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旺苍县中小学生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2011年旺苍县中小学生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分析

尹万琼

尹万琼(旺苍县疾控中心628200)

【中图分类号】R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9-0050-02

【摘要】目的了解旺苍县中小学生结核菌的感染情况以及卡介苗接种情况,为中小学结核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全县78所中小学校56154名学生进行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72小时后观察结果,皮肤硬结≥5mm为阳性,≥20mm或局部有水疱、坏死、淋巴管炎均为强阳性。结果全县中小学生PPD试验阳性为650名,其中强阳性355名,阳性率为1.157%(650/56154),强阳性率为0.632%(355/56154);区域组、性别组的PPD阳性率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1);不同年级组的PPD阳性率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高中生、初中生PPD阳性率高于小学生;区域组、年级组的PPD强阳性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农村学校PPD强阳性率高于城市学校,高中生、初中生PPD强阳性率高于小学生;但不同性别学生的PPD强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PPD试验是发现结核病的重要方法,根据PPD试验结果采取不同措施,可有效控制结核病在学校的传播与流行。

【关键词】中小学生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分析

结核病是一种经呼吸道传播的慢性传染病,在全球及我国的广泛流行,严重危害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我国是世界上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患者数量居世界第二位[1]。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是早期发现结核病的重要方法。中小学生是结核病的易感人群,为了解全县中小学生结核病的感染情况,为了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旺苍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6年对全县78所中小学进行了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参加体检的学生共56154名,其中男生29566名,女生26588名;城市学生24421名,农村学生31733名;高中生8975名,初中生10772名,小学生36407名。

1.2方法

1.2.1试剂提供成都生物研究所生产的卡介苗纯蛋白衍化物稀释制剂。

1.2.2操作方法左前臂掌侧中下1/3处,常规皮肤消毒后,皮内注射0.1ml(内含5IUPPD),72小时后观察结果。

1.2.3结果判定根据注射部位硬结的平均直径大小进行判定。皮肤硬结<5mm为阴性,提示没有被结核菌感染或没有对结核病的免疫力;19mm≥皮肤硬结≥5mm为阳性,提示被结核菌感染或对结核病有免疫力;≥20mm或局部有水疱、坏死、淋巴管炎均为强阳性,提示体内可能有活动性病灶[2]。

1.2.4统计学处理使用Excel软件录入并处理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各组间PPD试验结果比较分析均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1。

2结果

2.1一般情况参加本次结核菌素试验的中小学生一共56154名,PPD阳性650名,其中强阳性355名,阳性率为1.157%(650/56154),强阳性率为0.632%(355/56154)

2.2不同区域组PPD试验结果的比较

结果如表1所示,区域PPD阳性率的比较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χ2=2.543,P>0.01),但强阳性率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34.12,P<0.01),农村的强阳性率高于城市。

表1旺苍县56154名中小学生不同区域PPD试验结果比较

2.3不同性别组PPD试验结果的比较

从表2可知,不同性别组的PPD阳性率和强阳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1)。

表2旺苍县56154名中小学生不同性别PPD试验结果比较

2.4不同年级组PPD试验结果的比较

表3旺苍县56154名中小学生不同年级PPD试验结果比较

如表3所示,不同年级组PPD阳性率和强阳性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但并不能说明任意两个年级均有统计学差异。为进一步推断任两个年级之间PPD试验结果阳性率与强阳性率是否有差异,需进行两两比较。两两比较的卡方检验为保证假设检验中I型错误α的概率不变,需重新规定检验水准α'。

k为样本率的个数

α'=α/3=0.0033

正如表4所示,高中组与初中组PPD阳性率与强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而高中组与小学组、初中组与小学组的PPD阳性率与强阳性率均有统计学差异。综上可知,高中生、初中生的阳性率、强阳性率高于小学生。

表4旺苍县56154名中小学生不同年级PPD试验结果两两比较

3讨论

PPD试验是筛查结核病的首选方法,同时也是考核卡介苗接种质量的主要手段。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免疫力低,是结核病的高危人群,加之学校居住密集,相互交往和密切接触较多,如不能及时查治活动性结核患者并对PPD试验强阳性者高危人群进行药物预防干预,则易引起结核病的暴发和流行。学校结核病防治是我国结核病防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PPD试验不仅可以早期发现病人,阻断传染源,控制结核病的传播与流行,而且可以及时发现对结核病没有免疫力的人群,通过接种卡介苗增强这部分人群对结核病的免疫力,减少易感人群。

3.1PPD试验结果分析

本次试验结果显示,全县中小学生PPD阴性率高达98.84%(55504/56154),PPD阴性说明人群对结核病没有免疫力,是结核病一级预防的重点人群。由于学校是一个密集场所,一旦患传染性肺结核,极易造成学校内传播与流行[3],因此应对这部分人群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在校内的传播。PPD阳性的说明过去被结核菌感染或对结核病有免疫力,但不能说明患了结核病,如果PPD试验为强阳性,患活动性结核病的可能性极大。本次试验,PPD强阳性有355名,对这部分人进行免费照胸片,胸片阳性26名,经过查痰,明确诊断,检查肺结核13名,并按国家规定在疾控中心免费正规治疗。

3.2不同区域组比较分析

本次试验,农村学校PPD强阳性率高于城市,可能是因为①农村经济条件差,部分学生患病后不及时治疗,从而成为传染源,使周围的同学感染结核病的机率增大;②农村学生环境条件有限,不注意个人卫生,防病意识差;③农村学生食谱简单,食品中营养不丰富,不足以全面提高营养水平和健康水平,抵抗力差。因此,在预防和控制结核病时,更应重视贫困地区的群众,他们受到结核病的危害更严重,传播和被传播的机会更大,应该受到更多的帮助[4]。

3.3不同性别组比较分析

本次试验显示,男性阳性率1.15%,强阳性率0.67%,女性阳性率1.17%,强阳性率0.59%。男、女PPD试验结果的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3.4不同年级组比较分析

高中生、初中生的阳性率、强阳性率高于小学生,可能是因为高中生、初中生的活动范围大于小学生,感染结核病的机率也随之增加。

笔者建议,①加强学校结防知识宣传、教育,学校要采取课堂教学、讲座、设立宣传橱窗、发放健康资料等多种形式,认真做好防治结核病的健康教育[5],增强学生防痨意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尤其是农村学校,要养成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②认真贯彻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加强在校学生体格检查工作,及时发现和控制学生传染源,降低学生发病率;③督促每一位PPD试验阳性者到疾控中心进行复查,确诊为结核病的学生,应根据其检查结果进行药物治疗或劝其休息治疗,防止通过密切接触等方式传染给他人;④应加强学生中的结核病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张雪红.在校新生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08,29(2):35-36.

[2]司爱国,郑希明,韦立任,等.河池市14142名中小学生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7):633.

[3]古丽鲜.艾斯卡尔,张卫平,等.和田地区3500名小学生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32(9):1225-1228.

[4]张建华,陈均,石碱炜,朱永顺,等.庄浪县中小学生结核菌感染情况调查[J].甘肃科技纵横,2006,35(2):228.

[5]董淑英,王玲,刘晓静,何保东,等.14501名小学生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分析[J].中国校医,2006,20(3):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