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锅炉运行中应注意的调节问题探析凌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电厂锅炉运行中应注意的调节问题探析凌勇

凌勇刘波

(华润电力江苏检修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在电厂运行中,锅炉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设备,锅炉运行质量、整体性能,直接决定着火电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锅炉运行稳定可靠,能够有效确保火电厂的安全,对火电厂安全产生至关重要,只有全面保证锅炉质量,实现稳定安全运行,才能确保整个发电机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锅炉安全指标体现到各部件的参数上,控制好参数是保证机组运行稳定的关键点之一。本文主要对电厂锅炉运行中应注意的调节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电厂锅炉;运行调节;注意问题

引言

在运作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外部条件时刻变化的影响,电厂锅炉中燃烧及汽水两个体系常常不具备稳定的运作状态,因此,为了使锅炉正常运行,同时与外部负荷的相关需求相适应,确保输出蒸汽的质量,应当对这两个体系进行调节,通过对其气压、燃烧等指标进行控制来维持锅炉的正常运作,例如控制气泡水位维持正常;有效控制及调节燃料的相关参数,尽可能降低燃烧系统的耗电量,使燃烧及传热具备较高的效率;将系统的故障及隐患等进行消除,同时注意排污及吹灰,使各个运作参数处于正常范围之内,如此才能确保锅炉运作的有效性。

1锅炉运行调整的目的和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下,对大型电站锅炉运行进行科学合理的监督和调整具有重要意义。在确保经济效益的情况下,它将有助于促进锅炉机组的安全运行,这需要大量的实际操作积累。在此过程中,相关业务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综合素质,并具备良好的应急操作技能和专业知识,以更好地促进锅炉监督和调整的顺利进行。确保各主要参数在正常范围内运行,时刻关注锅炉的蒸发情况,确保蒸发情况一直在锅炉的承受范围之内,让整个机体安全运转保持良好的燃烧工况,提高锅炉效率;对于锅炉运行中其产生的蒸汽参数在规定范围之内,维持锅炉中水的深位,确保汽包和水的深位匹配,保证污染物排放量在合格范围内。

2影响电厂锅炉运行因素分析

2.1锅炉燃烧排烟影响电厂锅炉运行

锅炉排烟是否通畅,也与热传导有直接关联,如果排烟好,则会提高锅炉整体制热效果,相反,则会带走锅炉产生的热量,导致一定程度的热损失,消耗原料相同的情况下,会增加成本造成能源白白的流失,火电厂锅炉运行效率就不高。从运行效果上看,随着排烟温度不断提升,热能损失就会不断增加。从燃烧材料上看,如果使用焦炭作为燃料,就会比用普通煤更好,有效提高锅炉火焰热量,确保中心火焰温度,而温度越高,则受锅炉性能影响会产生漏气或粉尘,此时往往会使排烟更多,热量损失也会增加。锅炉的性能、制粉、循环效果、炉膛设计均会产生不同的排烟损失。

2.2固体燃料燃烧对火电厂锅炉使用效率影响

锅炉燃烧可用材料较丰富,当前,最为经济实用的是固体燃料,固体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不完全燃烧,此时就会出现大量炉渣和烟尘,导致锅炉和排烟系统受阻或者结垢,影响锅炉性能良好发挥,如果问题严重,还会造成锅炉停止运行。导致固体燃料不完全燃烧的因素较多,主要和燃烧方式、锅炉结构、通风系统有直接关联,任何一项不符合要求的,均会造成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固体燃料颗粒越细,则其整体燃烧过程就变短,燃烧充分、粉尘少,热能损失少火电厂效益就会增加。

3电厂锅炉运行中应注意的调节问题

3.1汽包水位的调节

对水位进行调节的目的在于维持汽水的均衡、正常的供气、正常运作及规避水位出现较大的波动。在锅炉正常运作时,相关人员利用监测水位表来监管炉内的水位,使水位维持于正常的范围内,同时允许水位在正常范围内50mm内浮动。为了有效检测水位,在锅炉正常运作时,相关人员应当及时冲洗水位表,各个班次至少要冲洗一次。当无法由水位表观察到水位时,相关人员应当及时处理,明确实际的水位,在未明确炉内水位的真实状况时,不能做上水处理;同时,在监测水位时,应当全面考虑水位不真实的现象,不能盲目操作。对于气泡水位而言,其随着炉内负荷的变化而变化,这是由于负荷的改变会导致蒸发量发生变化,从而使蒸发量与给水量间出现差异,因此,对给水量进行调节时应当基于负荷的变化。为了使水位保持正常,当低负荷运作时,应当使水位高出正常范围,防止因负荷升高导致水位过于降低,若水位较低,可能会导致下降管内带汽,同时降低循环水的有效性;当其在高负荷运作时,应当使水位低于正常范围,防止因负荷减少而导致水位较高,若水位较高,将会导致蒸汽中有水,设备携带将会导致提高蒸汽中的盐量,导致蒸汽的质量降低,甚至会产生气泡满水的状况,导致蒸汽含水量增加,而蒸汽若含有较高的盐量将会损害过热器,导致其管壁出现爆管现象,对设备正常有效的运作造成影响。锅炉在运作中应当稳定均匀补水,因为水位的改变会导致蒸汽的温度及压力产生变化;同时对于补水的时间及方法要恰当,若给水存在较大的时间间隔,一次的水量较大,则难以稳定气压;还应当注意在燃烧较弱时不能给水,会导致气压降低;此外,要使蒸发量与水量维持平衡,避免缺水事故的产生。

