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运算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运算能力

王章章

河南省三门峡市外国语中学王章章

培养学生具有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能力的增强,一些最初理解不太透彻的知识点会的到更深一步的认识,但是计算能力却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很快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运算的正确性、迅速性、灵活性和合理性上,因此提高初中生的运算能力应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准确理解有关知识,熟练有关运算的方法、步骤。

初中阶段,有理数的运算是基础。对有理数的加减运算,首先要求学生理解基本知识,运用知识实现运算符号与性质符号的完全统一。有理数混合运算按照运算顺序,完成了“同级”运算向“同种”运算的转化。强化培养学生养成先确定符号,再计算绝对值的习惯。在解方程,不等式的运算中,特别注意强化训练去分母中每一部分都要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不要漏乘。

二、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优化运算方法。

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抓好审题训练,增进运算方向的正确性。杜绝学生不看清题目就草率下笔做题的不良习惯。对运算题,首先要做到审视性读题、多角度观察、综合性思考。细心阅读题目,看清数字、运算符号,观察数的特点及数与数之间的联系,确定运算方向,思考能不能简便运算?什么地方可以口算?估计题目的结果在一个怎样的范围内?

优化运算方法,可以提高运算的合理性。我们要重视数学思想对运算的指导作用。数学思想是数学的基本观点,是数学中最本质、最高层次的东西,它是优化运算过程和运算方法的指导原则,是解决运算合理性的基本策略的源泉,是数学运算的灵魂。指导数学运算最常用的是化归思想,即把要解决的运算问题转化为已经具有确定解法和程序的规范的运算问题。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运算正确率。

良好的学习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而在做计算题时,往往有的学生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等不好的习惯造成错误。所以在计算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也很重要。教学中,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养成计算时精力集中,认真演算,仔细抄写,自觉检查、自觉估算和验算的习惯。另外,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帮助学生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减少出错的机会,能很好的提高计算准确性。

四、加强科学系统的推理训练,提高运算的迅速性。

运算能力差往往是思维能力弱造成的,教学中要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加强推理训练,平时练习就要求做到步步有根据。训练可分为的简单模仿阶段、熟练掌阶段和综合运用阶段。运算过程中注重思维灵活性的训练。由于数学运算是具有明确方向、合乎一定规则的智力操作,因此,经过一定数量的练习之后,这种操作经验便形成某种固定的反应模式,对后续学习中关于操作活动方向的选择发挥倾向性作用,这就是学习中的“定势”现象。当已形成的惯性思维与新问题的解决途径相一致时,就能迅速的作出反应,求得正确答案,运算过程出现“减缩”、“跳步”现象,这时定势的积极作用,也是学生熟练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标志。当习惯思路与新问题的解决不完全一致或相悖时,不能用简洁、变通的方法求解,运算过程繁琐冗长从而导致问题的错误求解。这是定势的消极作用。在实际教学中,要克服、防止“定势”的消极作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比较类比意识,增强学生运算的灵活性,提高运算的迅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