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糖皮质激素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1

用糖皮质激素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观察

王凯歌

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中医院467400

摘要:目的对用糖皮质激素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予以探究。方法以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的80例糖尿病患者为例,均行清晨1次给药(中效糖皮质激素)治疗,根据不同的胰岛素治疗方案,将其分为A组(40例,预混人胰岛素)、B组(40例,3次门冬胰岛素+1次重组甘精胰岛素),现对两组治疗效果予以评价。结果治疗后,A组午餐前血糖、晚餐前血糖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空腹血糖水平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义(P<0.05)。结论用糖皮质激素糖尿病患者经预混人胰岛素30R、门冬胰岛素+重组甘精胰岛素治疗,前者控制血糖效果更优,值得使用。

关键词:糖尿病;糖皮质激素;胰岛素;血糖变化

糖皮质激素,是糖尿病患者的常用药物之一,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已引起患者血糖波动性变化。目前,临床医师认为,在控制糖尿病患者饮食、运动基础上,应当结合其胰岛素生理分泌特点,为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1]。但就使用糖皮质激素糖尿病患者而言,如何正确应用胰岛素尚未明确阐述。为此,本文对我院用糖皮质激素糖尿病患者提供不同的胰岛素治疗方案,为其选出最为合理、有效的胰岛素治疗方案,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糖皮质激素清晨1次给药治疗糖尿病患者为例,共80例,选自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且存在糖尿病胰岛素适应症,无意识障碍、精神障碍等情况,在其知情同意下开展研究。按照胰岛素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A组40例,男女比例18:22,年龄35-70岁。B组40例,男女比例17:23,年龄37-68岁。经比较,两组基线资料无差异(P>0.05)。

1.2方法

A组给予预混人胰岛素(30R)治疗,即在患者早餐、中餐前0.5h皮下注射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30R。

B组给予3次门冬胰岛+1次重组甘精胰岛素治疗,即三餐前分别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加以合理调配饮食,注意的是每天测量、记录患者三餐前、睡前血糖数值,与此同时,每三天加测三餐后2h血糖数、凌晨2:00血糖值,以调整胰岛素用量。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血糖变化。

1.4统计学分析

以软件SPSS24.0为工具,计量资料表示为“(x±s)”,以t检验。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血糖变化:两组仅有空腹血糖、午餐前血糖、晚餐前血糖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表1.比较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血糖变化及胰岛素用量[n(%)]

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易引起糖尿病患血糖变化,难以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效果。目前,根据糖皮质激素作用时间的不同,可分为4类,即短效、中效、长效、超长效,以中效类糖皮质激素制剂最常用,即清晨每日1次给药,但对患者下午、睡前阶段的血糖无明显作用[2]。在此基础上,有研究学者对疾病胰岛素分泌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指出正确使用胰岛素,可确保患者血糖水平维持稳定状态。以往临床通常采用预混人胰岛素,但低血糖风险较高,且中晚餐后血糖控制欠佳,临床应用受限。本文对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提供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30R、门冬胰岛+重组甘精胰岛素,得知A组午餐后血糖、玩产后血糖较B组低(P<0.05),可能与门冬胰岛素起效快,高峰时间短,无法抵抗糖皮质激素持续升糖作用有关,提示用糖皮质激素糖尿病者,提倡使用人胰岛素。另外,两组三餐后2h、睡前及凌晨血糖无差异(p>0.05),提示两种方法的血糖控制效果相当,但B组患者清晨不易出现低血糖现象。

综上,用糖皮质激素糖尿病患者应当将预混人胰岛素制剂作为首选胰岛素治疗方案,以保证确保患者临床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史丽,张志英,袁小飞,等.糖尿病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后的动态血糖特征及降糖方案调整[J].海南医学,2017(9):1394-1397.

[2]牛颜丽,袁靖,吴国富.口服糖皮质激素的糖尿病患者不同胰岛素治疗方案的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36):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