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教育规划管理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高等学校教育规划管理思考

王旭

关键词:高等学校教育规划;高等学校教育规划管理;高等教育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规划管理越来越引起我国高校的重视,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截止到2010年底各高校普遍制定了学校教育规划,至此我国高等学校从形式上驶入了高等学校教育规划管理时期。制定高等学校教育规划,实现规划管理也是我国实现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因此,必须在正确认识高等学校教育规划本质内涵的基础上,通过调查、分析与论证对高等学校教育予以全面、系统规划,确切把握高等学校教育规划管理的内涵与意义,对高等学校教育实施科学的规划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高等学校教育质量,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

一、正确理解高等学校教育规划的本质内涵

教育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实际上我们可以说有了学校教育就有了一定形式的教育规划。正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规划所所言,“自教育机构诞生之日起,负责管理这些机构的人就得制定方方面面的日常规划。”但是,具有当代意义的教育规划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历史并非久远。一般认为具有当代意义的教育规划的产生与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起步与兴盛阶段(1960-1974);二是衰落与徘徊阶段(1975-1984);三是反思与恢复阶段(1985-1995);四是振兴与发展阶段(1996-2005)。进入21世纪,教育战略规划的研究与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教育规划既有着悠久的历史,又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现代社会教育规划的作用显而易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规划所认为,“从最广泛的通用意义上讲,规划是或者应该是整个教育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从教师到部长以及国会在内的各级决策者做出更为明智的决策,因为它可以帮助决策者更清楚地看待正在思考的那些目标,为实现目标可能采取的各种方案,以及每种方案可能产生的影响。”有了教育规划,就能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拆了东墙补西墙等不规范管理行为的发生,实现学校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使用,进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满意。

首先,具有明确的规划制定主体。高等教育规划的主体即高等学校教育规划的制定者是谁。高等学校教育规划是高等学校对一段时间内学校教育发展愿景与实施方略的谋划以及对谋划结果的文本呈现形式(规划书)。这一规划由高等学校自己而不是其主管部门制定,因此规划的主体当然是高等学校自身。高等学校规划的制定要广纳善言,全员参与。那种“随便写写,墙上挂挂”,那种几个人坐在办公室“编制规划”的做法显然是做不出科学的规划来的,当然也是对规划本质与作用的曲解。其次,具有明确的规划制定依据。高等学校规划的依据即高等学校制定教育规划的根据是什么。

二、高等学校教育规划制定的依据

依据主要有五点:一是理论依据,即高等学校教育规划是根据哪些基本理论,特别是教育基本理论制定的。组织学原理、教育学原理、系统论、全面质量管理论等是高等学校教育规划制定的理论基础;二是法律法规根据,遵守法律、法规是高等学校办学与管理的前提,不能与国家的法律、法规相悖。高等学校教育规划的制定必须遵守《宪法》,以《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遵守国家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三是国家或地方政府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或纲要”,国家或地方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或纲要是上位,高等学校的教育规划要与之兼容,保持方向上的一致性;四是学校章程依据,学校章程好比学校内部的“宪法”,而高等教育规划则处于学校章程的下位,教育规划的制定必须以学校章程为依据;五是校情依据,高等教育规划是高等学校各自的教育发展蓝图与愿景,必须以本校的具体实际为出发点和归宿。再次,明确的规划制定方法与途径。高等学校教育规划的方法是指制定高等学校教育规划的方式、手段与程序的总和。高等学校教育规划是学校一段时期内的工作计划,是对学校教育发展愿景与实施方略的谋划。因此规划不是“拍脑袋”拍出来的,更不是主观臆断的结果。而是采用科学的方法、手段、工具和策略,通过科学的调研、系统的分析、合理的论证与评估“做出来”的。在我国高等学校规划的制定中,上到校长,下到教职员工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普遍存在着偏差。

因此,必须提高认识,否则就难以制定出科学、适用、有效的规划。还有,明确的规划制定的主要内容。高等学校教育规划的内容即高等学校教育规划制定活动过程中要考虑与谋划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设计与确定学校教育整体发展愿景、使命以及实现愿景目标、完成使命的最佳方案、实施方略、保障措施以及评价体系等。高等学校教育规划是对学校教育发展愿景与实施方略的战略谋划,其核心是确定愿景目标,重点是实现目标基本方略和实现目标的保障措施与评鉴体系。

具有明确的规划品质属性:高等学校教育规划的品质属性是指高等学校教育规划是一个由规划活动、规划过程和规划结果的文本表现形式(即规划书)构成的有机整体,具有三位一体的基本特征。也就是说高等学校教育规划既是规划活动又是规划过程,同时还是规划的文本形式。说它是规划活动,是因为整个高等学校教育规划从规划方案制定到规划开始与进行,从规划文本的编制到规划鉴定与评估,从规划的实施到规划改进与完善,都是由一个个活动有机构成的。说它是过程,是因为整个高等学校教育规划从规划方案的制定到规划的开始与进行,从规划的实施到规划的持续改进等等,都是由一个个过程组成的过程系统。所谓过程是指“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学生的培养与成长是一个十分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在学校教育中控制‘过程’要比控制‘结果’更为重要而科学”。说它是一文本形式,是因为规划活动与过程的结果需要通过文本(即规划书)的形式呈现出来。

三、确切认识高等学校教育规划与管理的关系

高等学校教育规划是高等学校在系统分析、评估与论证的基础上,对学校教育发展愿景和实施方略予以谋划的活动与过程以及呈现谋划结果的文本形式。那么,什么是高校教育规划管理?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高校教育规划管理是高校通过规划制定与规划的实施实现对整个学校教育资源(包括人、才、物、信息等)的合理配置与有效使用,以确保学校科学发展,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持续改进的教育服务,满足其素质生成与发展需要的活动与过程。首先,高等学校规划管理包括规划的制定与规划的具体实施两个活动与过程,规划制定的活动和过程的开始就是规划管理的开始,而规划的实施则是高等学校规划管理的进行。

其次,“对人、才、物、信息等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使用”是高等学校规划管理的内容,也是对整个“学校愿景”实现活动与过程的管理。其三,“以确保学校科学发展,从而为学生提供持续改进的教育服务”是高等学校规划管理的基本目标,也是学校发展的方和职责。其四,“满足学生素质生成与发展需要”是高等学校规划管理的基本目的,当然也应该是办学目的。本质而言,学校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为学生提供持续改进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让学生满意,通过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和人类文明的推动者让国家和社会满意。其五,“活动与过程”说明高等学校规划管理不但是管理活动,同时更是管理过程,在高等学校教育管理中,既要关注每一项具体活动又要控制好每个过程。

四、结论

可见,谋划高等学校教育发展蓝图不是目的,而实现这一蓝图才是根本。高等学校教育要在规划中管理,在管理中规划,实现高等学校教育规划与规划管理的融合。只有这样,高等学校才能实现教育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而科学有效地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规划所.教育规划基础[M].丁笑炯等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9,12,9,8.

[2]何玉海.试论教学质量评价转型:教育服务观的视角[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