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一优”护理模式对抑郁症住院患者自我效能感的改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3

“一病一优”护理模式对抑郁症住院患者自我效能感的改善作用

胡亚琳

(四川省凉山州精神病医院;四川凉山615000)

【摘要】目的:探讨“一病一优”护理模式对抑郁症住院患者自我效能感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抑郁症住院患者108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一病一优”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管理,评估并对比两组自我效能感改善情况。结果:入院15d,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HAMD总评分和GSES总评分相较于入院时均显著改善(P<0.05),入院30d,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HAMD总评分和GSES总评分相较于入院时和入院15d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一病一优”护理模式应用于抑郁症住院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可显著改善其自我效能感。

【关键词】一病一优;护理模式;抑郁症;自我效能感;改善作用

Adisease"optimum"nursingmodelforimprovementofself-efficacyinhospitalizedpatientswithdepression

HuYalin(Liangshanprefecturepsychiatrichospital,Sichuan615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modeladisease"optimum"careimprovementofself-efficacyinhospitalizedpatientswithdepression.Methods:Choose108casesofhospitalizedpatientswithdepression,itcanbepidedintotwogroupsatrandom,thecontrolgroupgivenroutinenursingmanagement,nursingmodeobservergrouponthebasisofgivingadisease"optimum"innursingmanagement,nursingmodetoevaluateandcomparethetwogroupsofself-efficacytoimprovethesituation.Results:Hospital15d,theobservationgroupofpatientsandthecontrolgroupinpatientswithHAMDtotalscoresandGSEStotalscorethanonadmissionweresignificantlyimproved(P<0.05),hospital30d,theobservationgroupofpatientsandthecontrolgrouppatientstheHAMDtotalscoreandtotalscoreGSESwhencomparedtohospitaladmissionand15dweresignificantlyimproved(P<0.05).Conclusion:Themodelofadisease"optimum"nursingindepressioninhospitalizedpatientsintheclinicalnursingcansignificantlyimprovetheself-efficacy.

【Keywords】:Adiseaseoptimal;Nursingmode;Depression;Self-efficacy;Toimprovetheeffect

抑郁症属于精神类疾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尤其是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沉默寡言、情绪暴躁等,大大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1]。该病主要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具有一定疗效,但是还需进一步提高[2]。本文特以我院108例抑郁症住院患者展开研究,对其施以“一病一优”护理模式,获得了满意效果,特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选择2016年8月到2017年1月在本院进行住院治疗的抑郁症患者108例。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纳入标准:患者均确诊为抑郁症;了解本次研究的方法及过程,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非自愿参与者;合并有其它严重身体疾病或神经精神疾病者;既往有颅脑外伤史者。采用双色球法,按照1:1的比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54)和观察组(n=54)。对照组:29例为男性,25例为女性,年龄46~83岁,平均年龄(61.2±5.1)岁,病程2个月~4年,平均病程(1.7±0.5)年;观察组:30例为男性,24例为女性,年龄47~82岁,平均年龄(61.9±5.3)岁,病程3个月~3年,平均病程(1.6±0.5)年。两组研究对象基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管理,主要包括生活护理、健康宣教、安全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一病一优”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管理,具体措施为:为患者制定“一病一优”护理流程执行评价表,首先,在入院时,了解患者一般情况,积极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于自我护理级别进行评估,并给予生活指导,做好安全护理等;其次,在住院期间,加强病房安全管理和日常生活护理,在巡视中与患者沟通,予以心理疏导,消除负性心理,并严格叮嘱遵医嘱用药,观察用药后不良反应,给予睡眠护理,为患者讲述成功的治疗案例,为患者树立榜样,并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治疗中更加配合,对于促进疾病的康复以及提高自我效能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后,在出院前,结合患者自身需求对其进行疾病知识教育,办理出院手续,若有不适则应及时就诊;最后,待患者出院后给予电话随访,督促按时用药并定期复查,鼓励积极参加社会娱乐活动。

