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驾驶影响分析及改善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7-17
/ 2

汽车安全驾驶影响分析及改善对策

张财

张财

(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电务电化公司新疆分公司新疆乌鲁木齐830023)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汽车数量也在逐年增长,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然而,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对社会和个人都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对汽车安全驾驶操作技术进行深入探讨意义重大。本文主要是从影响我国汽车安全驾驶的因素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汽车驾驶;安全;技术;交通

在我国,车祸犹如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据统计,我国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在10万人左右,居世界第一。汽车在带给人们极大出行方便的同时,也伴随了交通事故、汽车故障等问题。因此,我们必须针对这些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车辆安全行驶,规避交通事故。

1针对安全驾驶因素的分析

驾驶员在驾驶的过程中,遇到的影响安全驾驶的因素有很多。概括起来可分为两点:一是驾驶员自身因素问题,二是驾驶员与诸如道路、管理等其他影响道路交通安全因素的协调影响问题。

1.1驾驶员自身因素

1)驾驶员生理、心理素质

影响驾驶安全和效率的生理素质主要有疾病、口视听觉运动能力及疲劳驾驶,

尤其当疲劳累计或是持续到一定程度时,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将显著增加。另外,驾驶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疲劳的情况会导致人注意力不集中,警觉性下降,多数情况下导致司机情绪急躁激动,或者是反应迟钝,在紧急时刻做出错误的选择;还有司机也受到路况的影响。

2)驾驶员习惯、技能因素

良好的驾车习惯是司机的一个重要的安全保障。大量的交通案例证明,不良的驾驶习惯包括开车时候打电话、疲倦开车、司机座位歪曲、开车的时候饮水等,这些小的安全隐患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司机开车的注意力,导致意外发生。另外,驾驶员缺乏技能素质而引起的交通事故约为2%,其中因方向控制不当而造成的交通事故要高于其他驾驶员多倍,而不熟悉自己车辆的驾驶员比一般驾驶员方向控制不当的可能性大10倍。

1.2驾驶员与其他交通安全因素的协调影响关系

1)驾驶员与人、车辆、道路的相互影响

这里的“人”主要指行人、乘车人、骑车人等,在与“人”的关系中,驾驶员仍占主导地位,汽车驾驶员自身做到遵章守纪,主动避让少数违章行人,即可大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而对于车辆而言,车辆的机械故障和车辆超高超宽超载、货物绑扎不牢固等因素都可能酿成交通事故,这一切看似车的因素,却实际上掌握在驾驶员的手中。对于道路来说,由于机动车数量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交通基础设施的增长速度,一些道路狭窄或破损等增加了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率,然而道路毕竟是客观的,只要驾驶员根据不同的道路条件,及时作出正确判断,道路因素造成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就会降低到最小限度。

2)驾驶员与环境、管理的相互协调

环境因素主要有噪声污染、人车流量流速变化、天气状况、障碍物影响等,在驾驶员与环境的关系中,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比如在噪声环境下,集中注意力,心无旁骛,自身少鸣号不鸣号也可以降低噪声;另外,管理也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建立科学健全和统一高效的道路安全管理体制是减少事故,防患于未然的必要条件。

2确保汽车驾驶安全的改善对策

2.1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安全意识

可以通过加强驾驶员生理素质检测机制完善驾驶员生理素质评价标准以及鼓励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手段预防疲劳驾驶来达到提高驾驶员生理素质的目的。对于疲劳对策方面,可从强制休息与利用智能交通系统和先进的汽车设备进行疲劳驾驶警报两方面来进行,目前在监测驾驶员疲劳状态方面可以使用的方法有基于行为特征的疲劳监测以及生理参数的疲劳监测。

2.2提升驾驶技能,预防安全事故

驾驶员需要在驾驶的过程中,经常性地总结经验,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驾驶技能。但是需要在安全驾驶的前提下,锻炼自己的驾驶技能,熟练地驾驶技能能够让司机在驾驶的过程中理智地应对紧急事件。

