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2-06-16
/ 1

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体会

吴成敏

吴成敏(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云南昭通657000)

【中图分类号】R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6-0232-02

【摘要】目前,我国医院消毒,特别是口腔科器械消毒,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首先是临床医护人员认识不足,不重视消毒工作;其次是临床医护人员对消毒灭菌技术缺乏了解,不能合理选择现有的有效的消毒技术。其带来的是两个方面的危害:其一,由于使用了未经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的牙科治疗器械而导致的血源性疾病传播在患者中播散;其二,口腔器械污染严重不仅危及患者,亦危及医护工作人员,有报导,国内口腔科医护人员血清乙肝病毒(HBgAg)阳性率是其他科室人员的4倍,因此要做好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关键词】口腔科感染管理

1方法

1.1加强医德教育,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做到管理变化,对医护人员进行医德教育和预防口腔科院内感染的宣传教育,重点培训质控医生、质控护士及从事口腔科工作的医护人员,举办专题讲座和学习班,进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消毒隔离知识、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等相关知识培训。通过多渠道、多层次、集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宣传口腔科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全科室医护人员牢固树立起质量第一,患者至上的思想,促进了科室全员自觉参加到感染管理工作中来。

1.2各项规章制度是实行科室管理的基础,是医务人员的行动规范与准则,为保证口腔科感染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且卓有成效,我科相继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如:口腔科感染管理制度、口腔科感染管理监测制度、口腔科消毒隔离制度、口腔科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等,口腔感染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要求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必须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要做到一人一口杯一巾,每接触一个病人要更换手套并严格洗手。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制定治疗器械清洗、消毒与灭菌程序,根据口腔科易感因素如医源性传播途径、诊疗器械传播途径、诊疗环境传播途径等,要求必须配备足量的治疗器械,确保使用后的诊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及保养等环节的效果。

1.3制定保洁、医疗废物制度,要求治疗区内的各物体表面、墙体、治疗台面等每日做一次终末消毒,地面采用湿式清扫,每日1-2次。如被血液、体液污染,及时用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拖地或喷洒地面。用紫外线空气消毒,每日两次。医疗废物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和我院制定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及处置流程》执行分类收集,集中无害化处理。

1.4规范布局,按诊疗区、候诊区、器械清洗间、消毒间、无菌物品存放间设置。

1.5定期监测,每月对无菌物品、消毒剂、医务人员、空气进行生物监测,监测结果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标准。

2体会

2.1口腔感染性疾病:随着口腔科卫生知识在社会人群的普及,口腔诊疗过程中危险因素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和减少医疗纠纷,提供安全满意的就诊环境,加强管理力度,监督诊疗操作规程,是预防医院感染,确保就诊患者安全的重要保障。

2.2临床治疗过程中,根据口腔科专业特点和易感因素,在患者、医务人员、环境、消毒程序、器械设备等方面,制定有针对性的控制感染管理制度,切断潜在的口腔感染诱发因素,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

2.3口腔器械消毒问题,为了使器械达到消毒、灭菌要求,必须配备必要的清洗、消毒设备,严格规范口腔科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程序,采用切实有效的消毒方法,减少外源性感染,这是预防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必不可缺的硬件条件。

2.4观念问题,首先要加强医院领导的重视,只有领导认识到口腔科医院感染的重要性,才会将口腔科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高到保证医疗质量,加强职业道德的高度,才能使消毒设备、医疗器械、环境布局等方面得到落实。

综上所述可见:(1)控制口腔感染,是一个连贯的、系统的、多方面参考的工作,尽管难度很大,但只要认真、负责、严谨地工作,就会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把口腔交叉感染的几率降到最低点。(2)控制好医务人员手的卫生是控制医院感染率的重要环节,而加强医务人员洗手管理是重要环节的措施之一。在临床工作中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意识,加强对洗手重要性的认识,工作中养成戴手套或洗手的习惯,有效切断传播途径,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几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口腔科感染管理的关键就是要使医护人中树立牢固的防范意识,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抓好各环节的消毒、灭菌、隔离工作,使管理更科学、更规范,口腔感染管理才能取得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