策略[J].新课程,2016(11)

[2]何兰凤.小学数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J].中华少年,20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