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电网运营监控的有效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提高电网运营监控的有效措施

王晓燕

(国网伊春供电公司黑龙江伊春153000)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对电网要求的不断提高,电网规模越来越大,设备的数量、种类越来越多,因此,对设备的监控及管理就变得至关重要,而这一功能是通过电网的运营监控中心实现的。随着电网的规模不断扩大,对电网各设备、各指标功能的监控难度也随之增大,因此需要根据目前的运营监控现状来探讨有效的运营监控方法来提高监控效率。

关键词:电网运营监控效率一体化

一、电网运营的现状分析

电网运营监控是指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对电力系统各设备的运行情况、负荷处理以及故障等进行的监视,以便能够及时发现设备运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合理分配电力资源,保证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这一过程主要通过计算机控制,再结合值班人员的监视、应急等来实现的,贯穿于电力系统发电、变电、配电.输电等各个过程。

近年来随着电网系统的不断扩大,新技术不断引进,电力设备的数量、种类也随之增加,给电网的运营监控带来了难度。目前,由于新旧技术、新旧设备交营.使得运营监控工作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各个操作系统都是分开独立运行,不容易管理,以致于监控效率低;运监人员工作机械,强度大,以至于难以抽出时间或集中精力分析和思考电网薄弱点等。因此,面对目前这一现状,我们必须分析原因,对症下药,使电网运监系统更好地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保驾护航。

二、电网运营中的问题表现

(二)新旧设备的不兼容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应用,新设备也不断在电力系统中被引进来,但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管理制度等原因,使得新老设备间兼容性不强,电力系统内部各个系统之间相互独立,以及地区间系统相互之间联系不强,导致电喇运营监控—体化难以实现,运监工作量增大,监控难度、信息处理等工作难度随之加大,使得运监效果不理想。

(三)运监工作人员工作机械、工作量大

电网的运营监控主要是通过计算机实现的,但是对其运监数据的处理就有赖于运监工作人员来实现。通过监控得到的数据以及设备运行情况等,需要经过工作人员对比一定的参数标准来判断其是否正常,或者是在用电高峰期需要工作人员来根据监控得到的数据进行用电负荷的合理配置等.但由于上述系统闻相互独立或不兼容等原因,需要对各个系统分别监控,然后进行信息汇总,使得运监人员工作量加大,无法抽出时间来对监控数据进行准确分析。同时,由于这一工作较其他工作具有一定的机械性,长期工作可能导致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高,因此有赖于修改工作制度来调节这一工作性质。

(一)制度因素

由于电网体系的不断改革,新旧技术的不断更换,运监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也需及时跟上,这一工作的实现有赖于培训制度的制定。同时,由运监工作的性质决定,长时间单一从事运监工作可能导致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因此需要根据情况来制定一定的值班.轮班制度,来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三、状态智能管理系统的结构

该状态益测系统是实行电气设备状态检修体制的前提和基础,系统由下列几部分组成:

(一)传感器(Sensor)。将电量、物理量、化学量转换成适合于数据采集装置处理的电信号。其选择依赖于状态监测采采用的方法和被监测设备的故障产生机理。通常考虑适用于在线监测,有较高的灵敏度,价廉,非侵人性,抗干扰等特点。

(二)数据采集(Dataquisition).采集传感器输出信号,对信号进行去噪,选取、滤波、模/It转换等处理,以及对传感器补偿和校正等。

(三)故障检测(Faultdetection)。首要目的是明确被检测设备是否出现初期故障征兆,为故障报警以及进一步的故障分析提供依据,故障检测一般包括参考模型和故障特征提取两种方法。

(四)诊断与决策(Diagnosis)。对检测到的异常信号进行处理、分析,制定维修修策略。目前的研究方向倾向于由计算机采用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在线自动分析处理,从而给出设备的故障类型、故障定位和维修决策等信息。

(五)评估(Assessment)。对影响设备状态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涉及到这些因素的定义(即状态参量)、检测和综合分析,最终对设备的状态进行评估,为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提供依据。

新型传感器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智能信息处理等技术以其强大的数字信号处理能力在设备的状态监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自动分析处理功能和在线故障诊断是实行状态监测的显著特征,状态监测将向着快速计算.智能分析的系统化方向发展。

四、解决措施

(一)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

随着电网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内部的管理结构也出现了调整。因此相应的管理制度必须做出调整,以使其适应电力系统的发展要求,实现高管理水平下的高效率、高安全。同时,随着新技术的引进,应该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使得工作人员能及时了解新技术的特征及应用,有助于及时发现及处理突发故障。同时,也可以对运监工作人员的值班、轮班时间做合理的调整,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二)积极采用新技术的应用

(1)智能传感器。传感器是设备状态信息获取的源头,将直接影响到监测系统的性能。传统的传感器有易受干扰、寿命低、灵敏度不高、成本高、稳定性差等缺点。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型传感器的出现促进了测量技术的进步,解决了信息采集可行性问题,采用新工艺、新测量原理的传感器对提升系统性能起到了关键作用。目前,新型数字式传感器和基于MEMS技术的传感器已大量采用。

(2)智能信息处理。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就是将不完全、不可靠、不精确、不一致和不确定的知识和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和方法,就是利用对不精确性,不确定性的容忍来达到问题的处理。处理方法有的神经网络、模糊系统、粗糙集、信息融合等。设备的诊断、分析、评估、决策都存在信息处理的问题。

在智能管理系统中,采用各种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的融合处理,必能更有效地提高系统可靠性。例如:在变压器故障诊断中,将神经网络与粗糙集结合起来,就能将复杂的组合神经网络约简并删除其中不必要的属性,不仅克服了神经网络规模过于庞大和分类速度慢的缺点.同时应也利用了粗糙集良好的分类能力。

结束语

随着电网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网供电的稳定性与安全性要求不断提高。电力系统运营篮控中心可以实时监控电力系统内各环节、各设备的运行情况,合理分配电力资源,如遇突发故障还可以及时报警及处理,避免电力系统陷入瘫痪,影响正常供电。因此,提高电网运营监控的效率可以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对电力系统的运行至关重要。相信,随着电力系统内部结构的不断优化以及制度的不断完善,电网运营监控一定可以更好地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方蕾.浅议电力监控系统[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6).

[2]王丹丹.电力公司运营监测支撑系统设计与实现[D].天津大学,2013.

[3]彭劲松,电力线路的状态检修和缺陷预测关键技术研究,中国科技博览,2016年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