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疗法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认知行为疗法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的影响研究

舒燕萍邓冰

舒燕萍邓冰

(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贵阳医学院550000)

【摘要】探讨认知行为疗法配合药物治疗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的影响。方法:符合本研究入组标准及排除标准的患者共78例,均为男性,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干预组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合并利培酮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单一利培酮治疗。治疗前采用PANSS量表及BPRS量表中关于自知力的评定来对研究对象进行评分。8周后,再次对研究对象进行评定,通过计算治疗前后各项评分变化的差值的绝对值来比较两种方法的有效性。结果:干预组PANSS总分、阴性症状分、攻击危险分、自知力分治疗前后差值的绝对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阳性症状评分、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干预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认知行为疗法可使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攻击危险性及自知力明显改善。说明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为今后精神分裂患者的康复提供依据和参考。(2)对于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认知行为疗法8周后,阳性症状(如幻觉、妄想等)的改善作用不明显。

【关键词】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裂症精神症状

【中图分类号】R74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7-0137-02

精神分裂症是一个多因素疾病,是由遗传因素相关的易感性和外界环境共同作用所导致的复杂疾病[1]。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疗效及预后受到包括生物、心理和社会等众多因素影响。因此,单一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也不足以满足患者康复的需要。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心理治疗技术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1.研究对象

均为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住院的患者,共78例,采用单纯随机抽样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

2.研究方法

2.1干预组:合用认知行为疗法(CBT)与利培酮对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研究对象仅使用单一利培酮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用相关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评定。

2.2CBT的干预内容包括:①小组形式的认知行为疗法。每个小组由1名治疗师,3~6名患者组成。其优点在于成本低、效率高。②一对一个体认知行为疗法。个体治疗能更加详细地了解患者个体情况,从而更加易于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此外还可有效降低病例的脱落率。整个研究过程将采取小组及一对一两种方式结合交互进行。

3.精神症状量表评定

3.1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是为评定不同类型精神分裂症症状的严重程度而设计和标准化的评定量表,主要用于评定精神症状的有无及各项症状的严重程度。

3.2自知力评定:自知力是指病人对自身精神状态的认识能力。自知力恢复与否常作为疗效判断及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本研究自知力评定标准按照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中自知力障碍的评分标准,分为l-7分。

4.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SPSS软件包进行数据的录入、核查及统计分析。取检验水准为α=0.05,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5.1研究对象一般资及评分基线分析:

将对照组与干预组进行统计学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患者的年龄、婚姻、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病程、DUP月数、发病次数及居住状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研究对象具有可比性。将PANSS总分、阴性症状状、阳性症状状、精神病理分、攻击危险和自知力分进行t检验,由表1可见,各项评分基线不存在差异(P值>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表1干预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各项评分基线比较(x-±s)

评分项目干预组基线(n=39)对照组基线(n=39)tP

PANSS总分92.29±15.2592±8.870.330.75

阳性症状分22.15±9.3321.31±8.200.430.43

阴性症状分17.28±7.0619±6.74-1.100.79

精神病理分46.92±7.9746.03±8.000.500.49

攻击危险分6.56±2.455.67±2.761.520.26

自知力5.72±1.036.21±0.77-2.380.06

注:PANSS总分为阳性分、阴性分、精神病理分、攻击危险分4项分数之和。

5.2研究结果分析:

经8周治疗结束后,干预组与对照组各项评分均出现明显变化。采用“评分差值=|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来计算各项评分值的变化,经统计学检验结果如下(见表2):

表2干预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差值比较(x-±s)

评分项目干预组(n=39)对照组(n=39)t/ZP

PANSS总分45.62±17.0325±10.276.470.00

阳性症状分9.31±8.168.44±7.420.490.35*

阴性症状分8.87±6.623.23±1.44-4.760.00

精神病理分19.67±8.7615.72±8.552.010.93

攻击危险分2.26±2.391.10±2.60-2.240.03

自知力分4.49±1.143.97±0.54-2.620.01

注:(1)治疗后各项评分差值=|治疗前量表分—治疗后量表分|(2)*表示P值>0.05

5.2.1精神症状评分变化

干预组PANSS总分、阴性症状分、攻击危险分前后差值的绝对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对各项评分进行t检验或秩和检验,P值<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阳性症状、精神病理分差值的绝对值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见表2)。

5.2.2自知力评分变化

自知力减分差值的绝对值干预组(4.49±1.14)明显高于对照组(3.97±0.54),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讨论

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CBT)是一种通过改变信念、思维和行为来达到改变不良认知,消除情绪和行为障碍的心理治疗方法。认知行为疗法强调认知活动在心理或行为问题的发生和转归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是现在众多的心理治疗流派当中被研究最多,也是公认的疗效较为显著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它的优点在于疗程短,通常为10次左右,具有积极性、指导性、整体性等特点。本研究发现CBT合用利培酮治疗对精神分裂患者阴性症状、攻击危险性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单一利培酮药物治疗,但对阳性症状的改善效果不明显。国外BazzoniA等的研究显示CBT联合药物治疗能更好的改善精神症状[2]。张仲荣等[3]应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评价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认知行为疗法能够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本研究中CBT针对阴性症状的行为策略实施性强,充分利用与患者接触的优势来鼓励、督促与监督并举,增进患者对精神疾病的认识、了解及接纳,有效地矫正其退缩行为,从而减轻患者的阴性症状。此外,由于增加了患者对工作人员的信任度及环境的熟悉程度,减少了患者的病耻感,在精神上给予患者一定的尊重、帮助及安慰,从而减轻患者对住院环境的陌生感和不适应感,因此也大大降低了其攻击危险性。

自知力是精神科一个独立的症状概念,它是判断精神病人康复和预后的一个指标。RectorNA等认为通过CBT可较快恢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4]。Shanaya等[5]运用认知治疗对精神分裂症进行治疗,结果发现试验组自知力与治疗态度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本研究的结果也显示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具有明显改善的作用。

参考文献

[1]SHAMPC,O'CALLAGHANE,TAKEIN,MURRAYGK,HAREEH,MURRAYRM.Schizophreniafollowingpre-natalexposuretoinfluenzaepidemicsbetween1939and1960.TheBritishJournalofPsychiatry.1992;160:461.

[2]BazzoniA,MorosiniP,etal.Theuseofgroupcognitivebehaviortherapyinaroutinecareinpatientsetting(Italian).EpidemiologiaePsichiatriasociale,2001,10:27~36

[3]张仲荣,胡勤玲,赵福云.认知行为综合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2):158~160

[4]RectorNA,SeemanMV,etal.Cognitivetherapyforschizophrenia:apreliminary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SchizophreniaResearch,2003,63:1~11

[5]ShanayaR,DavidK,PeterS.Insightintoschizophrenia:theeffects

of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onthecomponentsofinsightandassociationwithsociodemographics–dataonapreviouslypublished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SchizophreniaResearch,2005,74:21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