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消化道出血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如何预防消化道出血

岳春燕

宣汉县人民医院岳春燕消化道出血作为临床急重症之一,患者表现为呕血、黑便或鲜红色血便,临床发生率较高,患者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其病情进展速度较快,临床死亡率较高。那么消化道出血究竟是什么?消化道出血发生原因和临床表现有哪些?消化道出血目前治疗措施和并发症包括什么?如何正确预防消化道出血症状?本文对当前消化道出血相关内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解答大家上述问题。

1消化道出血是什么?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疾病,是指患者消化道发生出血症状,主要包括食道、胃部、十二指肠、胰、胆、空肠、回肠、盲肠、结肠等,可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以屈氏韧带为界限,屈氏韧带以上为上消化道出血,屈氏韧带以下为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患者多表现为头晕、乏力、出汗、口渴、晕厥等,严重者可引起出血性休克。

2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症状

2.1消化道出血发生原因

消化道出血可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其中,上消化道出血主要是由于食管疾病、胃及十二指肠疾病、胃肠吻合术后、门静脉高压、胆道出血、胰腺疾病、血液病、尿毒症、应激性溃疡、感染等因素所致;下消化道出血以肛管病变、直肠疾病、结肠病变、小肠疾病等为主要原因。

2.2消化道出血临床表现

消化道出血患者以呕血、黑便、鲜红色血便为主要症状,失血量较低患者表现为头晕、冷汗、口干等,失血量较高的患者则会发生晕厥、烦躁、气短、无尿、休克等症状。大便隐血试验阳性提示每天出血量>5-10ml;出现黑便表明每天出血量在50-100ml以上;胃内积血达250-300ml可引起呕血;一次出血量在400ml以下时,可不出现全身症状;出血量>400-500ml,可出现头晕、乏力、心悸等症状;出血量>1000ml,临床可出现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严重者致失血性休克。患者可通过内镜检查明确出血原因及部位,并测定患者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及比容等指标,可对消化道出血情况予以诊断。

3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与并发症

3.1消化道出血的治疗

(1)常规治疗,消化道出血患者需予以卧床休息,需全面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体温、血压、脉搏、出血量及尿量等指标,并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测量其中心静脉压。患者在呕血时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引起患者窒息的发生。出血停止时患者可少许温凉流质饮食,有活动性出血患者则应禁食,禁食直至其出血症状完全消失,必要时可给予患者静脉营养支持,避免患者发生营养不良、贫血等症状。

(2)血液支持,患者消化道大量出血后,其血容量较低,如患者血红蛋白不足70g/L或血细胞比容低于25%均为紧急输血的指征,需给予患者全血扩充血容量,患者输血后需对其生命体征情况加以监测,防止患者输血后发生急性肺水肿、门静脉压力增高、再次出血等问题。

(3)药物止血治疗,冰生理盐水口服止血:一般可通过去甲肾上腺素与冰生理盐水混合后口服,注意其口服药物温度在2-8摄氏度左右,能够促进其血管收缩达到止血效果;抑制胃酸分泌药物止血:常用的药物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奥美拉唑等,予以抑酸、保护胃部粘膜治疗,尤其针对大量出血患者,可通过静脉注射方式提升其止血效果;生长抑素及其拟似物止血:常用的药物有奥曲肽等。

(4)内镜下止血治疗,是目前消化道出血止血治疗首选方法。针对出血的患者,可在内镜直视下观察出血的部位及原因,根据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粘膜下注射法、电凝止血法、血管夹夹闭止血法、硬化剂或组织胶注射止血法等,该方法止血效果佳,止血效果立竿见影。

(5)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上述治疗方法效果不佳或恶性肿瘤患者可考虑此方法。

3.2消化道出血的并发症

消化道出血患者极易发生贫血症状,患者大量出血是容易发生失血性休克,是导致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主要因患者的血容量不足所致,需及时给予患者血液支持。另外,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生腹膜炎的比例相对较高,临床中可实施抗炎治疗,降低消化道出血患者腹膜炎发生几率。

4消化道出血的预防措施

4.1原发疾病的治疗

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食管炎性症状、肝炎、溃疡性结肠炎、肠息肉等疾病均会造成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故临床中如伴有上述疾病,应积极予以治疗,避免发生消化道出血问题。另外,在治疗期间遵医嘱予以自我防护、定期复查、避免消化系统疾病恶化,加强锻炼增强患者体质,是降低消化道系统疾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4.2生活方面

生活习惯与消化道出血具有密切关系,饮食方面,应避免暴饮暴食及刺激性饮食,并戒烟戒酒,烟草中的毒害物质会增加患者血液粘稠度,造成其胃底静脉曲张等原发疾病症状加重,故导致其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升高问题。酒精对胃部、肠道的刺激较大,过量饮酒是造成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中屡见不鲜,尤其针对部分胃炎、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应予以戒酒。同时,严禁患者食用过热或过凉的饮食,不得在短时间内食用大量的难消化食品,防止增加患者的消化负担,对此患者需注重自身饮食的科学合理性,提高其健康水平。运动方面,运动能够增加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对原发疾病症状改善、预防消化道出血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每星期运动次数在4次以上。

4.3用药方面

临床诸多药物均会对胃肠产生刺激作用,需注意临床药物的使用情况,尽量不选择胃部刺激性的药物,在必要使用时,可配合胃部黏膜保护药物联合治疗。另外,在用药期间需对自身反应情况加以检测,如存在胃痛、上腹胀痛、恶心呕吐、呕血、黑便等症状时,须立即前往医院诊治,防止发生大量出血问题。

4.4定期体检

由于造成消化道出血的疾病较多,因此需注意定期健康体检的重要性,一般而言,无任何消化系统疾病症状的患者,每隔2-3年可进行一次内镜检查,如患者年龄超过45岁,可每年进行1次内镜检查。通过健康体检能够及时发现早期病变,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消化道出血发生比例的重要措施。另外,隐匿性消化道出血也应予以警惕,此类患者出血量较少,故临床症状不明确,如患者存在头晕、乏力等贫血症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查明原因。

4.5改善情绪

消化系统疾病与人体情绪具有密切关系,长时间处于压力、紧张、焦虑等状态下,极易诱发消化系统疾病,进而增加了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比例。应正确认识和对待到生活及工作中的挫折,尽量避免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学会开解自己,在情绪失落、郁闷时可通过旅行、与朋友倾诉等方式排遣,保持身心健康,是降低消化系统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document.getElementById('cnt-ad').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