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疫病诊断化验室操作中常见若干问题

/ 2

动物疫病诊断化验室操作中常见若干问题

阿衣夏木·阿尤甫

伊吾县动物疫病控制与诊断中心839300

【摘要】动物疫病检测、诊断以及防控工作是要求非常严密、综合性的工作,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化验室操作中,还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对此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提高动物疫病诊断化验室操作水平的举措,以供参考。

【关键词】动物疫病诊断;化验室操作;操作问题

动物疫病诊断是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具有社会性、群众性以及技术性的政府为社会服务的重要公益性质的工作,不仅影响着畜牧产业的健康发展以及畜产品的质量安全,也关乎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农牧民的收入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时,动物疫病诊断结果也是衡量一个地区动物防疫水平的重要指标,以及进行疫情认定以及预测预警等的基础内容。从实践来看,加强动物的疫病诊断和监测,将能促进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的公共卫生和及保障人民健康生活。

一、动物疫病诊断的主要内容

动物疫病诊断的主要内容有:一是对血、尿、粪等进行临床常规化验;二是从流行病学角度,调查研究动物疫病流行情况,主要调查动物发病时间及地点、疫病蔓延情况、疫情来源及传播的途径与方式等;三是从病理学方面,剖检因患传染病而死亡的畜禽尸体,查看其病理变化,或者取病料进行送检,再进一步做病理组织学方面的诊断;四是从微生物学角度,检查、坚定从患病的畜禽病料当中分离并且培养出来的病原微生物,或者是进行动物接种试验等;五是从免疫学角度,对组织或者细胞的变态反应、细胞的免疫功能及血清学反应等进行诊断。

二、动物疫病诊断化验室操作常见问题

(一)动物疫病化验室诊断的检测依据问题

化验室诊断方法一般采用的检测依据为国家标准、农业标准,其次是有关动物疫病检测的其它技术规程、规范等,还可以采用化验室自行设定的检测方法。应结合化验室条件及样品类型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方法。例如,化验室需诊断伪狂犬病,如果没有基因扩增仪,但有酶标仪,就可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而不必用聚合酶链反应试验诊断。使用化验室自行设定的检验方法要慎重,因为,第一该检验方法是否正确有待验证;第二如果将来有争议上诉法院,会有较大的麻烦。

(二)化验室检测操作中的问题

1、微量移液器的使用不当问题。微量移液器在很多的检验方法中都有用到,其中在血凝和血凝抑制、酶联免疫吸附等试验中使用较多,当调整固定到某一需要的使用量开始使用时,下压排液(放液)有二个档位,轻压一档松开后所吸的液体为指示的用量,重压的另一档一般为放液时使用。有的实验人员容易疏忽,吸液时即重压一档,结果吸液的量不准确,自然检测的结果就不准确了,特别是在倍比稀释时不注意使用,在不同孔中吸液稀释时,时重时轻,造成检测出的同一份样品所稀释的抗体滴度没有规律,试验失败。

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操作上的问题。有关的动物疫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各出版的动物疫病诊断标准等检验技术规范中,对试验中加底物的反应步骤规定了固定的时间,然后加终止液。而实际许多项目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中加底物的反应步骤在遵守资料规定时间之外,应根据阴、阳性对照反应情况来调整反应时间,如阴、阳性对照的反应结果一出现,即可加终止液。有时按出版的有关检验技术规范等资料规定的时间可能太短或太长。太短或太长的时间都将影响反应结果,如加底物反应时间太短,则可能全部样品出现阴性,如加底物反应时间太长,则有可能全部样品呈现阳性,则原有部分阳性或阴性样品的,就出现了误诊。

(三)出具的动物疫病检测报告中填写的问题

1、样品号与牲畜耳号不一致问题。在接受检测样品时,来样登记及《检测委托书》上必须标注牲畜的标识,与《检验报告》上样品号相对应。

2、《检验报告》中检验结论的用词问题。在检测中有许多检验项目是检测抗体存在或抗体滴度的,而目前许多疫病都有疫苗可防,动物注射疫苗后自然就产生抗体,或者有了某种疫病但刚发病未产生抗体的,检测出的抗体阳性或阴性的结果。就不能表明是或不是某种疫病,因此,《检验报告》中检验结论一栏,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填写“某种样品检验结果判定为某种疫病”,只能填写为“某样品抗体阳性(阴性)”或“某样品抗体滴度XX”。

(四)不开具《检测委托书》问题

《检测委托书》是客户送检时与检测单位签定的检测合同,内有标注客户姓名、单位、样品状况、数量、《检验报告》取得的方式等。《检测委托书》一式二份,签定后客户和检测单位各执一份,以避免纠纷及样品混淆等。

三、提高动物疫病诊断化验室操作水平的举措

(一)改进兽医实验室管理体制

使各级、各类实验室的职能清晰、职责明确对于隶属政府兽医主管部门、科研院所、大学院校的各类各级兽医实验室,国家应当统筹规划,科学合理设定职能、配备人员和设备。在定职能上要分工明确,各实验室承担的职责差异化,相互间形成互补,避免实验室都大而全;在设备配置上要根据实验室承担的职能确定仪器设备的多少,特别要注重所有仪器设备的利用率,避免闲置浪费。在定人员上要保证每个实验室都有专业技术把关人才,并形成知识结构、人才队伍上的合理梯度。另外,要重视发挥公司企业兽医实验室的配合作用。

(二)创新兽医实验室运行机制

根据区域化和畜牧业优势产业带的特点,分层次设立各级诊断监测实验室。在实验室管理和运行方面,一是要建立高度开放的科技资源共享机制,主要指大型、先进仪器设备的对外开放,提高设备利用率;二是加强实验室间的交流与合作。各实验室要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的基础上,实现优势互补;三是在广泛开展合作的同时,鼓励实验室之间进行有限的竞争,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资源优化配置;四是建立评议和奖励机制。国家设立专门委员会,对实验室在经费支持、科研立项等各方面给与倾斜。公益性服务政府买单,社会化服务实行收费。

(三)强化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

通过采用不同的形式以及不同的方法来提高技术人员对动物疫病检测和诊断方法的了解和掌握,研制出快速且效果较好的相关疫病诊断的试剂盒。此外,加大对动物疫病监测、免疫程序以及消毒和净化等防治技术的有效监控管理,形成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调动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以及创造性等,同时积极进行科普知识的宣传,不断提高检测专业人员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王长江,黄保续.建立长效机制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论重大动物疫病的科学防控问题[J].中国动物检疫,2010,12:1-10.

[2]程云栋.动物疫情的调查及处理[J].养殖技术顾问,2014,10: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