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与脑梗塞的相关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0-20
/ 2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与脑梗塞的相关性研究

邬俊

邬俊

(靖江市中医院江苏靖江214500)

【摘要】目的: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与脑梗塞的相关性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脑梗塞患者36例作为观察组,非脑梗塞患者36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彩超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彩超的检查,我们发现,脑梗塞患者的病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相关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越恶劣,引发脑梗塞的几率越高,脑梗塞的程度越高,通过彩超对颈动脉进行检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早进行治疗,可以很好的预防脑梗塞的发生,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脑梗塞;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R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0-0091-02

随着近些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脑梗塞的发病率也在逐年提高。脑梗塞主要是形成了脑血栓、腔隙性梗死以及脑栓塞等,主要是由脑部血液供应不足而导致的,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导致该部位脑组织出现缺氧缺血等症状[1]。脑梗塞具有很高的致残致死率,对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都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中最为常见的类型,颈部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颈部动脉血管壁变厚并且失去弹性,逐步发展成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本次研究通过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脑梗塞患者36例作为观察组,非脑梗塞患者36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旨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与脑梗塞的相关性予以分析和探讨。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脑梗塞患者36例作为观察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51~73岁,平均年龄为(61.2±2.4)岁。非脑梗塞患者36例作为对照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50~72岁,平均年龄为(60.8±2.2)岁。对两组患者进行彩超检查。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P>0.05,具有可比性。

1.2检查方法

使用彩超对两组患者进行检查,对检测出斑块的患者进行进一步观察,观察斑块的部位、性质、数量等。

1.3观察指标

按照斑块的部位、性质、数量以及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等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分为轻型、中型以及重型。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t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的比较[n(%)]

3.讨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累及患者的肌弹力动脉,经常会导致患者出现血管官腔闭塞甚至破裂,造成的后果极为严重[2]。而且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常伴随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等疾病,对老年患者的危害极大,是造成老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3]。脑血管疾病是神经科极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的原因比较复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引发脑梗塞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逐渐加深,脑梗塞患者的引发几率越高,脑梗塞的程度越高。通过彩超对患者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查,可以有效的显露出斑块的部位、性质、数量等,也可以反应出周遭软组织的情况。经过彩超的检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斑块会发生破裂、出血,最后导致发生脑梗塞。

本次研究通过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脑梗塞患者36例作为观察组,非脑梗塞患者36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彩超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旨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与脑梗塞的相关性予以分析和探讨。发现: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脑梗塞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高血压和高血脂是造成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当患者检测出患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时,我们应该注意防护,防止其诱发脑梗塞。为保护老年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寻求到了一种新的方法。对脑梗塞患者的防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综上所述,通过彩超的检查,我们发现,脑梗塞患者的病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相关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越恶劣,引发脑梗塞的几率越高,脑梗塞的程度越高,通过彩超对颈动脉进行检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早进行治疗,可以很好的预防脑梗塞的发生,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罗南,刘一,范占明.MRI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类型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23):10519-10524.

[2]杨瑞琦,于宪君,李卓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与脑梗死的关系[J].广东医学,2013,34(2):255-256.

[3]林成实,蒋小玲,程云帆.不同类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J].当代医学,2012,18(2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