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比重罗哌卡因单侧腰麻对下肢手术麻醉效果的比较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不同比重罗哌卡因单侧腰麻对下肢手术麻醉效果的比较性分析

刘唐林

(湖南省常德市澧县人民医院麻醉科)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不同比重的罗哌卡因进行单侧腰麻对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应用“随机分组法”将我院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50例膝关节镜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应用11.25mg浓度为7.5mg/ml的罗哌卡因与2ml的蒸馏水进行麻醉给药,观察组应用11.25mg浓度为7.5mg/ml的罗哌卡因与2ml的浓度为5mg/ml的葡萄糖进行麻醉给药。对比两组的麻醉相关指标和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侧及非手术侧的麻醉平面达到T10水平的时间和感觉平面消退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其手术侧的单侧阻滞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麻醉前后的心率和MAP的具体数值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膝关节镜手术的蛛网膜下腔麻醉中应用不同比重的罗哌卡因均可起到较好的麻醉效果;轻比重罗哌卡因局麻用药可起到较为显著的单侧麻醉效果,该麻醉方法适用于老年术后患者的肢体早期运动。

关键词:罗哌卡因;单侧腰麻;下肢手术

前言

目前,单侧蛛网膜下腔阻滞的麻醉方法已在临床上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该麻醉方法是下肢骨科手术患者的常用术前麻醉方法。单侧蛛网膜下腔阻滞可有效降低患者在常规麻醉后出现低血压的几率,同时可明显加快患者的麻醉恢复速度[1]。单侧蛛网膜下腔阻滞的麻醉效果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麻醉体位、麻醉用药比重、药物输注速度等方面[2]。本次研究旨在分析应用不同比重的罗哌卡因进行单侧腰麻对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的影响。

1资料及方法

1.1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膝关节镜手术的5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在这50例患者中,有男性21例,女性29例;ASA评分为Ⅱ~Ⅲ级;年龄范围为61~74岁,平均年龄为(63.7±3.9)岁。应用“随机分组法”将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

两组的组间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分别进行常规的生命体征监测、吸氧、建立静脉通道等术前准备内容,之后应用剂量为500ml的乳酸格林液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接着,协助观察组患者取患肢向上侧卧位,协助对照组患者取患肢向下侧卧位,并于L3-4间隙位置处进行腰硬联合麻醉穿刺。穿刺成功后,将腰麻针穿入,待通过蛛网膜后可出现脑脊液流出的情况。观察组患者的腰麻针出口的斜面朝上,之后将剂量为11.25mg的浓度为7.5mg/ml的罗哌卡因与剂量为2ml的蒸馏水混合,并应用该药液对患者进行麻醉给药。对照组患者的腰麻针出口的斜面朝下,之后将剂量为11.25mg的浓度为7.5mg/ml的罗哌卡因与2ml的浓度为5mg/ml的葡萄糖溶液混合,并应用该药液对患者进行麻醉给药。然后,将两组患者的腰麻针和硬膜外针拔出,并对置入的硬膜外导管进行固定处理。两组患者均于接受蛛网膜下腔局麻用药后保持10min的侧卧位体位。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接受麻醉后的麻醉平面达到T10水平的时间、单侧阻滞比率和感觉平面的消退时间,以及两组患者进行麻醉前后的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的具体数值。

1.4统计学

应用SPSS20.0软件对文中出现的计数资料(X2检验)和计量资料(T检验)进行数据处理,P<0.05表示对比数据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接受麻醉后的麻醉相关指标的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侧及非手术侧的麻醉平面达到T10水平的时间和感觉平面消退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其手术侧的单侧阻滞比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罗哌卡因是一种在临床上应用频率较高的外科手术局麻药物,其可有效降低神经纤维膜的钠离子通透性,同时可对脊髓血管产生收缩作用,进而使麻醉效果维持时间得到明显延长[3]。相关研究表明,不同比重和浓度的局麻药物可对麻醉效果和麻醉药物的分布情况均产生较大的影响[4]。因此,应用适合比重的麻醉药物进行临床麻醉是十分重要的[5]。根据本次研究可得知,接受轻比重罗哌卡因单侧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观察组患者的手术侧及非手术侧的麻醉平面达到T10水平的时间和感觉平面消退的时间均短于接受重比重罗哌卡因单侧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对照组患者,其手术侧的单侧阻滞比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接受麻醉前后的心率和MAP的具体数值相比无明显差异。进而可得知,轻比重罗哌卡因在患者脑脊液中的分布范围大于重比重罗哌卡因,从而进一步说明了,轻比重罗哌卡因的单侧麻醉效果优于重比重罗哌卡因。

综上所述,应用不同比重的罗哌卡因进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手术麻醉的麻醉效果均较为理想,轻比重罗哌卡因可起到更为突出的单侧麻醉效果,其可有效加快麻醉阻滞的恢复速度,进而有利于老年手术患者进行术后的肢体早期运动。

参考文献

[1]田锦专,张晓华.硬膜外腔小剂量罗哌卡因在高龄高危患者骨科下肢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26):108-110.

[2]张春莹,赵明园,黄泽汉.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下肢手术的运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8,40(3):233-236.

[3]仲华根,田斌斌,夏小军,冯婷.硬膜外腔小剂量罗哌卡因麻醉对下肢手术患者不同时间段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效果比较[J].当代医学,2018,24(14):45-47.

[4]陈文雄,邓志海,朱嘉威,欧阳文博,潘燕桃,苏慧.低浓度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合并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下肢手术的可行性[J].临床医学工程,2018,25(3):317-318.

[5]高雁良.0.5%罗哌卡因联合连续腰麻在高龄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18,47(16):1981-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