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免疫规划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基层免疫规划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肖和松

洪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南怀化418116

【摘要】免疫规划是指根据国家传染病的防治规划,使用有效疫苗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的规划、计划和策略,按照规定的疫苗品种、免疫程序或者接种方案,在人群中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以预防和控制特定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通过免疫规划的实施,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和卫生文明水平。我国免疫规划工作重点在基层,而影响基层免疫规划工作因素复杂多样,如经济因素、卫生资源、人员配置等。本文针对基层免疫规划工作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对策及建议,以确保基层免疫规划工作顺利开展。

【关键词】基层;免疫规划;问题;对策

我国免疫规划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它是以疾病的预防工作为主,依托预防接种的方式控制和消灭传染病,这是一种最经济、最有效的疾病预防手段。预防接种具有公平性、公共性和公益性等特点。我国依靠免疫规划让天花彻底消灭,脊髓灰质炎、麻疹等传染病基本消除,百日咳、白喉等发病率降到较低水平,免疫规划工作得到了公众认可。我国农村人口所占比例较大,广大农村地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基层免疫规划工作还比较薄弱。基层免疫规划工作在开展推进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基层免疫规划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全国免疫规划工作的实施。本文针对基层免疫工作现状及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意在确保基层免疫工作顺利进行。

1基层免疫规划工作存在的问题

1.1基层免疫规划组织构建不完善

我国的免疫规划工作是由卫生部门组织实施的,其中基层免疫规划工作由县、乡、村三级卫生组织协调完成。县疾病疾控中心设有免疫规划科,由专人负责组织和实施。乡级卫生组织在乡镇卫生院或社区服务中心设立预防接种门诊。村级卫生组织由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站组成,协助完成辖区内适龄儿童接种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偏远的山区并没有建立县、乡、村的相应的免疫规划工作部门,造成免疫规划三级网不健全。村里出现利益驱使现象,免疫规划工作靠利益驱动,使得基层工作变得很被动。

1.2免疫工作人员配置不合理

目前我国乡镇卫生机构配备的疾控人员普遍存在学历低,专业不对口,人员流动性大等情况。因此,基层疾控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加上部分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懒散,使得基层免疫规划工作开展不顺利[1],同时也制约了全国免疫规划工作的开展。

1.3疫苗使用管理不当

疫苗分为第一类和第二类,第一类疫苗由国家免费提供给,公民按照国家规定接种。第二类疫苗尚未纳入政府免费供应疫苗品种,由受种者在知情、自愿情况下,自费接种。据有关资料显示[2],各级政府的财政投入远低于免疫规划工作总投入,因此基层免疫规划工作中,常靠创收弥补收支差额。工作人员将重点放在了第二类疫苗上(此类疫苗在价格上没有统一定价,质量上也没有很好的保障),工作中极力推荐该类疫苗,忽视了政府派发的第一类疫苗,大大降低了疫苗接种率,严重影响免疫规划工作开展。

1.4基层免疫规划工作设施、设备落后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进一步提高,人们对医疗工作服务质量、设施设备要求也不断提高。但由于资金不足,大部分基层免疫规划工作中的设施、设备相当落后。资金缺乏,管理不规范,预防门诊混乱,出现一室多用的情况。冷链设备陈旧、不足,空气消毒设备缺乏,接种台的清洁区和污染区划分不明显[3],接种台及冰箱不足等因素大大降低了免疫接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5流动人口管理问题

流动人口是基层免疫规划工作的难点,流动人口包括超生儿童、留守儿童,这部分儿童家长文化程度低,对预防接种知识了解少,许多人不知道接种疫苗的作用、什么时候接种疫苗,主动接种意识比较淡薄。疫苗是一种药物具有两面性,它与其他的药品最大的区别是它使用在健康人身上,因此多数人不能接受它的副反应。接种人员薪资普遍较低,工作积极性不高,通知宣传工作不到位。以上这些原因最终导致有些家庭担心疫苗接种收费高、接种疫苗出现副反应而不带孩子按时接种疫苗[2],阻碍了基础免疫规则工作的顺利开展,无法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这部分儿童也成为了传染病的高危人群。

