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心血管疾病的心理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4
/ 2

浅析心血管疾病的心理护理

贾宁李原

贾宁李原

(北京军区总医院263临床部101149)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是不可或缺的,心里护理在心血管疾病整个治疗过程的重要性。方法:对收集80例心血管疾病的病患进行病情回顾,其中有不同年龄的病患,患有不同类别的心血管疾病,经过心理护理的干预手段,心血管疾病的好转率高达90%。资料分析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接受心理护理的干预治疗后,患者的情绪变化和治疗的效果。结果:收集的80例病患分别患有的心血管疾病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1例,风湿性心脏病18例,高血压病38例,肺原性心脏病7例,其中治愈的有32例,好转有39例,通过干预的心理护理,起到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效果显著。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心理护理;治疗

1.前言

心血管疾病是近几年越来越多发和常见的疾病,医院里因为心血管疾病住院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心血管疾病理论称之为循环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和循环系统的病变有关,运送血液的一些器官和人体组织统称循环系统,其包括心脏、血管(静脉、动脉、微血管),心血管疾病有急性和慢性的大体分类,发病常常与动脉硬化有关。心血管疾病的病患有雷同的发病原因,其中就包括心理影响,病患多表现出心理压力大、遇事忧郁、面对诊疗和生活存有悲观态度、对待事物疑虑重重和部分患者对治疗的抗拒,针对上述这些严重的心理影响,必须介入心理护理来积极提高病患的生存质量。

2.资料与研究方法

2.1一般资料

收集的80例患有心血管病疾病的病患,其中男47例、女33例,病患年龄分布为40岁到75岁。

2.2方法

对这80例心血管疾病的病患介入心理护理,其中风湿性心脏病18例,高血压病38例,肺原性心脏病7例,冠状动___________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1例,其中治愈的有32例。治愈率为40%,好转39例,好转率为48.75%,所以介入心理护理病患有积极好转的占到88.75%。

3.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特征

3.1心理压力大

由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情况不同,医院中的医疗环境如对患者进行常规的仪器对患处的检查和特殊的护理,患者在接受有关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会支出一笔可观的消费,有时因为经济的压力造成病患的心理压力,加之特殊的医疗环境使患者心理承受力降低,心理压力大带来患者的忐忑不安、对病情的恐惧、日常生活不自理、对家人的依赖变大、患者把自己带入困境被自己的压力弄的难以解脱、病患得知自己的病情在没有理性对待的时候做出后事安排,有的存在自杀倾向,在没有接受治疗和心理护理的病患不愿意与人交流变得闭塞,对这类病人必须进行心理护理,为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对这些患者要进行严密的观察和细致的心理护理。

3.2生活状态忧郁

病患在得知病情和接受初步的诊疗时多存在忧虑心理,强烈的内心恐惧使患者内心紧张进而心神不安、精神恍惚,对生存绝望,生活状态的忧郁使病患对治疗失去信心,为了使患者坚强的面对生存、乐观面对病情的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心理护理能起到积极引导患者重拾信心的作用。

3.3疑虑心理

在得知自己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病情后,由于部分患者对心血管疾病的恐惧和肤浅的病理了解,病患在不了解自己的治疗方案和前景时会时常进行悲观联想,病患的悲观联想过多导致病患对周围环境的敏感和对旁人如医生和亲人的多疑,对待事物敏感,怀疑自己的病情严重并且难以治疗和治疗费用使自己身体虚弱。存在这类负性的心理特征的患者不在少数,为了让病患和他的家人对病情的详细了解和客观分析治疗方案,纠正病患自己进行悲观联想必须经过心血管疾病的心理护理,通过心血管疾病的心理护理减轻最好是消除病患的疑虑心理。

3.4拒绝接受医学治疗的心理

不遵嘱医生的治疗方案,一些查出心血管疾病处于初期,病情和并发症等等还不严重,对自己的病情满不在乎,还有部分患者内心存在对心血管疾病的惧怕,一些唯心主义导致抗拒治疗,在初期不接受治疗的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极有可能短期内病情恶化出现更多的并发症。心血管疾病的心理护理能正确引导病患乐观的分析自己的病情情况并积极的有信心的接受治疗。

