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配合路径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中的应用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手术室护理配合路径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中的应用评价

胡敏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湖南长沙410008

摘要:目的:观察于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中实施手术室护理配合路径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本研究88例患者均选自2018年4月-2019年4月于我院接受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模式进行分组,设立对照组44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设立研究组44例实施手术室护理配合路径干预措施,比对两组护理差异,分析手术室护理配合路径应用价值。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多少、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长短等相关指标均小于对照组数据(P<0.05);通过SF-36评估量表反馈显示,研究组患者在躯体功能、生理功能、情感状态、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及总健康值等维度评分均与对照组数值有差异(P<0.05)。结论:于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中实施手术室护理配合路径可有效提高手术完成质量,提升患者医疗服务满意度,满足患者治疗需求。

关键词:宫腔镜内膜息肉切除术;手术室护理配合路径;护理效果

随着宫腔镜技术不断完善,临床应用取得较好反馈,其为微创手术奠定了基础的技术支持,有效改善既往常规手术弊端[1]。考虑手术特异性,为了适配最佳的护理措施,本文特选取88例接受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患者进行比对分析,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88例患者均选自2018年4月-2019年4月于我院接受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治疗的患者,患者均符合WTO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经家属商议或遵医嘱接受宫腔镜手术治疗,患者对本项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排除无法定监护人、语言交流障碍、意识障碍、恶性肿瘤、凝血功能障碍及严重器质性病变患者,本研究经我院伦理会批准开展实施,采用随机数表法模式进行分组,研究组44例患者,最小年龄和最大年龄分别为28岁和66岁,平均年龄(44.62±1.62)岁,息肉大小在0.45cm到3.8cm之间,平均息肉大小为(2.19±0.38)cm,其中25例为多发性息肉,19例为单发性息肉;对照组44例,最小年龄和最大年龄分别为27岁和65岁,平均年龄(43.96±1.82)岁,息肉大小在0.5cm到4.0cm之间,平均息肉大小为(2.25±0.35)cm,其中24例为多发性息肉,20例为单发性息肉;针对两组病例资料数据进行客观分析,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开展下文研究分析(P>0.05)。

1.2方法

对照组44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于术前给予健康指导,术中辅助医生进行无菌手术操作,术后遵医嘱给予对症护理等措施;设立研究组44例实施手术室护理配合路径干预措施,由科室内年资高的护理人员组建护理路径小组,于护理开展前,统一进行组内护理培训,针对手术室护理配合路径相关护理重点进行讲解,提高整体护理素质;(1)分阶段健康教育,分别于入院时、术前、术后及出院时给予患者健康指导,利于患者充分了解各阶段治疗及护理重点,加强患者自身疾病的了解,利于提高患者手术配合度[2];(2)围术期护理:术前加强心理支持,加强护患沟通,帮助患者调节不良心理情绪,多讲解先进的宫腔镜手术优势,鼓励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加强手术室环境管理,对室内的温度及湿度进行实时调节,为医护人员及患者提供舒适的手术环境,术中认真核对患者信息,指导患者体位,辅助患者麻醉,并给予患者眼神及肢体上的鼓励,密切对患者各项指标进行监测,加强导管护理,避免出现弯曲打折情况,时刻准备好抢救的药械,观察出血量及时补液;手术结束时认真核对手术器材,避免遗漏;术后加强并发症防治,针对预见性并发症对患者进行讲解,加强患者自护能力,做好病情记录[3-4]。

1.3评价标准

研究记录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多少、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长短);采用临床通用生存质量评估表(SF-36)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借助SPSS2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其中(%)表达计数资料,选用配对样本x2进行检验,(x±s)表达计量资料,选用配对样本t进行检验,选两组手术指标、生活质量及术后相关数据进行比对,将P=0.05设为统计学差异标准值,而P<0.05表示数据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相较,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多少、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长短等相关指标均小于对照组数据,数据差异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相较[x±s]

3、讨论

宫腔镜辅助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作为微创手术类型,临床操作对医护人员设限少,临床操作简单,手术创伤相对传统手术大幅度减少,且宫腔镜技术的置入,便于操作者实施观察病灶情况,提高病灶清除程度,最大程度提高手术完成质量[5]。宫腔镜辅助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较比传统手术具有较高的差异性,临床护理同样具有差异性,临床应用经验反馈显示,手术室护理配合路径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基于微创手术护理需求,充分调配患者、医护人员相关因素,通过给予患者健康指导,提高手术配合依从性,同时辅以优质的围术期护理措施,加强手术室内环境、器械及病情管理,有助于提高手术完成质量[6]。本研究表明,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多少、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长短等相关指标均小于对照组数据,通过SF-36评估量表反馈显示,研究组患者在躯体功能、生理功能、情感状态、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及总健康值等维度评分均与对照组数值有差异,从数据中可以看出,于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中实施手术室护理配合路径可有效提高手术完成质量,提升患者医疗服务满意度,满足患者治疗需求,适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黄祝疆,曾静,贾杰等.手术室整体护理对宫腔镜检查术患者主观感受及应激反应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15):2563-2565.

[2]周君,刘阳.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中的手术室护理配合[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8,50(3):371-372.

[3]张宇虹.手术室护理配合路径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中的应用分析[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6,10(11):199-199.

[4]李跃红.手术室护理配合路径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8):251-252.

[5]杨玺,鲍柳春,俞玲红等.手术室护理配合路径应用于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7,16(12):1329-1331.

[6]毛国雨.手术室舒适护理在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21):4030-4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