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班主任如何加强德育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2

探讨小学班主任如何加强德育管理

黎碧玉

广州市南沙区东涌第一小学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可以为他们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也是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利保障。因此,德育工作成为素质教育环境下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从班主任在德育方面的工作的重要性质及其相关内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

0引言

小学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德育是小学教育的重中之重,对学生在智育、体育、美育还有劳技的培育上都起着调控与支持的作用。班级是学校和班主任进行德育的重要场所,同时班主任担任着德育的重要角色,,是落实德育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提高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才能帮助学生又好又快的全面发展。

1.把握小学生的心理

在教育过程中,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以心为中心”的教育。儿童心理学专家朱智贤说过“学生在学习上出现的问题常与行为品德有关。不从根本上去抓品德教育,就不能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因此,班主任要抓好德育工作,必须抓住学生的心理活动,从实际出发,找出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以赢得学生的认可。例如,学生之间的冲突,作为一个老师,不是从主观意识上根据他们的表现来判断谁对谁错,没有偏见的心理,要让让学生说出前因和后果,然后指出双方的不对之处,让他们向对方道歉,不要让一个一边觉得委屈。

2.做好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

作为班主任,必须爱自己的学生,并且经常注意他们的日常习惯、心理变化、学习上的困惑等问题。针对每一个学生,要研究他们的个性特征、爱好和专长,关心他们的家庭环境,适当地和他们聊天,可以通过他们的朋友充分了解他们的个性,这样才能因材施教,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班主任要用真挚的感情来打动学生,以“亲”为主,以“勤奋”为辅。当学生的思想或行为的异常,及时与学生谈心,帮他解决难题;当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帮助学生分析问题,鼓励学生树立坚强的意志和信心;当学生学习出现问题的时候,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用爱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帮助他们调整自己的心态,努力学习。

3.调整德育目标

班主任应顺应时代潮流,正确调整德育目标。既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又要培养身心健康的学生。学校应重视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双向培养,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自我教育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学习,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风险意识,敢于面对困难与挫折,找到自信。小学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身心特点,选择与小学生相适应的德育目标,鼓励小学生努力学习,积极进取,保持良好的心态。

4.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班级是小学生学习的首要场所,在学生性格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教育环境对于班内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有着正确的指导作用,而且对于学生的言行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教育作用。首先,为了培养学生的班级管理的“主人”的意识,可以让学生集体讨论班级成员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提高学生的意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自我教育;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和优势,选择好班干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5.适应教育发展要求,不断探索德育新方法

小学班主任应跟上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不断探索新的德育方法。首先,要为人师表。小学班主任要通过教学、育人、言传身教,以人格力量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个性和价值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其次,爱是具有感染力的,班主任要学会以情感人。小学班主任应该对学生充满爱,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尽最大努力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再次,建立道德教育评价机制和规章制度。小学班主任应逐步提高量化管理制度,加强严格管理,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两者紧密结合,将规章制度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从而为做好德育工作提供机制和制度的保障。

6.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思维的形成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尤其是学生品德的培养,也需要教师创造良好的环境。比如表扬好人好事,适当教育表现差的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防止学生的思想道德偏差,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此外,班主任应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提高他们分清是非的能力。

7.对养成教育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的作用高度重视

“良好的习惯是人存放在神经系统中的资本,这一资本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长,而坏的习惯将会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十九世纪,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这样说过。由此可见,思想道德素质在人的一生中有着重要作用,小学班主任应积极开展德育教育,吧学生的道德教育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入手,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塑造学生自身的健康人格。同时,要注重教育的实效性,做到低起点、高要求,为学生的个人习惯和社会公德打下良好的基础。

8.对传统的德育模式进行改进

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师大多是说教式的,学生只被动地接受。这种模式是不好的,甚至会引起学生的烦躁心理,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道路的影响非常大。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德育教育模式也要不断地改进,除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我们还可以在德育教育工作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和多种艺术形式。

9.结合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

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要高度重视育人环境的优化,培养出勤、善、文明有礼、积极健康的班干部,以带动全班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利用集体活动,使每一个学生都受到班级情感的感染,使他们自觉遵守班级规则,调节自己的情绪。在实施个体教育工作中,班主任应采取疏导、对比、取代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增强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

10.教育模式要将尊重、热爱、严格要求相结合

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教师应倾注情感,真正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在此基础上,加强教育管理,确保德育目标的顺利实现。老师也应该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学生关心和帮助。此外,教师应善于制定正确、严格的要求,使学生改善不良习惯和行为,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11.班主任在学生德育塑造中的作用

(1)在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班主任自身的道德和个人魅力,对学生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所以教师在生活、教学中要严格要求自己,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视如己出,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班主任在日常教学管理的过程中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他们展示自己的平台和机会;实践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和认可,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激励能力。对班主任来说,个人的职业道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应当忠诚于自己的职业,多一份关心、责任感和奉献精神;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结合教学中的情感和爱,使学生愿意去学,在乐中学。

(2)身教胜于言教。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以个人魅力来影响和激励学生。以身作则,言必行,尤其是在日常中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道德思想素质起到示范作用,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注意提高个人素质,给学生树立榜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思想。

12、班主任在学生智育培养中的指导作用

(1)纠正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动机与学习态度是相辅相成的,对学生学生学习素养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谓学习动机,其实就是指学生通过发动其内部学习动力,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要积极参与学生学习动机和态度的培养,以身作则,注入积极的能量,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必须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他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通过立志等方式来确立和实现学习目标。

(2)学习方法和技巧的创新。在班主任工作中,应对学生学习方法以及技巧进行创新。这是提高学生素养的关键所在,也是学生学习的效果的保证。首先,通过专题辅导、讲座等形式,结合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实用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其次,通过学习方法与技巧的实践来检验学习理论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第三介绍学习经验,有目的、有计划的去学习,特别是掌握自主、探究、合作与实践的方法。

(3)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班主任工作的最终目标,同时学习能力也是是学生素质培养的核心内容,它主要包括学生的注意力、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和学习习惯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课堂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密切关系。作为班主任,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第一,应加强关注和反思,即在每个教学活动后,应当注意対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引导;第二,鼓励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和经验的交流。在实践中,通过师生的交流,积极学习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的时代背景下,德育工作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建立健全学生人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德育管理的过程中,应发挥班主任教师的主导作用,密切联系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德育工作方法,使德育工作的开展更为高效,推动小学德育水平的发展迈向一个新高度。

参考文献

[1]杨辉,高娜娜.新形势下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措施[J].学周刊.2017(07)

[2]钟迪.关于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探讨[J].人才资源开发.20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