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视角下中外校际合作协议的翻译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目的论视角下中外校际合作协议的翻译策略

乔新梅

(河北工业大学,天津300401)

摘要:自21世纪以来,在中外合作办学作为一种新的高等教育模式下,大量中外高校订立了相关的合作协议。由于中外合作协议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且存在诸多差异,在协议翻译中常出现词汇误译、逻辑混乱、用词不够准确等情况。针对这一现状,在协议翻译实践的基础上,从词汇、句法及语篇三个层面对中外合作办学协议的规范化翻译进行探讨,以便为中英校际合作协议提供相关参考借鉴。

关键词:目的论;高校协议翻译;翻译策略

1、目的论视角下的高校协议

目的论告诉我们,翻译行为的目的在翻译策略的选择中起决定性作用。目的论主要包括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三大原则。目的原则是进行翻译时需要遵循的首要法则。另外两个需要遵循的法则是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连贯法则是指译文须符合语内连贯的标准。忠实法则是指原文与译文之间应该存在语际连贯一致,具体来说就是译文要在内容、形式、以及风格上与原文保持一致,这与协议要达到的目的不谋而合。

首先,协议翻译最重要的目的是帮助译文接受者准确无误地获取原文的信息。协议的主要功能是在法律上明确双方当事人各自权责,减少译文接受者在理解上的障碍。对于校际合作协议来说,译文接受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普通读者,因此应充分考虑译文读者的理解能力,在不影响准确性的前提下,尽量化繁为简,清楚简洁。最后,协议翻译目的还在于维护和保持协议的规范性和庄重性,这种特点有利于双方明确彼此的权利和义务,也有利于保障协议的顺利执行。

2、中外高校协议存在的问题

中外高校协议在结构上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即协议的目的、双方合作的主要内容及协议的生效与延期。协议签署的目的一般是促进双方的交流与合作等;双方合作的内容主要包括五方面内容,分别是双方的合作形式、招生与学籍、学费及财务管理、双方的权利及义务以及合约存续期间双方对于知识产权的处理;协议的生效与延期方面主要包括一些固定句式等。

在翻译实践中,由于译者对校际协议的种种特点认识不足,使得此类带有明显法律性质的文本存在诸多问题,如法律词汇误译、用词不准、长难句分析不足导致译文逻辑混乱等。针对以上问题,可从三方面对高校协议进行翻译,即词汇层面应去冗余、用词规范、限制范围;句法层面应进行语态转换及长难句结构分析;语篇层面应关注文化差异等。

3、目的论视角下的中外高校校际协议翻译策略

校际协议在词汇层面的翻译主要应关注两点,首先用词应当去掉冗余,用词规范,对词汇的范围进行限制。冗余不等于详细,在不影响句意的前提下,译本中应去掉多余词汇,但在规定双方权责时应尽量详细,以同义词及近义词加以描述限定。其次,翻译用词要精准规范、词汇范围要准确而具体。

例.15.2.5合作项目中国学生在佛罗里达国际大学正式注册,并提供与美国本土学生相同用户帐户。

翻译:5.2.5ResponsibleforofficiallyprovidingstudentsintheprogramwiththesametypenetworkuseraccountasforFIUstudents.

此例中,主要应注意两个问题。首先,本条款已是协议中的5.2.5条,合作项目的具体名称必然已在前文出现过,因此不需要再次译出项目全名,以theprogram代指即可。在去掉冗余部分之后,句子简短、表意明确。但在涉及双方权利及义务时,协议一般使用同义词及近义词等对应享有的权利及需履行的义务做详细规定,以保证协议权责明确、避免纠纷。

此外,在协议翻译时用词要精准规范,翻译时充分考虑原文词汇所包含的内容,涉及术语要对应好术语的译法,选用的词汇范围要准确而具体,尤其是在汉译英中,如例2:

例2.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美合作办学机构

翻译:BUT-UCSDjointeducationinstitution

上例中“中美”范围太大,应当具体到协议双方,用双方英文简称代替Sino-USA;另外美国高校中没有“法人”的说法,对方无法理解所以应当删去。

在句法层面,应当着重关注被动语态的转换以及长难句的分析。英文协议中会使用大量被动句以突出协议的客观性,而汉语中则较少使用被动语态,因此在进行校际合作翻译时要注意两种语态之间的转换,如例3:

例3.本谅解备忘录中所列各项内容在实施之前,均由双方以书面形式共同商定。对于活动的记录管理,双方将另行协议。

ThetermsofthecooperationforeachspecificactivitylistedinthisMOUwillbemutuallydiscussedandagreeduponinwritingbybothpartiespriortotheimplementation,andeachactivitywillberecordedandgovernedbyaseparatelegallybindingagreementexecutedbybothparties.

此外,校际协议的翻译中除了要对语态进行相应的转换之外,还需要注意对长难句的处理。遇到长难句时应对长难句进行句子结构分析然后再着手翻译。

例4.IfonepartyperformsmajorderelictionofdutyordefaultsinconditionsoftheAgreementanditsappendix,theotherpartyhastherighttoterminatetheAgreementifthepartydoesnottakeanyactionstoorfailedtoremedythedamageduring30daysafterreceivingtheformalrequestofexplanationfromtheotherparty.

如一方有重大失职或违反本协议及附件之约定,且在收到对方要求说明此失职或违约之性质的书面通知30天内未采取或不能成功采取补救措施时,另一方有权提出终止本协议。

例4中,原文结构为条件状语从句1+主句+条件状语从句2,由于中文的语言习惯是先条件再后果。条件状语从句要先译出,表示结果的主句应最后译出,所以汉语的语言顺序为条件状语从句1+条件状语从句2+主句,由此可得译文结构应为“如......,在......时,......”。

语篇层面需关注文化背景。在翻译高校协议时应关注背后的文化差异,力求符合译入语的文化习惯。因此校际协议中应符合以下几点要求。例如,协议落款处常常会涉及到双方签约人,高校中以校长居多。就美国高校而言,chancellor多用于像UC学校这类的公立大学中,为学校名誉校长,多出现于多数英联邦国家和前英联邦国家中,不主持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President一词多用于美国私立高校,也常见于一些希望与美国高等教育制度看齐的国家中。因此,在翻译协议时,不仅要做到精准明确,也要关注协议背后的文化差异。

参考文献

[1]陈建平.法律文体翻译探索[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2]陈建平.经贸合同英语的语言特征及其翻译[J].中国翻译,2005(4):41-44.

[3]阎艳琳,张明宇.中外高校合作协议的特点及其英文翻译[J].科技视界,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