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应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应炜

应炜

浙江城市空间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社会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大众对出行安全及便捷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受传统设计理念老旧、设计经验不足等因素影响,大部分市政道路不符合无障碍设计要求,严重滞后了交通事业建设进度。本文就基于此,对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设计过程中的实际应用进行相关概述,旨在更好满足大众多元化出行需求,以供参考。

关键词:无障碍设计;市政道路设计;应用

前言

无障碍设计理念诞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与传统公共空间设计理念相比,无障碍设计进一步强调了城市基础建设过程中,对生理伤残缺陷人群或正常能力不足衰退人群出行需求的满足。因此为不断提升我国城市建设水平,在市政道路设计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也应注重无障碍设计理念的应用,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出行提供有力保障。

1.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理论分析

1.1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重要意义

市政道路是城市基础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其道路整体设计水平可以直接影响大众出行安全,提升城市空间利用率,随着人行道、天桥等设施的不断增多,虽然提升了出行期间的便捷性,但也导致部分特殊群体的出行需求无法得到根本上的满足,需相关设计人员将无障碍设计理念积极应用在市政道路设计过程中,充分发挥出无障碍设计在建设以人为本的特色社会主义与依照城市交通运行特征,对人流、车流进行合理划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1]。就目前来看,无障碍设计处于不断更新与完善过程中,无障碍设计将社会全体分为健全人与障碍群体两种类型,使得无障碍设计的服务范围更加广泛,为切实提升城市基础建设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1.2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基本原则

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的基本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便捷性。为防止大众在出行期间过早产生疲惫感,在台阶等结构设计期间,需以用户正常行走姿势等方面考量,避免动作形式单一且不规范;第二,简洁性。在设计无障碍道路期间,需将道路图标或道路结构特殊功能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更好满足一些身体不便或交流不便群体的出行需求,切实提升大众出行满意度;第三,平等性。在设计市政道路的过程中,设计部门应注重道路对大部分出行人人群的平等性与适用性,在保障出行安全的情况下,尽量缩减健全人与普通群体的出行要求;第四,精准性。依据健全人与障碍人群对道路的适用习惯,对道路产品的尺寸进行标准化设计,从而为大众带来更加良好的出行体验。

2.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现存问题

现阶段,无障碍设计理念虽然已经落实到市政道路设计过程中,但因实际积累经验不足,弱势群体的心理问题,导致无障碍设计水平依然处于有待提升的阶段,在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2.1设施管理问题

在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过程中,存在缺乏完善的道路基础设施管理机制问题。举例而言,盲道是盲人出行的重要保障,但因没有针对盲道问题进行统一整改,导致盲道设计不合理,被无故占用等问题频繁出现,大大提升了盲人出行难度,与人性化城市建设目标背道而驰。

2.2人行道边缘石问题

市政道理人行道边缘石设计不合理,部分人行道缺乏应有的边缘石结构,还有部分人行道边缘石过高,导致障碍人群出行危险性大大提升。

2.3天桥设计问题

市政道路天桥与通道设计不合理,与相关设计及施工标准存在较大差距。部分道路的天桥或通道坡度较大,在遇到雨雪天气的情况下,极易造成行人滑到摔伤等情况出现,导致大众出行需求无法得到根本上的满足。

2.4交通信号灯设计问题

交通信号灯在设计过程中普遍没有考虑到的障碍人群的出行安全需求。由于部门视力障碍的人群无法辨识信号灯,无法依靠自己独自通过马路[2]。还有部分人群行动力较弱,难以在较短的信号灯转换时间内过马路,切实提升了此部分人群的出行风险。

3.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方案的优化

3.1针对视觉障碍的道路无障碍设计

对传统道路铺装材料进行替换,确保在视觉障碍的人群能够通过感受道路铺装的变化掌握道路情况[3]。首先,利用方位定位砖,在制定的方砖表面增加数条棱条,用较大棱条组成指示方向的箭头,帮助障碍人群快速锁定位置。同时,以不同棱条数量代表转变方向后进入到的场所,如一条代表公共卫生间、两条代表公交车站牌等,通过此种方式,帮助盲人更加找寻到自己的目的地;其从。设施北位定转,利用内侧圆形砖以及外侧轮廓砖等组成盲道,将普通方砖掏空在原有部分设置圆形空洞,使盲人在感受到此段道路变化的情况下,就知道自己现在身处于的方向以及位置。下图为指北定位砖。

图1指北定位砖

为切实提升盲道类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设计过程中的积极作用,相关工作人员还应加强对盲道投资施工后的管理工作,及制止非法侵占盲道行为,提升盲道的使用功能,确保市政道路盲道设计能够在无障碍设计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发挥出重要的促进作用。

3.2针对运动障碍人群的无障碍

通过对坡道设计方案不断优化与完善,为运动障碍人群的出行提供重要保障。具体而言,在坡道设计过程中,主要分为坡道设计与缘石坡设计两项内容。行进坡设计主要就是有坡度的正常道路,但实际坡度较低,适合携带轮椅、婴儿推车等人人群出行[4]。缘石坡主要就位于人行道的道路两侧,通过与道路边缘的紧密结合,方便轮椅出行的便捷性,值得注意的使,在坡度的选择中应适用更加科学的防滑措施,而不是采用传统防滑条纹等方式,切实提升运动障碍行人实际出行期间安全性。同时,在无障碍道路设计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还应对设计方案中的经济性进行深入分析,对坡道材料进行合理选择。下图2、图3为的缘石坡道设计示意图。

图3单面缘石坡道

坡道作为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需相关设计人员坡道尺寸进行严格控制。具体而言,三面坡道的正面与侧面坡度应为1:20,其他形式的缘石坡道应设置为1:50。在宽度设计过程中,三面缘石坡道的宽度应不小于150cm,转角处缘石坡道的上口坡道宽度应不小于200cm。通过不断完善坡道设计方案,提升市政道路坡道的适用性,确保坡道与缘石坡道能够更好满足不同人群的出行需求,为实现市政道路无障碍通行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3.3无障碍道路台阶设计

提升市政道路无障碍台阶设计的重视度,确保台阶设计方案更加符合人性化设计要求[5]。具体而言,对无障碍台阶的优化主要集中在台阶高速、宽度等参数数值的调整上。在坡道较陡的地下通道与台阶,需设置扶手,保障行人的出行安全。在较为特殊的城市地段,需设置具有休息平台的直线梯段与台阶。结合大众行为特征与行走姿势,在台阶上方扶手高度的设置过程中,应确保扶手高度始终保持在0.85m左右,保障栏杆式扶手向下形成弧形或延伸到地面固定,防止栏杆松动等安全隐患出现。

总结

总而言之,在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期间,相关设计人员应强调以人为本原则,通过不断优化盲道、台阶等道路结构,使社会弱势群体的出行得到更加充分的保障。同时,及时了解不同大众的出行诉求,对无障碍道路设计方案进行不断完善与优化,切实提升道路基本服务质量,促进城市交通事业建设可持续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马文华.无障碍设计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江西建材,2018(07):87-88.

[2]董怡君.无障碍设计理念在市政道路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标准化,2018(16):105-106.

[3]戴宇.市政道路设计中无障碍设计的体现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35):268-269.

[4]虞晓锋.浅谈无障碍设计在城市道路工程设计中的运用[J].四川水泥,2018(10):26.

[5]张佳琪.沣西新城白马河路城市道路林带景观设计[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