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5例门诊性病科病人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 2

885例门诊性病科病人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张福林张鹏陈军

张福林张鹏陈军(盱眙县人民医院211700)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6-0125-01梅毒(TP)是由苍白密螺旋体的苍白亚种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全身性传染病,其危害和预后仅次于艾滋病。本病全球范围分布、危害性报大,一经感染很快就可侵犯全身各组织器官或通过胎盘传播引起流产、早产、死胎和胎传梅毒。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梅毒的防治,经大力整顿,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1964年宣布我国已基本消灭了梅毒。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的迅速发展,大量民工流入全国各地大、中、小城市,20世纪80年代后,梅毒在我国死灰复燃,且流行趋势日益严重。进入21世纪,我国性病传播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高危人群中性病尤其是梅毒增长速度居8种法定报告,为了进一步了解梅毒的慢延及感染程度。笔者对本院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来自门诊皮肤性病科及部分感染科、妇产科就诊病人885例,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分析,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本院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门诊皮肤性病种及部分感染科、妇产科就诊病人885份,年龄0~80岁,男、女性别大致相等,血清新鲜分离,当日检测。

1.2、试剂RPR试剂购自北京万泰生物药业,ELISFA试剂购自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TPPA购自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试剂。

1.3、诊断标准RPR即快速血浆反应素(rapidplasmareagin)试验,是以心磷脂(加有卵磷脂、胆固醇等)为抗原,所测抗体是针对TP感染后宿主细胞释放的类脂质和螺旋体表面脂质的,由于存在生物学假阳性,故阳性结果本文全部用ELISA、TPPA抗体试验以确证。

2、结果2.1885例患者中,检测梅毒抗体阳性占29.2%(250/855),其中男占51.2%(128/250);女占48.8%(122/250)。

2.2不同年龄患者梅毒血清学阳性率比较。经统计学分析,P<0.05,不同年龄患者阳性率有显著差别。0~20岁占8%(20/250);21~50岁占78.4%(196/250);51~60岁占8%(20/250);61~70岁占1.6%(4/250);71~80岁占4%(10/250)。

2.32007年至2012年6月各年梅毒抗体阳性率对比:2007年梅毒抗体阳性例数12人占4.8%(12/250);2008年梅毒抗体阳性例数20人占8%(20/250);比2007年已升1.7倍(20/12);2009年梅毒抗体阳性例数27人占10.8%(27/250);比2008年上升1.35倍(27/20);2010年梅毒抗体阳性例数37人占14.8%(37/250);比2009年上升1.37倍(37/27);2011年梅毒抗体阳性例数78人占31.2%(78/250);比2010年上升2.1倍(78/37);2012年1月至6月梅毒抗体阳性例数76人占30.4%(76/250)。

3、讨论梅毒螺旋是引起人类梅毒的病原体。梅毒是性病传播疾病,人是梅毒的唯一传染源。梅毒有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前者,梅毒螺旋体通过胎盘由母亲传染胎儿,后者主要经性接触传染。也可经输血引起输血后梅毒。早期梅毒为感染后2年以内发病,包括一期梅毒(硬下疳),二期梅毒和早期潜伏梅毒;晚期梅毒为感染后2年以上才发病的梅毒感染,有皮肤黏膜、骨、眼等梅毒,心血管梅毒,神经梅毒和晚期潜伏梅毒等。

人体感染梅毒后,可产生两种抗体,一种是直接针对梅毒螺旋体的特异性抗体,另一种是类脂质的非特异抗体。梅毒特异性抗体出现早,消失迟。即使经过正规抗梅治疗,仍可检出其特异性抗体,甚至可终生检出。TP-ELISA和TPPA都是检测血清中的梅毒特异性抗体的试验,这两种方法均有较高的灵敏度。但当标本中出现类过氧化酶增高,血浆蛋白紊乱等情况时,TP-ELISA也会造成假阳性。TPPA法是美国疾病预防控中心2002年推荐的梅毒确认实验,它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故TPPA法阳性通常作为临床确诊梅毒的依据之-[2]。本实验室先用RPR及ELISA初筛,再用TPPA法确诊。

不同年龄组比较中,TP-Ab的阳性率在0~20岁这一年龄组占8%,其中有4例是新生儿,其母亲也是抗体阳性,因此对妊娠妇女进行梅毒抗体的检测,抓住产前治疗的机会,是预防新生儿梅毒发生的重要措施。21-50岁占18%,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大部分民工拥入城市,他们年龄大约都在21-50岁左右,是性活跃的年龄组,也是梅毒发病率最高的重要原因之一。71-80岁占4%,但本人否定有婚外史,配偶及家属梅毒抗体检查均为阴性。老年人是恶性肿瘤、类风湿关节、糖尿病、肝硬化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高发人群,这些疾病可使患者体内含有某些治疗性抗体、RF、AFP、嗜异性抗体、自身抗糖尿病抗体等,这些特殊成分反应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从而易出现假阳性结果[3]。给临床医生、患者本人与亲属带来困惑与不安,为了避免临床误诊,从而增加老年患者的心理负担,梅毒诊断,除依据化验结果外,更重要的依据是详细了解患者的生活史和既往史,以及详细的检查,综合分析后慎重作出判断。

近年来梅毒上升迅速,从2011年至2012年统计可以看出,梅毒抗体阳性患者,逐年加倍上升超势,笔者认为,严历取缔卖淫嫖娼,宣传不洁性接触史的危害,预防的主要措施是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和社会管理,树立新道德、新风尚,禁止各种非法混乱性关系。全民进行梅毒普查,彻底治了梅毒现症患者均有助于梅毒的蔓延。

参考文献[1]龚向东,叶顺章,张君盐等。1991-2001我国性病流行病学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2,35:178-182.[2]孙芸,李保仝.11799例普通住院患者梅毒血清学试验结果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2005,23(3):171.[3]Z周迎,柳欣琦,周泷.326例老年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结果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社,2007,23: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