3.2蒸汽温度调节

对锅炉汽温进行调节的方式通常为烟气或者喷水降温。烟气调节法指的是利用相关仪器的烟气温度及流量来转变仪器自身的温度,例如经过将火焰中心的位置或者挡板的开度加以改变来维持烟气的再循环,从而实现调节蒸汽温度的目的。而喷水降温法指的是通过将温水调节阀进行调大或者调小来维持气温的正常。对于调节的幅度应当加以重视,避免出现因开关幅度较大而导致气温产生波动,必须时要求停止机组。对过热器与再热器的气温进行调节的程度直接关系到整个机组的运行状态。现代化的锅炉对过热及再热的气温有着较高的控制效果,其可变化幅度为±5℃。若不具备较高的气温,将导致机组最后几级蒸汽的湿度提高,严重损害叶片,更有甚者会产生水冲击,使汽轮机组的安全性能降低。因此,当气温降低到某个数值之后,机组应当降低负荷甚至停止运行。若气温较高,超出了相应设备正常工作的温度时,钢材的蠕动速率将会增加,使其使用期限降低。若严重超出温度时,还会导致相应事故的产生,汽轮机侧的温差及应力将会增大;若气温较低时,将会导致蒸汽的质量降低,相应叶片的湿度将会增加。进而增加转子与其汽缸间的位移,换言之就是膨胀增加。严重的会导致隔板与叶轮之间产生摩擦。

3.3蒸汽压力调节

所谓蒸汽压力,指的是过热器出口的压力。当锅炉正常运作时,蒸汽压力趋于平稳。其中锅炉蒸汽压力所发生的变化是因负荷改变所致,当蒸发量大于负荷时,汽压就会增加;当蒸发量小于负荷时,汽压就会降低,即外部的负荷与锅炉的蒸发量两者间的平衡受到破坏所致。因此,对蒸汽压力进行调节的实质就是对蒸发量进行调节,而对蒸发量进行调节主要是经过调节给水及燃烧来实现的,因此,不管是何种原因导致的蒸汽压力变动,都应对风量及燃煤量进行改变,并且要注意气温及水位的调节。当炉内的负荷发生改变时,可以依据以下方案加以调节,从而维持水位及蒸汽压力的稳定。(1)当负荷下降导致蒸汽压力增加时,若水位过低,可以将给水量进行适当增加,促使汽压稳定,然后再适当降低风/煤的量,降低燃烧及蒸发,维持蒸汽压力稳定。(2)当负荷下降导致蒸汽压力增加时,若水位较高,应当适当降低风量及燃烧量,使燃烧减弱,并降低给水量,待水位维持稳定时,再对给水及燃烧进行调节。(3)当负荷增加导致蒸汽压力降低时,若水位过低,可适当提升风量及燃烧量,使燃烧增强,同时持续增加给水量,促使蒸汽压力维持稳定;也可将补水量增加,当水位正常后,再增强燃烧,维持蒸汽压力稳定。(4)当负荷增加导致蒸汽压力降低时,若水位较高,可先降低给水量,然后再提高风量及燃烧量,增强燃烧及蒸发量,促使负气压维持稳定。对于上水停止的锅炉,应当均匀上水,其上水的间隔应当较短,一次上水量应当较小,当燃烧减轻时停止上水,以维持蒸汽压力正常。

3.4燃烧调节

所谓燃烧调整,指的是对风量及燃烧量的调整,换言之就是调整风煤比。对风量进行调整通常指的是调整一次风及二次风。一次风主要用于干燥及将煤粉带入炉膛。其主要通过调整煤内挥发物质的量,由专业的工作人员完成,一旦调节好将不会再动。若煤的挥发分较低,应当运用较低的一次风速及风率,确保着火的时间。若煤的挥发成分较高,则运用较高的一次风速及风率,确保经济性。二次风主要用于提供足够的氧气以供燃烧,增强炉膛内的扰动。它主要受其燃烧量所决定。在调节的过程中维持空气量及燃料量的配比处于合理范围内,且确保混匀;锅炉内应当维持高温,避免冷空气进入,降低热损失;燃烧的各个调节项目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例如调节蒸汽压力也是调节燃烧量,而燃烧的工况对气泡水位及蒸汽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利用燃烧调节来促使其供热与负荷的要求相适应,促使蒸汽压力正常;对于负压燃烧的锅炉而言,应当保持鼓风及引风的平衡,维持炉内的负压,确保安全性及有效性。

结束语

随着电力能源供应需求量的增加,电厂设备管理部门必须强化故障预防,有效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减少设备维修时限,通过管理体系完善、制度健全、规范运行,提高锅炉故障预防能力与水平,从根本上实现电厂锅炉安全、稳定的运行目标。

参考文献:

[1]陈京睿.火电厂锅炉运行控制管理工作方式及重点[J].电力设备与管理,2012(01):98.

[2]马金龙.预防性养护管理理论在电厂锅炉维修养护中的应用[J].电力能源科技,2012(07):13.

[3]杨新荣.锅炉运行的优化调整[J].电力设备,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