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急性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抑郁状态的效果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脑梗死急性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抑郁状态的效果探讨

何海卉

(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神经内科)湖南常德415000)

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抑郁状态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2月-2017年3月104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急性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脑梗死治疗效果;脑梗死后抑郁发生率;干预前后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KATZ日常生活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脑梗死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脑梗死后抑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KATZ日常生活功能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KATZ日常生活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抑郁状态的效果确切,可减轻患者抑郁状态和神经功能缺损,促进其日常生活功能的提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脑梗死;急性期护理干预;脑梗死;抑郁状态;效果

脑梗死后容易出现意志消沉、悲观厌世等抑郁表现,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需加强对患者急性期的有效护理,以改善抑郁状态。本研究分析了脑梗死急性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抑郁状态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5年2月-2017年3月104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男31例,女21例;年龄56-79岁,平均(67.24±2.71)岁。对照组男33例,女19例;年龄56-78岁,平均(67.13±2.23)岁。

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差异不显著。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急性期护理干预。(1)生命体征监测。监测患者肌力、皮肤弹性、瞳孔、尿量、出入量和意识水平等,评估患者病情,并根据呼吸节律改变评估有无脑疝变化。(2)嘱咐患者卧床休息,将床头抬高15-30°,促进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并给予高流量吸氧,促进脑血管收缩,降低脑血流量。急性期将血压控制在150-180/80-100mmHg以内,高温这给予降温护理,避免情绪激动。(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避免脑水肿加重。定时为患者翻身叩背,保持功能位,鼓励患者排痰咳嗽,若咳痰无力则给予吸痰。昏迷者2小时翻身叩背一次,勤按摩受压部位,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并保持皮肤干燥,预防褥疮发生。给予尿管留置,每天擦洗会阴。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期冲洗膀胱,预防泌尿感染的发生。给予患者膀胱反射功能训练,将导尿管夹闭,每隔3-4小时开放一次。定时帮患者按摩和活动双下肢,清醒者可进行肢体主动运动,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4)饮食护理。给予低盐低脂、适量蛋白质、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食物,若出现呛咳则给予鼻饲护理。(5)心理护理。主动关心患者,了解其心理顾虑,做好疏导工作,消除其紧张恐惧情绪;为患者播放轻音乐,耐心倾听患者诉说,并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其讲解疾病知识和预后,引导患者合理宣泄情绪和诉说,给予其鼓励和安慰,并通过介绍成功案例,使其增强战胜疾病信心。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脑梗死治疗效果(显效:功能恢复,生活自理;有效:功能改善,生活部分自理;无效:不满足上述标准[1]);脑梗死后抑郁发生率;干预前后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2]、神经功能缺损评分[3]、KATZ日常生活功能评分[4]。

1.4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统计开展计量、计数数据比对,比对数据输入软件分别进行t检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脑梗死治疗效果相比较

2.3两组脑梗死后抑郁发生率相比较

观察组脑梗死后抑郁发生率5.77%低于对照组19.23%,P<0.05。

3讨论

脑梗死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多变,因多数老年人合并各种基础疾病,加上心肺肾功能差,容易出现应激性溃疡、心衰等并发症,且容易因脑部受损而增加抑郁发生率,可影响治疗效果。通过急性期护理,尤其是心理护理的实施,有助于减轻患者不良情绪,改善其抑郁状态[5-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脑梗死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脑梗死后抑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KATZ日常生活功能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KATZ日常生活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脑梗死急性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抑郁状态的效果确切,可减轻患者抑郁状态和神经功能缺损,促进其日常生活功能的提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谢丽斓,李赛玉,徐燕金等.探讨脑梗死急性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抑郁状态的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3):255-256

[2]杨直堂,苏进营,王静等.小剂量地塞米松在脑梗死不同时期的作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7,33(7):1032-1035.

[3]王琳.脑梗死后抑郁状态早期护理干预效果[J].吉林医学,2012,33(2):388-389.

[4]唐明,安朋朋,任志珍等.通窍活血汤对脑梗死急性期大鼠胃动素及血管活性肠肽的调节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5,22(5):462-466.

[5]王娜,李鼎,陈丽霞等.尤瑞克林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脑血管储备能力及临床疗效的影响[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6,13(11):584-587.

[6]王以翠.神经节苷脂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41(5):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