2.2.1确保安全行驶必须掌握基本的汽车驾驶技术

1)掌握汽车的操纵系统及性能

初学者进入驾驶室后,必须能够迅速对所驾驶车辆的操纵系统及性能有一个了解,牢牢记住操纵系统所处的位置,以便于驾驶过程中熟练操作。此外,如果所驾驶的车辆是手动档的,必须明白操纵机构的组成部分与具体位置,包括“一盘、二杆、三踏板”,即方向盘,变速器操纵杆、驻车制动操纵杆,离合器踏板、制动踏板、油门踏板;而对于自动档的车辆来说,由于没有离合器踏板,所以在开车过程中不能按照手动挡的驾驶方式进行驾驶。

2)安全起步是确保车辆安全行驶的重要一环

车辆的起步要做到快而稳。这一过程包括踩下离合器、挂挡、打开左转向灯、鸣笛警告周边车辆和人员、通过倒车镜和后视镜观察车辆周围、松放制动刹车、分层次、适时适量的轻踩离合器踏板。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避免发生车辆突然起步事故,发动车辆前,应检查变速杆是否处于空挡位置,是否拉紧了手制动器的操纵杆。

3)明确驾驶车辆的驾驶盲区,注意力分配合理

只有熟知驾驶车辆的驾驶盲区位置、距离和大小,才能最大限度地和其它车辆或障碍物保持可以安全行驶的盲区安全距离。实践表明:车辆静止时,驾驶者视野虽能够达到210度左右,但真正能够看清楚的有效视野通常只有70度左右,随着车速的加快,驾驶者的视野随之逐渐变窄,当车辆的行驶速度达到100km/h时,视野则只能看清楚正前方较窄的40度左右范围物体。

4)熟悉汽车制动技巧

合理地进行汽车制动是处理突发事件的重要措施。目前,许多汽车都装有ABS防抱死装置,如果踩下踏板时所用力气过大制动系就会发出阵阵响声,这属正常情况,并不是出现其他部件的损坏而发出的声音。因此,当遇到紧急情况使用制动时,应是急踩踏板,不要放松,直到车辆达到安全停车要求才能松动。

2.2.2特殊情况下确保行车安全的驾驶技术

1)视线不好雨雾天的安全驾驶技术

在此状况下,要勤用灯光与喇叭。雾天行车需开启大小灯和防雾灯,使用近光谨慎驾驶,在遵守灯光使用规定的前提下,打开前后雾灯、示廓灯、尾灯和近光灯,充分利用灯光提升能见度。此外,勤鸣笛也能起到警告其它道路交通参与者的目的。

2)夜间行车的安全驾驶技术

在夜间驾驶车辆,要切实注意右侧行人,若在交通繁忙城市道路上夜间驾驶时,应特别注意由左侧横过马路的行人。另外,夜间行车要严格控制车速并增加跟车距离,有效防止行车事故。

3)上坡路段应使用的安全驾驶技术

起步方法与前述步骤相同。上坡加挡;在上坡路段加挡,动作要更加迅速,空挡停顿的时间要更短,换挡后须迅速适量地踏下加速踏板,以确保车辆拥有足够动力完成上坡动作。上坡减挡;上坡路段若放开加速踏板车速下降较快,减挡要较平路适当提前。坡顶盲区驾驶的技巧;当车辆驶近坡顶时,应适度放松加速踏板,以降低车速,并靠道路的右侧谨慎驾驶。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车辆越来越多,对驾驶员提出的要求也更加严格。驾驶员身体机能较差、路况不好等都是易发生交通事故的潜在威胁。所以需要驾驶员树立安全驾驶意识,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严格要安全准则进行汽车驾驶,最大限度的保证驾驶人员和行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江景舫.安全驾驶汽车经验谈——高速公路驾驶之三[J].安全与健康,2010(18).

[2]傅业清.浅论汽车驾驶员如何安全驾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