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血藤与易混药物的饮片鉴别与临床辨用

/ 1

大血藤与易混药物的饮片鉴别与临床辨用

陈建芬1马梦黎1施明珍2赵贵红1李晓萍1

陈建芬1马梦黎1施明珍2赵贵红1李晓萍1(1云南省玉溪市中医医院云南玉溪653100;2云南省玉溪市药检所云南玉溪653100)

大血藤、昆明鸡血藤、鸡血藤三者均有大血藤之称,药效均有活血化瘀通络之功。三种药物名称易混,但三种药物的来源、形状特征、药物性味功效、临床应用各有特点,本文对三种药物的来源、形状特征、药物性味功效、临床应用分述如下,以便临床区分使用,保证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药材基源

1.1大血藤:出自《简易草药》。本品来源于木通科植物大血藤Sargentodoxacuneata(Oliv.)Rehd.etWils.的干燥藤茎。异名:红藤。

1.2昆明鸡血藤:出自《植物名实图考》。本品来源于豆科植物香花崖豆藤MillettiadielsianaHarms[M.champutongeasisHu]的藤茎。异名:大血藤,血藤。

1.3鸡血藤:出自《本草纲目拾遗》。本品来源于豆科植物密花豆SpatholobussuberectusDunn的干燥藤茎。异名:大血藤,血藤。

2.药材性状:

三种药材均含有明显的棕红色物质而容易混淆,主要可从外观形状、颜色、质地、气味、横切面的维管束的形状,所含棕红色的部位等显著特征加以区别:

2.1药材性状特征比较:

2.1.1外观形状:大血藤圆柱形,略弯曲,直径1~3cm。有的可见膨大的节及略凹陷的枝痕或叶痕。昆明鸡血藤圆柱形,直径1.5-2.0cm。饮片呈长椭圆形斜切片,皮部约占横切面半径1/4-1/3。鸡血藤椭圆形、长矩圆形或不规则的斜切片,厚0.3~1cm。

2.1.2颜色:大血藤表面灰棕色,粗糙,外皮常呈鳞片状剥落,剥落处显暗红棕色。昆明鸡血藤表面灰褐色,粗糙,栓皮鳞片状,皮孔椭圆形,纵向开裂。鸡血藤栓皮灰棕色,有的可见灰白色斑,栓皮脱落处显红棕色。

2.1.3质地断面与气味:(1)大血藤质硬,断面皮部红棕色,有数处向内嵌入木部,木部黄白色,有多数细孔状导管,散孔型排列,射线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涩。(2)昆明鸡血藤外侧淡黄色,内侧分泌物呈黑褐色;木部淡黄色,导管孔洞状,放射状排列呈轮状;髓小居中。气微,味微涩。(3)鸡血藤质坚硬。切面木部红棕色或棕色,导管孔多数;韧皮部有树脂状分泌物呈红棕色至黑棕色,与木部相间排列呈数个偏心性半圆形环;髓部偏向一侧。气微,味涩。

2.2药材横切面显微特征比较

三者的相同点是木栓层为数列木栓细胞,含棕红色物。有石细胞,含草酸钙方晶。但各有特点:

2.2.1大血藤:维管束外韧型。韧皮部分泌细胞常切向排列,与筛管群相间隔;束内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导管多单个散在,类圆形。周围有木纤维。射线宽广,髓部可见石细胞群。薄壁细胞含棕色或棕红色物。

2.2.2昆明鸡血藤:中柱鞘主为石细胞及少数纤维组成的厚壁细胞环带,环带内外两侧多数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鞘。韧皮射线明显;稍弯曲,宽1-5列细胞;形成晶鞘石细胞,韧皮纤维为晶纤维外侧散在,内侧与软韧部相间排列成层。形成层明显,成环。木质部射线宽l-7列细胞,细胞壁较厚,纹孔、孔构明显;外侧木薄壁细胞多含棕色块状物,其间有分泌细胞,内侧木薄壁细胞无棕色物;髓部由大型薄壁细胞组成,纹孔可见。

2.2.3鸡血藤:维管束异型,由韧皮部与木质部相间排列成数轮。韧皮部最外侧为石细胞群与纤维束组成的厚壁细胞层;射线多被挤压;分泌细胞甚多,充满棕红色物,常数个至10多个切向排列成层;纤维束较多,非木化至微木化,周围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含晶细胞壁木化增厚;石细胞群散在。木质部射线有的含棕红色物;导管多单个散在,类圆形。木纤维束亦均形成晶纤维。

3.大血藤、昆明鸡血藤、鸡血藤的临床辨用

大血藤、昆明鸡血藤、鸡血藤均入血分,有活血通络之功,然而三者由于来源不同,尚有不同之处,其中:

3.1大血藤:本品性味苦,平。归大肠、肝经。主要有解毒消痈、败毒散瘀、活血通络、祛风止痛、杀虫。是治疗肠痈,经闭痛、乳痈之要药。兼有祛风活血作用,可用于风湿痹痛;筋骨酸痛;虫症;跌扑伤痛等症。孕妇慎服。现代药理研究其含大黄素,大黄酚,红藤多糖等化学成份。其水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极敏感抑菌作用,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均有高敏感抑菌作用。

3.2昆明鸡血藤:本品性味苦、涩、微甘;性温。归肝、肾经。主要有补血止血、养血祛风、活血通经之功。内服常用量为9-30g。主治血虚体弱;各种出血;产后腹痛、恶露不尽;体虚盗汗;遗精;劳伤筋骨等证。

3.3鸡血藤:本品性味苦、微甘。性温。归心、脾经。功效善于活血舒筋;养血调经。常用量为9g-15g,主要用于治疗妇女月经不调;痛经;闭经;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瘫痪等证。阴虚火亢者慎用。

综上所述,大血藤,昆明鸡血藤,鸡血藤三者来源不同,药物性能功效相似但各有特点,掌握三者形状特征及性能、功用上的差异,可为临床提供准确的用药,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