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样体肥大手术切除与分泌性中耳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腺样体肥大手术切除与分泌性中耳炎

鞠宏霜1巩玲2

鞠宏霜1巩玲2(1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桓台分院耳鼻咽喉科山东桓台256400;2淄博圣洁医院山东桓台256400)

【中图分类号】R76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7-0182-02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对分泌性中耳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手术治疗的腺样体肥大患儿328例,其中并发分泌性中耳炎156例229耳,观察手术治疗前后鼓室功能图的变化。结果腺样体切除术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其中治愈177耳;好转37耳;复发或无明显改善15耳,慢性中耳炎反复发作12耳,持续病程超过2年。结论分泌性中耳炎的转归与腺样体肥大的程度及临床病程的持续时间有关,腺样体切除术有利于咽鼓管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腺样体肥大分泌性中耳炎手术治疗

【Abstract】ObjectiveToevaluatetherelationshipsbetweentheadenoidectomyandsecretoryotitismediainchildren.MethodsAtotalof328childrenwhounderwentthesurgicaltreatmentofadenoidalhypertrophywereenrolledforretrospectiveanalysis.Thefunctionaldiagramsoftympanumwereevaluatedforsecretoryotitismediabeforeandafteradenoidectomy.ResultsThemajoritycaseswhosufferedfromsecretoryotitismediahadbetreatedeffectively,with177earsbeingcured,37earsbeingimproved,recurrenceornosignificantimprovementin15earsandamongthem,12caseshadrecurredchronicotitismediamorethan2years.ConclusionRecoveryofsecretoryotitismediainchildreniscloselyrelatedwiththeseverityanddurationofadenoidalhypertrophy.Adenoidectomyiseffectivetotherecoveryofeustachiantubefunction.

【Keywords】AdenoidHypertrophySecretoryOtitisMediaTreatmentSurgical

分泌性中耳炎作为腺样体肥大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二者关系密切,尤以儿童多见。儿童腺样体肥大主要表现为:睡眠打鼾、张口呼吸、鼻塞流涕等;并发分泌性中耳炎时,患者可出现耳痛、耳闷、耳鸣、听力障碍等,检查可见鼓膜充血、鼓室积液,治疗的关键是清除鼻咽腔阻塞,特别是小儿腺样体肥大,以改善咽鼓管功能,促进中耳积液排出。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3月~2011年12月间,手术治疗腺样体肥大患儿328例的临床资料,探讨腺样体切除对分泌性中耳炎预后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328例腺样体肥大患儿中,男184例,女144例,3.5岁~11岁,平均7岁;均有睡眠不安、打鼾憋气、张口呼吸,其中鼻塞流涕、口鼻黏脓性分泌物增多112例,反复难治性鼻窦炎19例。症状持续6个月~3年,其中6~12个月201例,1~2年104例,3年以上23例;66例病史1年以上的患者呈现颌面部狭长的腺样体面容。

156例229耳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男87例,女69例,占本组腺样体肥大患者的47.56%;中耳炎反复发作病程小于1年98例,1~2年42例,3年以上1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有反复耳痛、耳闷病史128例,伴耳鸣32例,检查可见鼓膜充血、内陷129例,鼓室积液68例。

全部病例术前均行鼻咽部CT扫描,显示腺样体占据鼻咽腔≥0.70,术前声阻抗鼓室功能检查示:A型曲线166例,单耳或双耳B型曲线98例138耳,C型曲线64例97耳。腭扁桃体为:0级5例(曾在外院行扁桃体切除),Ⅰ级68例,Ⅱ级132例,Ⅲ级123例。

手术治疗前均经过4周~3个月系统规范的抗炎、黏液稀释药物治疗未见明显好转。

1.2治疗方法328例均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腺样体切(刮)除术,2002年3月~2005年7月采用传统的食指触诊引导下腺样体盲刮65例,2005年8月~2011年12月采用70°鼻内窥镜引导下经口综合动力切割系统切除263例,术中以鼻内镜观察腺样体堵塞后鼻孔范围,0%~25%为1+(0例);26%~50%为2+(0例);51%~75%为3+(174例);76~100%为4+(154例)。其中5例曾在外院行传统腺样体刮除,因残体增生仍堵塞后鼻孔。其中255例合并扁桃体肥大者(扁桃体Ⅱ级132例,Ⅲ级123例)同时行扁桃体切除。手术前后均给予静脉抗生素3~5天,布地奈德鼻喷剂、0.5%呋麻滴鼻液交替喷鼻1~2周,常规给予口服标准桃金娘油等纤毛粘液促排剂15天,对77例病程较长的患者持续使用布地奈德鼻喷剂和标准桃金娘油口服1~3个月。

2结果

腺样体切除术后,门诊随访10个月~3年,观察156例229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治疗恢复情况,其中治愈177耳,好转37耳,无效15耳,多为慢性中耳炎反复发作,病程超过2年的患者。

3讨论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原因以腺样体肥大、慢性腺样体炎、慢性鼻窦炎导致的咽鼓管功能障碍为主,其次与可能存在于腺样体或鼻咽部淋巴组织内的抗原导致的免疫反应有关。

本组资料中,部分病人手术效果不理想,好转37耳,无效15耳,分析可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12例15耳无效患者均为中耳炎反复发作病程超过2年,提示慢性中耳炎病程愈长者,腺样体肥大切除术后分泌性中耳炎恢复的治疗有效率愈低,对系统药物治疗后长期不愈的中耳炎,应尽早考虑腺样体切除手术,以避免中耳听骨链的粘连;②由于腺样体与咽壁之间无纤维组织包膜,故传统的、在食指触诊引导下刮除腺样体的手术方式,无法直视下观察腺样体大小与范围,对咽鼓管周围、后鼻孔处的腺样体组织切除不易彻底,导致腺样体切除术后腺样体再次增生肥大,堵塞后鼻孔、鼻咽部,并诱导炎症反复发作,使患者症状复发或未减轻;③长期慢性炎症刺激使咽鼓管周围淋巴组织、咽鼓管和中耳粘膜增生、肥厚,咽鼓管狭窄,而手术不能直接处理上述组织增生,导致手术后分泌性中耳炎无法得到根本治愈;④儿童身体抵抗力差,容易出现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而由于儿童期咽鼓管短、平、直等生理性原因,使之易受到感染影响。综上所述,对于腺样体肥大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儿童,在经过系统正规的药物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应尽早手术干预,在内镜引导下彻底、准确地切除肥大增生的腺样体,并避免咽鼓管周围重要结构的损伤,减少出血。

参考文献

[1]蔡晓岚,刘洪英,范献良,等.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治疗[M].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38(8):499-504.

[2]孔维佳.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