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PICC导管感染原因及预防措施

/ 1

留置PICC导管感染原因及预防措施

黄本卿王娟

黄本卿王娟(河南省驻马店市159医院肿瘤科河南驻马店463000)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6-0285-01

PICC置管是一条安全、科学的静脉输液途径,尤其对肿瘤化疗患者应用PICC可减少频繁穿刺的痛苦及有效防止化疗药外渗,极大地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为了了解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现将科室168例PICC置管中4例导管感染的情况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2007年—2009年,成功置管168例,用于肿瘤患者中长期静脉输液及输注化疗药物,其中男88例,女80例,年龄25—82岁;其中肺癌62例,肝癌16例,脑瘤25例,淋巴瘤12例,乳腺癌53例。置管静脉为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留置时间10—283天。

1.2材料PICC管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4Fr导管及安全用品,总长60cm(可修剪)。

1.3结果按无菌操作规程分别置管,置管后第2天换药一次,以后改为每周换药一次,克来福接头每周更换一次。每日输液完毕后用100u/ml的肝素液脉冲式封管。4例患者分别在输液10天、20天、21天、24天出现置管肢体红、肿、条索状硬结,伴发热38.5℃以上,考虑到此症状与PICC置管感染有关,分别拔管后做导管前端细菌培养结果为肺炎克雷伯氏菌感染。

2原因分析

2.1与病人自身的状况有关PICC导管感染与病人内在因素如年龄、自身免疫机能、远位感染,置管前住院时间长,营养不良,有严重疾病等有关。此4例病人均为高龄,72岁以上,体质弱,免疫功能低下,抗感染能力差,且住院时间长,易发生感染。其中1例为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置管后由于血小板低,凝血机制差,穿刺点常有少量渗血,是细菌繁殖很好的培养基,极易发生感染。

2.2与侵入性操作有关由于PICC置管为侵入性操作,无菌操作不严,易将细菌在操作过程中带入血循环,且由于长期留置,易成为细菌感染的通道。

2.3与无菌操作技术的不规范有关如穿刺时局部消毒不严格;克来福接头使用后保护不当而被污染;连接输液器时消毒不严格、不彻底,均可将细菌带入管腔引起感染。

2.4输入药液配置过程中污染输入液体中的葡萄糖、脂肪乳等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若将受感染的药液经PICC导管输入,细菌就会在导管内生长繁殖,由于导管这个异物的存在,细菌不易被人体免疫系统完全清除,很难为抗菌药物杀灭,所以可引起相关感染[1]。

3预防措施

3.1加强无菌操作观念,严格无菌操作插管前病室要紫外线照射消毒30—60分钟,操作时认真洗手,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皮肤严密消毒。治疗室每日消毒60分钟,配制液体严格无菌操作,现配现用,对全血、浓度较大的液体,输液完毕用50—100ml生理盐水冲管后再接普通液体,输完后再次封管。

3.2病人选择对年老体弱,如恶液质、白血病等免疫力极差的病人要慎用。

3.3PICC护理置管前后均应告知病人置管的优点及常见并发症,提高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并迅速正确处理,避免提重物或按摩局部。洗漱、淋浴时防止局部进水引起感染,避免在污染部位穿刺,适当限制肢体活动[2]。

3.3.1掌握导管维护技术用碘伏消毒穿刺部位,大于敷贴面积,穿刺后第2天更换敷贴,密切观察局部情况,如有渗血,随时更换敷贴,导管使用正常后每周更换敷贴一次。

3.3.2严格按操作规程克来福接头每7天更换一次,每日输液时,严格消毒,然后连接输液器,输毕用无菌纱布包扎固定,封管时用100u/ml肝素液20ml采用脉冲式封管,避免形成负压使导管阻塞。肝素液现配现用,注射器一人一针管。

4小结

综合以上分析,病人的个体差异及在操作使用过程中保护不当,消毒不严密是造成导管感染的主要原因。因此,在使用过程中注意病人的选择,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有效避免造成医源性感染。总之,PICC是一条安全、科学的静脉输液途径,尤其对肿瘤化疗者应用可减少频繁穿刺导致的局部出血感染,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率,避免刺激性药物外渗导致的严重后果,为肿瘤患者多程化疗提供了方便。

参考文献

[1]钟华.中心静脉插管引起感染的主要因素及控制措施[J].护理研究,2001,15⑥:317.

[2]张会芝,孙玉梅,王宜芝.静脉留置针病人的感受与要求[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①: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