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基层党建理论宣传的有效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做好基层党建理论宣传的有效途径

杜锐

龙煤双鸭山矿业有限公司东安辅业分公司

基层党建理论宣传工作涉及执政党意识形态在基层的宣传、传播及影响力,是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的问题,也是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我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面对当下民众价值观多元、分散和混乱的现状,基层党建理论宣传工作如何提高宣传实效和民众接受度,使理论深入人心变成民众的信念和信仰;如何进行基层党建理论宣传工作方式方法的科学化创新;如何使党的理论价值向实践价值转换以提升引导力度、解决现实问题,成为基层党建宣传工作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一、目前基层党建理论宣传工作的实效性分析

1、基层党建宣传内容还主要停留在政治层面,文体宣讲性比较强,深入到民众利益、需求、权利和情感层面不够。意识形态宣传就是管人心的工作,非常需要以人为本的精神,需要顾及人的情感和需求。在社会结构层级化、利益关系市场化、价值观念多元化、思想情感复杂化的今天,只以教化的手段和政治的内容在民众中宣讲党的理论,这是宣传工作中缺少人文精神的表现,宣传效果必然受到影响。

2、宣传的典型有的离民众生活太远,缺少可知、可感、可伤的身边人物。理论是说服人的,典型是打动人的,党的理论宣传工作是靠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人来共同完成,所以典型宣传非常重要、非常必要,但是什么样的典型更能在民众中引起情感共鸣,这是我们必须要研究的一个问题,全国上下共同学习一个模范典型,显然是缺乏科学性的。

二、提高基层党建理论宣传工作科学性水平路径探索

基层党建宣传工作如何更好地适应复杂现实并解决现实问题,如何更能针对经济发展带来群众心理变化进行宣传手段和方式的创新,更好地发挥党的理论引导群众、凝聚人心的重要职责,是目前发展中必须要突破的问题。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

1、宣传手段从简单的说教向潜移默化渗透转变。即通过文化建设来负载党的理论的宣传;文化本身就承载着强大的意识形态功能,是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文化也由于其广泛性、娱乐性、易参与性而成为输入意识形态最有效的形式。利用文化的影响力、亲和力和文化建设的优势,将党建理论中所负载的价值观、道德观等选项传递给民众,最终达成政治宣传和意识形态渗透的目的。所以,将党建宣传工作与基层文化建设叠加,是现阶段基层党建理论宣传工作可采取的有效方法。

2、宣传形式从枯燥和严肃向大众化生活转变。选择或建构符合基层宣传党建理论的好方法,是增强基层意识形态宣传效果的关键,对于这一点,人们已普遍达成共识。但何为“大众化”?如何“大众化”?目前基层党建理论宣传对此的理解和实践都过于浅显,更多表现为读书看报和唱唱跳跳。宣传形式要大众化,就要具体做到以下四点:一是关注“基层”二字,研究民众心理、觉悟、情感、表达方式和习惯,尤其是经济快速发展带给民众思想和心理波动的复杂性;二是分层设计宣传方法,以“教化教育+透彻说理+从容讨论+情感同化”多形式合力实现目标,以潜移默化方式达到宣传教育目的。三是改传统的政治思想为大众思维、传诵的政治语方为民众语言进行理论的宣传,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使理论变得看得见、摸得着、做得来。四是扩大宣传主体,除党务部门外,发挥政府机构和工会、共青团作用,全社会各部门互相合作协调,形成宣传网络,达成党建全覆盖的目标。

3、宣传内容从空洞说教的思想教育向人文化的情感教育转变。在基层进行党建理论宣传时,要重视民众经验和维持生存的价值所需,将党员的组织道义原则与个人物质利益原则相统一,以真正建设血肉联系。因为党建理念的严肃性和原则性,这一点成为基层宣传工作创新和突破的难点问题,也是以往此项工作的弱项。建议基层党建宣传工作可以采取以下做法:一是将党的价值观与民众基本价值观拉近并率先宣传,如共同富裕、公平、幸福、梦想等,寻求最大公约数,让宣传主体的主观愿望与客体的客观需求尽量吻合,从而体现基层党建理论宣传手段的时代性和进步性。二是顾及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以真正的党务公开和党的民主制度将党的理论尽可能地就地兑现,不能理论和实践两种标准,两种标准等于没有标准。三是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和群众疑问,用党的理论解答现实问题、解决现实矛盾,使理论落地从而保证其权威性,促成理论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四是宣传媒体还需以监督功能提升自身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基层党建除了具有宣传的职能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职能就是监督,在今天社会转型期和矛盾突发期,后一种功能更显其重要,互联网就是以其监督力而不是宣传性赢得民意。所以,要让宣传内容深入人心,首先必须保证宣传工具成为宣传平台的可信性和权威性,要让基层党建的宣传功能和监督功能同步发挥作用。

4、宣传典型从陌生遥远的学习向近距离的熟悉和模仿转变。当下民众的去英雄化心理,使得模范人物的示范效应正在弱化,对此,在基层进行典型宣传时,必须做到:一是注意典型人物的平民性和生活性,如果把典型人物当作超乎寻常的完人进行宣传,只宣传其精神生活上的无欲、家庭生活上的无情、物质生活上的无求,这种非人性化倾向会强化民众“天堂太高,我爬不上去索性就不爬”心态,形成拒绝心理。二要注意典型人物的近距离性,全国性的典型固然要宣传和学习,但是,哪些更容易与基层民众产生共鸣、哪些对领导干部更具示范效应,必须有所侧重。把雷锋精神给民众,焦裕录精神给干部,如同历史上政治家们利用《窦娥冤》把窦娥的品德示范给百姓,利用《赵氏孤儿》把程婴的忠诚示范给大臣一样。对基层民众来说,一个“暴走妈妈”可能比数个“大公无私”领导干部更容易引起心灵的震撼,一个身边党员、社区百姓形象的示范作用,可能比媒介选出的典型其现身影响力要大得多。所以,更多宣传身边的党员和群众的模范事迹,以视觉范围内的人和事为宣传核心,将党的理论通过身边的人和事转换过来,使民众可感、可知、可仿。

总之,如何使党建理论在基层宣传中效果最大化,让党的理念成为全社会民众的共识与追求,是关系到党的凝聚力、吸引力的重大人心问题,是下一步党建工作必须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也是新时期基层党建理论宣传工作中必须要面对的一个实际问题,做好基层党建理论宣传工作,必须真正解决思想在传诵的理论宣传和传播手段上实现大胆创新、大胆突破,最终实现全方位的率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