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完善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1

没有完善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孙学贞

——浅探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小组合作

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樱园小学261000

新的课程改革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教学思想。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小学数学课堂进行了改进:1.科学建组;2.培养组长;3.养成习惯;4.选取任务;5.具体做法。

一、科学建组

首先确定智力水平良好、发言积极、操作能力较强、表现欲望强烈的学生竞选大组长;其次请同学们投票选出自己信任的大组长。接着确定小组长和组员。首先大组长选出自己的最佳搭档;然后正副组长按2∶4∶2的比例选组员。

二、培养组长

教师要教会组长对组员进行合理而简单的分工,督促组员积极主动地组织合作交流,使组员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合作意识。指导组员组织合作交流时,要先进行有序的安排,如鼓励组员大胆发言,让会说的先说,不会说的先听后说,促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在交流过程中组长应学会进行灵活协调,如对于回答正确的同学报以掌声;当出现意见分歧时,组长应问为什么,请组员说出理由;当出现冷场现象时,组长应带头先发言,起表率作用。组长应善于收集组员在交流中对同一道题目所做出的不同解答,并及时准确地向老师汇报。要培养组长的组织、安排、协调、归纳能力,促进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

三、养成习惯

合作学习既要发挥个人的作用,更要发挥集体的作用。要使两个作用相辅相成,教师必须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1.形成参与的习惯。

按照老师的要求,组员在组长的安排下认真地参与小组活动。我根据每人每节课的发言次数和每个小组上台展示情况,对学生进行小组捆绑式评价。

2.形成会听的习惯。

在开始合作时,同学之间最大的问题是不能容纳别人的意见。因此,我逐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做到“三听”:

(1)认真听每个同学的发言,不插嘴。

(2)听出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3)听后需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反思评价的能力。

3.形成会说的习惯。

在合作学习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小权威”,他们发言的机会多,而有些同学发言机会少。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帮助小组长,调动这些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他们敢说的勇气,把一些简单易懂的问题让他们说,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一些基础知识差、思维能力弱、不善言谈的学生也有参与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四、选取任务

合作学习的任务要难易适度。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设计好小组合作的任务,巧妙地抓住学生的质疑,精心地设计好问题。

1.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

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为和独立思考的个人。”合作能提升人的能力,能形成集体的智慧,但应以每个学生的独立思考为前提,才能有针对性地讨论、有目的性地讨论。

2.操作探究规律的时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教材中有很多规律需要学生通过操作才能发现,如各种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圆柱体和圆锥体体积之间的关系等等。这时仅凭个人的才智是不够的,需挖掘集体智慧,才能集思广益,达成目标。

五、一堂数学课,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做法

1.预习先学

没有预习的课堂是不完整的课堂。在学习新课时,我会先做知识铺垫,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迁移类推到新的知识点。

2.小组分享预习成果

按照自助学习的内容,小组成员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轮流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体验分享的快乐。如果是拓展题,可以以大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在分享预习成果的时候,要求声音要柔和,不要轻易打断别人的发言。如果你和别人的观点一样,那你就进行补充,尊重每一个人的发言。

3.全班分享、总结、升华、知识点

老师在学生小组交流的时候,要参与到小组中进行讨论、交流。学生通过预习、交流形成的知识是零散的、不系统的,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在课堂上讲7到10分钟。老师的精讲、点拨在这里表现出来了。如果一个小组的发言已经提到了某个知识点,其他小组就不要重复发言。小组代表在班上分享自己小组的劳动成果,教师注意倾听,及时反馈: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什么?本节课的学习关键点在哪里?教师要实时补充、总结、升华,把学生的生活语言上升到数学语言。

4.自主练习的设计

数学是做出来的,教师在设计练习题时要本着精、准、实的原则进行。精指的是精练,准指的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指的是数学题要来源于生活。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突出重点,教师有的放矢,让学生学得快乐,让教师教得轻松,厚积而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