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习作兴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习作兴趣

杨智娟王月霖

保山市永昌小学云南保山678000

【摘要】学生只有爱写才会写好作文。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和一年多的调查研究发现:在抒发真情实感的前提下,多写多练能够调动学生练笔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师生共同进行习作练习能够使学生习作兴趣不断延续。

【关键词】习作;兴趣;练笔;激励

《心理学》指出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学习看成是内心的满足,而不是当作负担。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也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因此,要写好作文首先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一、熟能生趣

古人云:熟能生巧。做任何一件事只有真正投入自己的精力,慢慢养成习惯,才有可能成功,也才能体会到成功的莫大乐趣。如果教师只依赖于每周两节的作文课,惯例似地布置作文,学生自然不会喜欢。新课标也指出:“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笔者认为加强多种形式的练笔是培养学生习作兴趣的首要途径。多写多练能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可以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选材、学会感悟;多写多练能触动学生习作的灵感,让学生知道写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多写多练还能使学生体会到日有所进,让学生感到有成就感。如学《将相和》这一课时,课文中描写廉颇对蔺相如不服气,廉颇认为蔺相如仅凭一张嘴就爬到自己头上去。学到这里学生也很不服气,跃跃欲试想说什么,因此笔者借机让学生给廉颇写一封信,表明蔺相如“嘴”的重要性。教师首先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一颗善于感悟的心,这样教师的感觉才会影响到自己的学生,学生才会把习作和生活联系起来。正如文学家茅盾所言:“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笔记,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倘若我们的学生能这样去做,平时多记,多写片段,日复一日,习作成为一种需求,学生的生活离不开习作,怎能不对习作感兴趣呢?

二、赞能激趣

新课标指出:“讲评要肯定成绩,抓住带有共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批改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尊重学生的原意,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这就为教师评价学生习作指明了方向。现在绝大多数的语文教师都知道激励对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重要性,但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如何评价更有效,值得思考。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以下几种尝试:1.激励性语言。评讲作文时,小到一个好词佳句、一个精彩标题,大到一个真实片段、一篇优美的文章,教师都应给予大力的肯定,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功与进步,以激发他们更浓厚的兴趣,使他们坚定信心。2.花名册记录。教师可专门准备一个花名册,记录每次习作当选例文的作者、习作优秀者、进步者,并在每次作文课上把这些名字板书到黑板上,请同学齐读。这样学生们都有机会被同学们称赞,使得他们更喜欢作文,也更渴望写出更优秀的作品。这种方法简单易操作,但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3.编辑《优秀作品集》。教师可每学期把学生中优秀的作品经批改集结成册,编辑成《优秀作品集》在班内传阅。这是一种无言的称赞,属激励中的“无冕之王”。自己的作文能够编进班级《优秀作品集》成为每一位学生的努力目标,想写好习作的热情不言而喻。

三、范能延趣

小学生的心理结构是不成熟的、稚嫩的,对待习作也和对待其他事物一样,是以兴趣和快乐为前提,因而具有较大的波动性、不稳定性。小学生又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因此给学生树立榜样,对稳定学生兴趣有很大帮助。教师可以以书刊上优秀范文为榜样,以学生中的优秀作品为榜样,笔者尝试和学生一起进行习作练习,学生热情高涨,习作兴趣得到了延续。当然以上三方面都必须以真实为前提,因为真实是文章的生命。我们抛开学生文章的优劣不谈,学生的素质有高低,文章自然有好坏,但不管什么样的文章,能够流露真情实感就有希望。叶圣陶说过:“训练学生作文,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生活积累。”真实的文章源自孩子最纯真的心灵,当然最能调动学生的习作欲望,也最能打动读者的心。新课标规定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因此,鼓励学生写熟悉的内容是习作教学中的根本。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只要指导学生用一双清澈的眼睛去看待生活,用一颗善良的心去感受生活,写作素材自会源源不断。叶圣陶先生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为了使学生表达真实的感受,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1.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在真实的生活中选择材料。2.创设情境,为学生不太丰富的生活做生动的补充,在情境中获得知识,在情境中触动灵感,在情境中收获乐趣。3.减少条条框框的束缚,让学生敢下笔,不管写实还是想象作文,都能放开手脚,写自己想写的话。学生在长期的习作练习中,若能做到“言为心声”就不愁习作兴趣得不到提高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教师要努力使学生愉快习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在习作的道路上快乐前行!

参考文献:

[1]周立群.语文新课程教学论[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26-32.

[2]邢永富.现代教育思想[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4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