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泽县方元小学水痘暴发疫情调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深泽县方元小学水痘暴发疫情调查分析

宋青1邸海莹2

宋青1邸海莹2(1深泽县医院052560;2深泽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052560)

【中图分类号】R7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3-0055-02

【摘要】目的了解学校水痘暴发疫情的临床特征和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发病原因,为科学防治水痘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发病儿童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本次水痘暴发疫情累计发生18例,历时9天,累及2个幼儿班级,罹患率为2.42%,患者均为幼儿班学生,通过采取控制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传染源未及时隔离、报告,造成持续传播是本次发病的危险因素。学校要严格落实传染病管理措施,执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晨检和因病缺勤病因追踪制度,做好宣教工作。同时,卫生部门要做好传染病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使儿童家长自觉自愿的为孩子接种水痘疫苗,保护儿童健康。

【关键词】水痘学校暴发

水痘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儿童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全身性分批出现皮疹为特点,皮疹以斑丘疹—疱疹—脓疱—结痂为其演变过程。主要发生在儿童,一般预后良好。患者为传染源,传染性很强,主要经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冬春季好发。一次患病可获得终身免疫力。2011年6月27日至7月5日,深泽县桥头乡方元小学共发生水痘病例18例,构成暴发。卫生局在6月28日8时48分接到桥头乡耿庄医院电话报告后,立即派县医院和疾控中心专业人员开展调查,并积极采取控制措施,目前,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现将本次水痘暴发疫情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资料来自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元小学水痘暴发疫情事件”。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该校患病学生的个案调查表进行分析,并对该校基本情况进行调查。

统计分析方法: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

2结果

2.1基本情况

桥头乡位于深泽县县城西南方,方元小学位于桥头乡方元村,该村共有村民6150余人,有村医3名,距县城20公里,全校共有学生743人,教师37人,共分19个班,包括14个小学班级,5个幼儿班,学校为非寄宿式学校,幼儿班和小学不在一个院,幼儿班教室位于前院平房,无食堂和宿舍。小学在后院,但可以互通。幼儿班学生均为本村人。学校卫生状况差,采用二次供水,无流动水,无洗手液。

2.2暴发起始和进展情况

据调查首发病例为幼儿大(2)班学生苑宇煊,女,5岁,方元村人,于2010年6月26日发病后继续在校上课。继而幼儿大(1)班和幼儿大(2)班陆续出现水痘病例。截止到2010年7月5,累计报告水痘病例18例,无死亡病例,罹患率为:2.42%[1],较陈丽芬报告的东莞市某学校水痘暴发罹患率3.41%低。。

2.3临床表现

患者起病急,发热、头痛,皮疹。皮疹先出现在躯干和头面部,且密集,呈向心性分布,四肢皮疹稀疏散在,手掌、足底更少。调查时可见同一患者有斑疹、丘疹、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并伴有瘙痒。

2.4流行特征:

时间分布:病例主要集中在6月末,6月28日报告13例,30日2例,7月2日1例,7月5日2例,此后无新发病例报告。

班级分布:18例水痘病例分布幼儿班。班级分布:幼儿大(1)班15例,占83.33%;幼儿大(2)班3例,占16.67%。这两个班级教室相邻,其它班级无病例。

性别分布:男:12人,女:6人,男女之比2:1。

年龄分布:本次发病年龄最小的4岁,最大的6岁。其中4岁的5例,占27.78%;5岁的6例,占33.33%;6岁的7例,占38.89%。

病例免疫接种情况:18例病例均无水痘疫苗接种史。

2.5防控措施

2.5.1隔离治疗患者患病学生到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对症治疗,并实施居家隔离。直至水痘全部结痂干燥方可返校。

2.5.2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学校严格落实晨检制度和因病缺勤病因追踪制度。发现发热、皮疹学生及时报告,并实施在家隔离。医疗机构实行日报、零报制度,要求学校每日下午4:00之前报告报告患者的新增和转归情况。

2.5.3切断传播途径教室每天开窗通风和湿式清扫,用含氯的消毒剂进行空气消毒,嘱咐在家隔离的患病学生禁止参加集体活动和走亲访友,尽量少到公共场所和人群密集的地方,以免造成大面积的传播。建议学校增加流水洗手设施和洗手液。

2.5.4开展宣教培训普及防病知识采用集中讲座、班会、板报和发放宣传折页等形式,提高师生以水痘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防病意识,教育学生养成良好地卫生习惯。

3讨论

水痘是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学校、托幼机构是人群密集的地方,极易引起传播和流行。本次水痘疫情累及2个幼儿班,有明显的聚集性。因此隔离控制传染源,严格掌握患病学生返校标准等综合措施,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学校未落实传染病防控措施,不能向疫情调查人员出示最近两周的晨检记录和因病缺勤记录,也未向有关部门报告。由此说明学校非常不重视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乡卫生院报告意识也淡薄,直到6月28日患者达到13例才进行报告。对早期患儿未及时隔离治疗,传染源持续存在,是导致本次水痘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因此,应加强学校疫情报告人和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特别是要再次培训《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传染病防治法》、《河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方案(试行)》。并联合卫生、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督导,使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人群对水痘普遍易感,接种疫苗能有效控制其传播[2、3]。国外有关研究表明,接种疫苗保护力可达70%~90%,且免疫力可保持10~20年,国内相关研究也证实疫苗有确实的预防作用[4]。本次暴发18例患病学生均无水痘疫苗接种史。经调查儿童家长认为注射水痘疫苗是不必要的,而且水痘疫苗的价格高,村民难以接受,从而使易感人群增多,是导致本次水痘暴发的重要原因。因此医务人员特别是儿科医生和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注意宣传水痘疫苗的保护作用,提高儿童家长防病意识,自觉自愿为适龄儿童接种水痘疫苗,从而提高接种率,消除免疫空白,保护儿童健康。

参考文献

[1]陈丽芬.东莞市某学校1起水痘暴发疫情调查分析[J].医学动物仿制,201228(4):413-415.

[2]罗耀星.免疫预防与疾病控制[M].广州:广州科技出版社,2004:257-261.

[3]朱靖.接种水痘8年后患水痘1例[J].黑龙江医学,2007,31(7):554.

[4]陶黎纳,胡家瑜,张继光.上海市2001-2002年水痘暴发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4,16(1):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