4.心理护理的特点和细节

4.1心理护理的特点

(1)平衡患者心理

根据对收集的8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观察,患者在住院接受治疗期间存在心理压力大、生活状态忧郁、疑虑心理强、抗拒治疗等心理,加之经济、工作、家庭的问题,为平衡患者心理对患者细致的心血管疾病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心理护理过程中对患者宣传心理、生理到病情的相互转换,对每个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做出个人严谨的分析,让病患正确并且客观积极的对待疾病和诊疗,让患者不抗拒治疗相信医学,和医务人员建立彼此信任的医患关系,平衡患者心理,稳定患者情绪,坚定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由经济、家庭和工作等方面的个人问题引起的心理失衡,心理护理要加强对患者的劝导和鼓励,解脱他们的心理压力。

(2)病情和治疗方案信息的及时反馈,及时掌握患者心理在对收集的8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观察中,要进行及时的病情和治疗方案的信息反馈,才能及时的对病患心理状态有掌握并做出心理护理的细致方案,不进行及___________时的信息反馈有些病人的心理失衡情况难以掌握,根据80例收集的心血管疾病的病患数据,病情和治疗方案的信息及时反馈是心血管疾病心理护理的重要手段。及时分析出每个病患的病情情况并积极反馈,及时掌握患者的内心世界,心理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等做出详细的心理护理记录,避免由于心理因素影响患者的治疗或因心理因素使患者存在轻生或是猝死的悲剧。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和治疗临床观察中,掌握病患的躯体状态和心理状态是心理护理的关键特点。

(3)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行为

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导致心血管疾病恶化的罪魁祸首,讲究良好的生活行为是对心血管疾病病情转归的重要因素之一,平常生活中一些不良习惯可导致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这些致病因素正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常规因素,日常生活中熬夜、酗酒、吸烟、饮食高油高盐、工作压力大等都有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的心理护理要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行为,根据每个患者不同的病情,制定和纠正患者的生活行为,如饮食的规律和清淡、加强身体锻炼都有利于心血管疾病的康复和好转,在收集的80例心血管病患中加强了这项心理护理的规范性,病患病情好转率明显提高。

4.2简述心血管疾病的心理护理

了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的心理状态是心理护理的前提。在收集的80例年龄从40岁到75岁不等,其中有中老年患者53名,老年患者27名。中老年患者大多有照顾家庭、工作经济等负担,所以中老年患者的心理压力和负担更重,而老年患者比较固执有些抗拒治疗。所以心理护理要鼓励患者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和治疗前景,重拾信心面对生活,针对老年患者则细心劝导接受正规医学的诊疗,相信医学,和医生护士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

(1)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对建立更细致的心理护理能起到推动作用,医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有利于建立医患之间的信任关系,有利于患者从接受心理护理到接受和客观对待病情和治疗手段。

(2)与病患及家属的交流。

劝导家属要避免给患者感到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压力,心理护理中家属和医务人员扮演着同样重要的角色,对病情信息的反馈患者和家属都要乐观和理性的对待。

(3)对住院治疗的患者出院后的健康重塑

根据心血管疾病心理护理的特点,患者好转后有很多事项要注意,需要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个方位的健康重塑的指导。

5.结果

收集的80例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都接受了相对完善的心理护理,80例收集的病患信息回顾治愈率为40%,好转39例,好转率为48.75%,所以介入心理护理病患有积极好转的占到88.75%。以前棘手的心血管疾病,在介入心理护理后治愈和好转率有极大突破,所以心理护理在心血管疾病的诊疗中有不可代替的积极作用。

6.讨论

心血管疾病患者心理上的压力和心理失衡情绪在医务人员的有条理和计划的耐心指导下得到了解决。患者悲观和敏感的心态通过心血管疾病的心理护理得到解决。医务人员理解和关怀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和医务人员及其家属的悉心照料,因为心理护理使患者的心理问题得到尊重和解决,所以大大的提高了心血管疾病的治愈率和好转率。心理护理在临床中的意义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杨菊贤.心血管疾病与焦虑心理的躯体表现.心血管病学进展,2001,22(1):53-57.

[2]杨亚琴.心理疾病的测量与治疗.北京:东方出版社,1993.149.

[3]张泽萍.60例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9:306-307.

[4]李玉峰.心血管病康复的进展.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0,15(3):190-192.

[5]孟玉芝.心血管病患者的心理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15):1659.作者简介:

贾宁:北京军区总医院263临床部心内科主治医师,李原:北京军区总医院263临床部心理门诊主治医师邮编:10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