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手术方法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手术方法的临床观察

邱建胜朱小春

邱建胜朱小春(湘潭县人民医院湖南湘潭411100)

【摘要】目的应用3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2009年1月~2013年11月以不同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资料完整患者67例,分别应用解剖型钢板固定31例,双极人工股骨头(ABFH)内固定36例,二种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结果二组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0个月)。二组术式的优良率分别为86.11%和77.42%,ABFH置换组与解剖型钢板固定组间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宜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固定,手术固定牢固,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

【关键词】老年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解剖型钢板内固定

【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5-0029-02

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femoralfracture,IFF)是指发生于股骨颈基底部至小粗隆水平以上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常见病,近年有增多趋势,粗隆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治疗已成为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随着科学技术和医疗技术的发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材料和方法不断得到更新,如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artificialbipolarfemoralhead,ABFH)、动力髋螺钉(dynamichipscrew,DHS)、解剖型钢板固定等[1]。2009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7例,分别应用解剖型钢板固定31例,ABFH固定36例,二种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本研究将这部分病例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为临床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总结一些经验。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1月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并资料完整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7例,男33例、女34例;年龄61~89岁、平均72.4岁。入院后均行骨盆正位与患侧髋关节正侧位X光片检查后分析其骨折类型,以X线片为基础,确诊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所有患者伤前均行走自如,无髋部疼痛。X线或CT检查未发现髋关节炎、股骨头缺血坏死或髋臼发育不良等。

1.1.1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ABFH置换)组:共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75.2±5.9)岁。行走时跌伤5例,骑车摔伤22例,道路交通伤7例,扭伤2例,均为新鲜骨折。骨折按Evans分型:Ⅰ型8例,Ⅱ型12例,Ⅲ型12例,Ⅳ型4例,伴内科疾病30例(83.3%),包括高血压、脑梗塞、冠心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

1.1.2解剖型钢板固定组:共31例,男13例,女18例;年龄(75.0±6.9)岁。骑车摔伤17例,行走时跌伤5例,道路交通伤9例,均为新鲜骨折。骨折按Evans分型:Ⅰ型6例,Ⅱ型8例,Ⅲ型7例,Ⅳ型2例。伴内科疾病24例(77.4%),包括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二组患者骨折分型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

1.2.1ABFH置换组:患者在全身麻醉下,取健侧卧位,Gibson切口入路,显露股骨颈及股骨头,取出股骨头。股骨大、小粗隆骨折尽可能采用张力带或钢丝捆扎复位。根据术前模板选定试模,股骨与髋臼间无碰撞及脱位发生。全部病例均采用骨水泥型双动股骨头假体,标准骨水泥技术,调拌骨水泥注入髓腔。参照并维持股骨距,植入人工股骨柄,去除多余骨水泥。待骨水泥凝固后,再次人工股骨头试模,最后安装双极股骨头,复位,常规缝合。满意后常规放置引流管,关闭切口[2]。

1.2.2解剖型钢板固定组:患者在全身麻醉下,仰卧骨科牵引床上,采用股骨髁上骨牵引,取髋外侧纵行切口,暴露出股骨大粗隆顶点及股骨上端外侧,牵引将骨折准确复位。近端自大粗隆向股骨颈在舌型钢板上端采用3枚6.5mm松质骨螺钉固定,股骨干部钢板行螺钉固定[3]。

1.3术后处理

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固定患肢于中立位,轻度外展;二组术后均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抗凝剂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并给予消肿、止血等对症处理[4]。

1.4疗效评定标准

据Sanders髋关节创伤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评定标准,其内容包括疼痛、行走的步态、功能、日常生活的能力及术后放射线的评估,分为优秀、良好和差[5]。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所得的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对于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值<0.05认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结果

二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二组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等。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地活动时间见表1。功能优良率比较,见表2。

表1二组手术方法相关数据比较(-x±s)

组别例数手术时间min住院时间d下地活动时间d术中出血量ml

ABFH3684.38±10.35*18.87±2.86*17.27±3.50*272.59±34.61*

解剖型钢板固定组3187.27±14.5420.19±2.9146.08±10.63277.26±46.48

注:二组相比较,*P>0.05

表2二组髋关节功能评定结果比较(例)

组别例数Harris评分优良可差优良率(%)

ABFH3688.28±6.1720115086.11*

解剖型钢板固定组3182.10±10.2414122377.42

注:ABFH组与DHS组相比较,*P<0.05

3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系指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水平之间的骨折,多见于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约为1.5∶1,属于关节囊外骨折。股骨上端包括股骨头、股骨颈及大小粗隆。由股骨颈基底以远至小粗隆水平以上部位所发生的骨折,称之为股骨粗隆间骨折,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粗隆间部位的骨质为海绵质骨,老年时这部分骨质也是脆而疏松,所以容易发生骨折[6]。

解剖型钢板的外形比较匹配粗隆部外部的解剖形态,但其抗剪力作用差[7]。老年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对内固定物的把持力下降,手术后常不能早期功能练习,易出现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本组有三例患者在术后功能锻炼后出现不同时期断钉和退钉的并发症,后期继发髋内翻畸形,严重影响功能[8]。

二组比较,ABFH置换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地活动时间较短;ABFH置换组术中失血较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术式的优良率分别为86.11%和77.42%,ABFH置换组与解剖型钢板固定组间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综上所述,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宜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固定,手术固定牢固,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

参考文献

[1]韩冠生,张井泉,李振伟,等.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治疗方式的对照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1,9(3):360-362..

[2]CanaleST.坎贝尔骨科手术大全.卢士璧,译.9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舨社,2001:2134.

[3]陈述伟,杨述华,杨超,等.老年人股骨转子周踊骨折的特点及手术方法的选择[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7,22(4):289-291.

[4]陈祖彦.动力髋系统用于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09.16(5):830.

[5]何正华,胡阿威,夏春明,等.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0,25(4):316-317.

[6]李康养,马楚平,梁江山,等.DHS、PFNA及人工关节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1,19(7):25-27.

[7]熊秉剐,谢文伟,姚汉刚,等.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08,15(7):1137-1138.

[8]罗从风,朱越,王磊,等.459例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周围骨折结果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2,4(3):188-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