2基层免疫规划工作对策

2.1改革组织结构

计划经济下的“医防合一”的模式在市场经济出现了很多弊端,政府重医轻防、资金投入不足、队伍素质低下、三级网不健全,严重阻碍了基层免疫规划工作开展。因此各级基层免疫工作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医防分开设立,县、乡实施垂直管理,乡级部门直接接受县级下达的指令,提高工作效率,保障下达指令的真实性,避免出现指令迟滞等问题,从而实现政令统一,规范管理目标。提高基层免疫工作人员工资,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在免疫规划工作中,明确划分每个员工的工作职责,有利督促他们认真工作,从而构建一个完善的三级网。

2.2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

加强继续教育,定期开展知识培训,将免疫规划工作新政策新规定列入培训内容。设立绩效考核制度,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不断引进高学历、高素质的工作人员,改善目前人员整体素质低下现状。所有上岗人员必须经考核合格,避免兼职情况出现,合理调整人员结构,构建一支高技能、高素质的专业队伍。

2.3国家加大基础免疫规划工作经费投入

基层免疫规划工作从宣传、疫苗冷链运输、疫苗保存、疫苗接种门诊设施、设备等各个环节,都需要人力和财力投入。基层免疫规划工作具有一定公益性,其在财政支出和收入上有较大差额。为防止基层免疫工作人员过度以利益为主,干扰第一类疫苗的使用,国家应该加大经费投入,保障了基础免疫工作人员的收入与付出平等的情况下,才能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让基层免疫工作得到更好推广。政府应逐步完善接种门诊服务设施及环境建设,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提高整体服务质量。随着国家疫苗种类不断增加,应建立多个存储冰箱,防止疫苗摆放混乱。

2.4加强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提升服务质量

加强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有利于改善预防接种门诊服务环境、完善服务设施设备。随着国家疫苗种类增加,过去的“一苗一台”的要求已不符合现在的工作需求,因此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扩充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数量,分室分区接种,改变以往接种室一室多用的混乱局面,进而使接种区达到管理标准化、科学化的目标。规范操作流程和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有效提高预防接种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从而全面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

2.5加大宣教力度,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免疫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因此免疫工作的宣传尤为重要。宣传主要对象是儿童家长,对留守儿童应重点监督和宣传,以便提高接种率。宣传工作应积极争取群众和政府的支持,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板报等形式宣传,提高人们主动免疫意识[4]。工作人员应主动协助留守儿童办理好免疫接种证,将流动儿童的接种信息进行记录,方便查阅。定期关注留守儿童接种信息,及时发现漏种儿童,及时补种。加强疫苗管理,严厉打击个人和单位私自出售疫苗。加强第二类疫苗管理制度,确保接种的安全性。

2.6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建立统一的免疫规划工作国家级及省级信息化平台,由卫生、财政、宣传等各部门负责人参与管理工作,便于政府对免疫规划部门的管理。政府应建立统一的免疫规划工作信息化平台,对预防接种所涉及的经费投入、儿童出生信息、儿童接种登记等实施统一管理。这样就能避免漏种、重复接种及接种不及时等问题。建立统一信息平台后,各接种门诊之间的信息共享,减轻接种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保证了接种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总结

基层免疫规划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关系到全民的身体健康,在控制疫苗针对性疾病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它的发展依赖于政府和社会的共同支持;创建高素质队伍、规范化的管理、提高预防接种的设施条件、加强免疫工作宣传,才能让基层免疫规划工作协调、全面、可持续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杨仁聪.基层免疫规划工作影响因素研究[J].社区医学杂志,2012,3(10):12-13.

[2]罗艳.浅析基层免疫规划工作的影响因素[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3,11(1):17-18.

[3]李子川.基层免疫规划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大家健康,2014,8(10):31-32.

[4]李波.探讨基层免疫规划工作现状、问题与对策[J].药物与人,2014,27(6):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