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让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融入聋生美术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2

运用信息技术让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融入聋生美术课堂

黄丽莉

黄丽莉广西百色市特殊教育学校533000

摘要:本文通过小学美术教学大纲及初中美术教学策略,以我个人在少数民族地区从事初中美术的亲身经历及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教学活动过程中的点滴体会,反思教学中得到的收获和成果,为今后的教学工作理清思路,同时也为在新课改下的少数民族地区的美术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资料和参考。

关键词:民族文化融入美术课堂

百色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山区,悠久的民族文化和古老而传统的生活习俗赋予了这里得天独厚、丰富多彩的魅力。民族文化和美术课堂的结合,本地区主要是彝、壮、苗、汉、仡佬等民族杂居的地区、虽然聚居地相距不远,但各个民族都保持着各自古朴而特有的民族风俗,学生们就是从小在这种丰富的民族文化环境里耳濡目染、长期熏陶和近距离接触中成长的。他们不仅掌握了本民族的语言、保留了本民族地区的风俗、更主要的是要肩负起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怎样让他们更好完成肩负的责任,这是我长期思考和探索的一个问题。为此,怎样在美术课堂上,把当地一些民族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有机结合并把它们融入课堂,也是我长期实践和改进的一个教学目标。

美术课堂可用当地民族文化资源,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美术的意境和实例无处不在。例如民族节日里的杀年猪、火把节、跳坡节、山歌节、婚礼等民俗活动,无论你从任何一个角度、任何一个时间看到的都是一幅生动的美术作品;少数名族的图案使人眼花缭乱,在服饰、鞋帽、建筑、家具等物品上比比皆是、大多手工制作,工艺精湛、堪称精品;劳动工具、生活用具、首饰装饰物形态各异、活生生就是一件艺术品;这些都是极为丰富的艺术资源。

在这种挥之不去的民族情节下创作的物件,形成了各少数民族不同的文化标志,如果我们注意收集、整理、发掘,并与学校美术教学结合起来,必然使我们的教学丰富多彩,教学效果也会更好。只要学生注意和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课堂上相互描述少数民族喜庆节日情节、收集民族物件,那么学生掌握作品的绘画构图、色彩等诸方面的问题将变得轻松自然。民族文化引入课堂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与作用。

一、让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美术课堂可用当地民族文化资源,美术的意境和实例无处不在。少数名族的图案可以说琳琅满目,在泥塑、草编、竹器、刺绣、石雕、木雕、乐器等民族手工艺上都有反映,这些都是极为丰富的艺术资源。在教学中,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美术课中,例如民族节日里的杀年猪、火把节、服饰、鞋帽、建筑、家具等,通过课件中的图文、录像、视频展示给学生,在让学生模仿绘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民族文化的内涵极其丰富,我们要根据地域特点和自身特点,努力营造校园艺术环境,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文化,加大宣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广泛的参与度,营造一个学习民族艺术的氛围。可以利用文化展示基地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把生活中的见闻运用到美术习作中去。利用校园文化让学生处处感知、参与民族文化。

二、运用信息技术让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教育,即我们常说的美育,其根本目的是什么呢?我国近代美学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蔡先生抓住了美育的本质问题,对我们讨论美育的根本目的是非常有启发的。所以,今天许多人仍然主张审美教育就是情感教育。

大部分学生对于自己身边的民族文化都有一些粗浅、表面的理解,在美术教学中就需要从审美的角度去引导和带动学生进一步深层次地挖掘民族文化的精髓。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不仅是在课堂上展示一些刺绣、泥塑、服饰等实物,最主要是结合了本民族的文化、列举和讲述一些传说,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次去认识理解它们。这一事物为何叫这个名字?为何专在某个节日中出现和使用?又为何做成这种形状?这些使学生学会看待问题,学会去评价和对比不同事物的形状、艺术性,无形中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能拓展学生的美术创作空间

由于受到地域的限制,加之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设备简陋、信息资源渠道狭隘,许多先进的、现代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无法在美术课堂上运用。最好的途径是努力搜集校本资源与本地资源,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秀丽的山区景色是弥补学习道具的来源,也是美术创作的源泉,学生们各自的生活环境更是取之不尽的学习资源。我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利用大自然得天独厚的优势,把树叶拼贴画、泥塑、雕刻和民族刺绣等引入到课堂上来,这样一来,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通过不同的教学训练和对不同事物的接触,拓展了学生的美术创作空间。

因此,我们要立足本职、结合自身优势,努力挖掘优秀的民族文化资源,更多地把他们融入到学校教育中来,使更多的学生接触它、学习它。要从这些资源中汲取养分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从中寻找学习的乐趣和创作的成就感;通过两者结合,使学校艺术教育得到升华,学生学习的知识面更加广阔,同时彰显了学校艺术教育的特色,使富有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得以在校园中延续和发展。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2]《教育大辞典》(艺术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