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心”胜过“补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1-21
/ 1

“补心”胜过“补脑”

周晓红

——例谈后进生的转化策略

周晓红浙江省缙云工艺美术学校321400

摘要:在每个班级中,总是存在一定数量的后进生。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之一。后进生最主要是缺乏一颗自信的心,一颗责任心,一颗包容的心,一颗恒心,因此,“补心”胜过“补脑”,是转化后进生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班主任后进生转化策略

班主任在跟班里一些后进生的家长沟通的时候,肯定都听过家长说这么一句话:我们的孩子,别人都说他很聪明,可他就是不认真学习!那么,现在我们所教育的孩子,大部分都有这么聪明的大脑,可是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的问题,身体缺了什么就会生病,孩子缺了什么就会生问题,孩子缺什么?这是我刚开始当班主任的时候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最后我找到了答案:他们缺的是一颗心,一颗自信的心,一颗责任心,一颗包容的心,一颗恒心……都说缺啥补啥,而他们所缺失的这些,很多家长从未给过他们。所以,今天我用三句话围绕“补心”胜过“补脑”这个主题分享一下我的班主任工作。

一、给后进行生补“责任心”——进步和改变从责任开始

我在教学15美4班高一的时候,有很多学生当老师问他们问题,与他们聊天,他们都很羞涩,做事情不太积极,上课不敢举手,还有一部分喜欢打架。因此作为班主任,我总是要去保卫科领人,面对部分学生不积极学习,我也很难从根本上改变他们。后来我总找一些小事情让班里的学生来做,比如准备一本厚厚的笔记本,让他们轮流帮我摘抄一些好的文章,比如让他们在我的笔记本上画一些小漫画,每一个人都能在我的笔记本上留言,作画,摘抄。我还时不时找一些班里默默无闻的学生,帮助我做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渐渐的,一些不爱说话的同学变得开朗起来,对班里的事情变得更积极了,也更有自信和责任心了。

二、给后进行生补“自信心”——初教给学生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

记得12年的时候,我在北京学素描,我问过我的老师,我说我学这么写实的,我的学生高考画不了这样,我很纠结我该怎么教。他跟我说,当你真正教给他们需要的东西,他们懂了,理解了,考试的时候自然都能用得上。当班主任也是如此,我们时常想,让他们好好学习,并且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监督他们学习,可他们并没有真正去努力。不仅如此,对待老师,对待同学,甚至对待自己的父母,并不能真正做到尊敬、包容与体谅。那么德育工作,如何育德也是一个漫长的“补心”的过程。

在自修课或德育课上,我会用自己准备的公放小音箱,用手机上的荔枝APP,给他们听一些我事先筛选过的小文章。如:“读书是成本最低的投资”“最可怕的友谊”“我始终相信努力奋斗的意义”“有些恋爱不必谈,不要委曲了自己的优秀”等等。这些小文章类似于我们跟孩子讲道理,动听的声音,柔美的音乐,我发现他们都听得很认真。

班里很多学生很喜欢玩游戏,不管上课下课还是休息时间,每次去政教处领手机总是满满的一袋子,刚开始他们玩“球球大作战”,我自己注册了一个账号,把教室百米范围内的账号都关注起来,尽管他们不敢上线,但手机问题更为严重。后来我觉得手机的问题本质在于学生自身,于是课外时间,我会刻意抽些时间让班里的男生教我打他们喜欢的“王者荣耀”,在游戏中他们带队,我总是作为“后裔”跟在他们后面补刀。但游戏方面我真的没什么天赋,于是他们耐心地教我用什么装备,走什么路线,在游戏中他们都是我的老师。从此之后他们都会主动跟我聊很多他们的各种想法,然后我在德育课中告诉他们游戏本身没有错,游戏在这个社会上已经成为一个行业,我接受这个行业。但高中生在学习中,在不对的时间不对的地点玩游戏,那就是错误的行为,我们做事应该要选择对的时间和对的地点。班里还商量出今后违规使用手机的处罚措施,每次当谁的手机被没收,就把头发剪短一截。从此,虽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控制住不玩游戏,但班里手机被没收的越来越少。

三、给后进生补“耐心”——面对学生不要真的生气,要装着生气

这句话是我刚毕业时,一位快退休的老师告诉我的,这也是我觉得很有用的一句话,在学生面前,真的生气了,只会让自己伤心伤身,还会小事化大,有时还会给自己甚至学校难堪。生气这种事情在学生面前装一装就好,最主要是多找方法,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每个班都会有那么几个问题学生,正是这么几个问题学生,导致班主任工作特别辛苦,花费特别多的精力。我班里的谢××同学,高一是一个特别喜欢“晒拳头”的男生,打过好几次架,自己的手指都因为打人断了骨头,在他的语录中,初中生活就是:“谁的拳头硬谁说了算!”对他用了各种以上的补心方法,称兄道弟,他慢慢地认真画画,专业原本是班里的万年吊车尾,后来专业成绩是他们寝室的第一,然后在全班考过第二,他总会在微信朋友圈晒他的画,他的进步。

当班主任这两年,我班里的孩子变得有心了,做事也更有态度了,有了要努力考大学的信念,我也感觉到自己变了很多,对他们更有耐心了,对自己的孩子也更有耐心和方式了,最后我想说,“补心”胜过“补脑”,给自己补心也给身边我们的孩子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