1.3观察指标

分别于入院时、入院后15d以及入院后30d对患者抑郁状态以及自我效能感进行评估和对比。抑郁状态评价采用汉密尔顿焦虑及抑郁量表(HamiltonDepressionScale,HAMD)进行评价,共17项,得分越高则表示其抑郁状态越严重,总评分大于24分,则可能为严重抑郁,总评分在17~24分之间,则可能为中度抑郁,总评分在7~17分之间,则可能为轻度抑郁,总评分低于7分,则没有抑郁症状。自我效能感评估采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eneralSelf-Efficacy,GSES),共包含10个项目,得分越高则表示其自信心越强,其中总评分大于31分,则为非常高,总评分在21~30分之间,则为较高,总评分在11~20分之间则为较低,总评分不足11分则为非常低。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HAMD总评分和GSES总评分均采用()描述,然后行t检验,若结果中P<0.05,则认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结果

2.1两组研究对象抑郁状况对比

入院时,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HAMD总评分上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入院15d,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HAMD总评分相较于入院时均明显下降,两组组间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入院30d,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HAMD总评分相较于入院时和入院15d均明显下降,两组组间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研究对象抑郁状况对比(,分)

2.2两组研究对象自我效能感改善情况对比

入院时,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GSES总评分上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入院15d,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GSES总评分相较于入院时均明显升高,两组组间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入院30d,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HAMD总评分相较于入院时和入院15d均明显升高,两组组间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研究对象自我效能感改善情况对比(,分)

3讨论

抑郁症患者多表现为明显的低落心境,同时伴由兴趣减退、疲乏无力以及愉悦感丧失等[3]。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竞争的加剧,抑郁症的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据数据调查结果显示,高达15%的抑郁症患者最终由于治疗无效而死于自杀,不仅患者自身承受了较大的痛苦,并且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4]。由于该病的病因和发作机制比较复杂,现在国内外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论,但是有大量研究证实,该病与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等因素都具有密切相关性,其中心理因素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抑郁症治疗以抗抑郁药物为主,但是其治疗有效率不够理想,治疗后容易出现复发,并且预后不佳。自我效能感主要是对自身是否能够独立完成一件事的推测和判断,如果患者自身存在较大的期望,个体则会通过一系列的心理反应以及行为来促使目标的实现[5]。自我效能感就是对个体情感以及认知等因素的综合考量,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个人的自信心。在临床实践中显示,抑郁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由于对疾病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治疗缺乏信心,大大降低了其自我效能感水平。

“一病一优”护理模式是一种优质护理方法,主要是以专科疾病的护理特点作为着手点,为患者制定精细的、个性化的护理措施,而护理人员则以制定的护理方案为指导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通过“一病一优”护理模式,在护理过程中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宣教,可以帮助患者及其家属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和了解,这样患者可以自觉的避免消极心理,同时其家属也能够对患者的症状以及心理状态有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从而给患者更多关爱和支持,使其感受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温暖,在精神上得到更多的安慰。临床研究证实,“一病一优”护理模式入院宣教、疾病知识宣教、心理疏导、放松训练以及康复指导等,可有助于培养患者积极的治疗心态,帮助他们增强疾病治疗的信心,并减少其自伤、自杀的观念和行为。故此次研究中特选择抑郁症住院患者,对其施以“一病一优”护理模式,并将其与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入院15d,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HAMD总评分和GSES总评分相较于入院时均明显改善,两组组间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入院30d,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HAMD总评分和GSES总评分相较于入院时和入院15d均明显改善,两组组间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这与其他相关文献研究结果相符,提示通过“一病一优”护理模式可帮助患者更好的改善临床症状,使患者在治疗中可抱有更加积极的心态,进而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一病一优”护理模式在服务流程上具有连续性和整体性,且更加注重对患者的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符合康复阶段的护理要求。

综上所述,“一病一优”护理模式应用于抑郁症住院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可显著改善其自我效能感,这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虹娟,冯卫红.细节优化护理模式对抑郁症患者社会功能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4,25(8):1237-1239.

[2]喻芳,贾莉娜.家庭护理模式对抑郁症患者社会功能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3,24(20):3101-3103.

[3]贺楚梅,阳前军,倪敏,等.细节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社会功能及自我效能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6):44-46.

[4]孙颖.心理认知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自我效能感和社会功能的影响[J].中国乡村医药,2016,23(11):84.

[5]董庚娟.护理干预在改善抑郁症患者自我效能以及社会功能缺损中的运用研究[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26(8):1006-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