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2

探究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张雪琴

河北省阳原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摘要】信息社会日益发展,科学技术日渐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高中计算机教学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质高效的计算机教学水平符合“互联网+”时代要求,同事,也可以为学生学习其他课程提供便利条件。高中学生计算机学科怎样应对科技进步,成为高中计算机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围就高中计算机教学方法展开三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阐述高中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创造力,激发学生求知欲。第二部分结合教学实际,阐述主要教学方法。第三部分简要论述在今后教学工作中的努力方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信息观念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够充分整合所有学科,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中计算机教学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

怎样才能有效的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1.设置任务,主要体现在:任务设置的生活性和趣味性、任务设置的系统性、任务设置的差异性、任务设置的可操作性和可考核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设置的任务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无法保证教学任务能够顺利完成。学生的兴趣源于生活,比如用电脑来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任务设置的生活性和趣味性是密不可分的。

2.完成任务:现代教育中有一种很重要的思想就是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在自主学习的同时协作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从而逐步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

3.效果评价: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学生是否完成任务,对其结果进行评价。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对教师所提问题的反应是积极的、很快举手,还是不太主动但稍作思考,或是不理会、回避甚至恐惧。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是思路敏捷、语言组织流畅、答案正确并全面,还是表达了中心思想但并不全面,或是思路不畅、叙述不清、回答错误等等。从这些现象就能分析出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不同能力。

由于学生的知识、能力不同,所以在一堂课中掌握知识的水平也不同,教师分层次对不同学生设置不同的任务。从学生在完成自己相应的任务时是否达到了任务要求、是否具有创造性等都有可以看出学生完成任务的效果。教师对结果的评价要客观、科学,并且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评价当中,以保证评价的公正性、公平性、客观性。对那些付出了努力,但效果不太好的学生要给予正确的指导与鼓励。

总之,在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时,要全面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任务,并对其过程和结果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这样才能达到“任务驱动”的实际意义,培养出具有自主性、创造性及协作精神的新时代人才。

二、讲授教学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使用最早、应用最广、又是最古老的教学方法,其他教学方法的使用,几乎都需要有讲授法的辅助,无法脱离教师的口头语言讲授。讲授法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知识点讲授给学生,简洁、明了,学生只需记忆,没有太多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讲授法主要有四种方式:①讲述②讲解③讲读④讲演。

讲授法直到今天,对它的批评与谴责,始终没有停止过,这是有原因的。讲授法也在不断地改进,从过去到现在,始终都是应用广泛、盛行不衰的势头,讲授法也存在的一定的缺陷,如注入式、填鸭式、满堂灌。

三、实践法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课程,部分学校因条件所限,安排的实践教学课时非常少,无法达到每周上机两课时的教学要求;从而导致学生上机练习较少、动手能力较差,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部分教师在学生上机操作时缺乏正确指导,致使学生操作结束后,无法得到成就感和心理上的满足感。长久下去,学生就会日渐松散,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课程用文字和语言难以表达的知识点,可以用课件来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以便学生获取知识。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教学活动中去,感兴趣的、油创造力的完成学习目标。就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创新反方式将“教”和“学”的过程有机融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广大学生掌握自主能力。

操作实践法的运用通常有两种形式。

1、课堂练习。学生做练习时,教师要做到一对一的了解指导,在教学过程中要多指导知识掌握较差的学生,可以让做得比较好的学生给大学演示一遍。这样既能让做的比较好的学生得到锻炼,又能给学生提供互助学习的机会。既是学生的自我检测,也是教师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

2、上机操作。实际操作能力联系是计算机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更是培养计算机操作能力的重要方式。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深入研究以下几点:(1)实际操作的目标与要求;(2)有针对性的筛选优秀实践内容;(3)正确的上机操作方法;(4)深入细致的课堂讲解。

当今社会,从小学到大学,均已开设了计算机课程,这就充分体现出了计算机教学在当代教学体系所占的比重。计算机知识成为了每名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到设置计算机课程的重要意义,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实现计算机课程开设的目的。本文浅谈了高中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提高教学效率的的几方面措施。今后,我们还要在更新教学方式,完善教学评价等方面深入研究,进一步推进高中计算机教学水平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尔铭,张建新,王平等.浅谈高中计算机课教学[J];才智;2012,11(54):992-993.

[2]陈德燕,王建受,陈剑雄.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计算机课教学初探[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21(44):221-222.

[3]孙亚红.计算机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新课程学习(上);2013,22(54):881-882

[4]肖兴宇.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M].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出版社,2007.

[5]王士凤.中学计算机教学之我见[M].科技资讯,200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