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胃管引流并发症分析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鼻胃管引流并发症分析及护理

段文映汤红艳

段文映汤红艳(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昆明650032)

【中图分类号】R473.7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52-0321-01

【摘要】胃管引流作为消化道疾病和腹部外科、神经外科重要的引流装置,但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如咽喉部不适、恶心呕吐、呼吸道感染、体液丢失及电解质紊乱、鼻粘膜创伤性出血、鼻孔溃疡及坏死、创伤性喉炎、创伤性食道静脉曲张破裂、食管炎、食管狭窄等。因此,认识胃管引流的重要性及常见并发症,并在置管、引流期间、拔管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对于临床护理工作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病人的痛苦,增强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胃管引流并发症护理

鼻胃管是消化内科、腹部外科、神经外科极为常用的引流管,胃管连接负压装置作胃肠减压,为消化道疾病及腹部较大手术的术前准备,以减轻胃肠胀气,增加手术安全性。术后吸出胃肠内气体和胃内容物,降低压力减轻腹胀,减少缝线张力和切口疼痛,并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减轻和缓解病人的症状,利于炎症的局限,促进消化道功能的恢复。胃管引流还适用于神经外科脑卒中病人的支持治疗,通过导管供给不能进食患者营养丰富的流食,保证机体所需营养物质[1]。

1.临床资料

以腹部外科、神经外科60例行鼻胃管引流的病人,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30-76岁之间。60例病人均出现鼻及咽喉部不适,3例出现严重恶心、呕吐而提前拔管,5例出现鼻粘膜创伤性出血,2例出现呼吸道及肺部感染,1例因管道阻塞胃内容物反流出现食管炎,1例出现创伤性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2.胃管引流的并发症

2.1咽喉部不适及呼吸道感染

胃管的刺激常常会引起咽喉部不适并干扰鼻腔通气,患者被迫用口呼吸引起口咽部干燥;会影响咳嗽造成痰液积聚形成气管炎,并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腮腺炎、肺部感染等。

2.2体液丢失及电解质紊乱

胃管引流可导致大量的消化液丢失,使CL-H+K+减少。如胃管插至幽门以下的消化道,或有胆汁、胰液逆流,也可产生Na+减少。如不及时加以补充可导致水、电解质紊乱。

2.3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及胆汁返流,并可引起食管炎、食管狭窄、食道粘膜糜烂,甚至出血。

2.4鼻孔溃疡及坏死

若胃管长期放置于一侧鼻孔不改变胃管的位置,会压迫该侧鼻腔粘膜或软骨,从而引起鼻孔溃疡及坏死。

2.5创伤性损伤

鼻粘膜创伤性出血、创伤性喉炎、声音嘶哑、创伤性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

2.6其它少见的并发症有鼻窦炎、中耳炎、导管打结不能拔出、与环状软骨相对的食管或咽部压迫坏死、咽后壁及喉部感染、脓肿等。

3.胃管引流的护理

3.1插胃管时的护理

首先向病人解释胃肠减压的重要性和插管时的配合及注意事项,以减轻病人的思想顾虑和恐惧心理取得病人的合作。病人去半卧位,头转向一侧,将鼻孔擦净;选择合适的管壁光滑、软硬度适中的鼻胃管,用液体石蜡润滑胃管前段,沿一侧鼻孔缓缓插入,神志清醒的病人嘱病人张口呼吸,到咽喉部时嘱病人作吞咽动作,随病人的吞咽动作将胃管送入45-55cm(相当于自耳至鼻再至剑突的长度),昏迷患者以30-50°的软枕垫在后颈部或用手轻轻托起患者的头部在进行置管。如插管过程中病人出现恶心应暂时停止,嘱病人作深呼吸随后快速将管插入以减轻病人的不适。

3.2插管后的护理

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通常采用的方法:“抽、听、看”。(1)看鼻胃管是否盘在口中,看是否达到所需长度;(2)用空注射器抽吸胃液;(2)将听诊器放于病人胃部同时用注射器向胃内注入10ml空气,可听到气过水声。

妥善固定胃肠减压装置,防止变换体位时胃管牵拉加重对咽喉的刺激,防止胃管的体外部分受压或折叠影响胃肠减压效果。胃管固定要牢固,防止移位、脱出或患者自己擅自拔除,尤其是外科手术后的胃肠减压。胃管一般放置于胃肠吻合的远端,如果固定不牢固一旦脱出再重新下管时可能损伤吻合口而引起吻合口瘘。

保持胃管通畅,必要时用生理盐水10-20ml冲洗胃管,以保持管腔通畅维持有效负压。必须经胃管注入药物时,应将药片研碎调水后注入,并用温水冲洗胃管。注药前应用注射器将胃内容物抽净,注药后夹管30分钟再连接负压装置,以免将药物吸出影响疗效。

3.3观察引流物的颜色、性质及量,并记24小时引流总量

观察胃液的颜色判断是否有出血和吻合口瘘,如有异常立即通知医生。胃液过多应及时补充液体记电解质溶液,一般情况下胃肠减压者每日补液量应在2000ml以上,防止脱水及电解质平衡失调。

3.4观察胃肠功能的恢复情况

胃肠减压期间一般要禁食禁水,胃肠功能的恢复是拔除胃肠减压的有效指针。腹部外科手术后容易引起肠麻痹,应于手术后12小时鼓励患者床上翻身,病情许可24小时后下床适当增加活动量有利于肠功能的恢复。观察患者肠鸣音是否恢复,肛门是否排气,有无腹部胀痛。

3.5鼻腔、咽喉部及口腔的护理

经常评估病人的口腔粘膜有无损伤、溃疡、感染及咽部不适等情况。保持口腔清洁,每日给口腔护理早晚各一次,清醒能适当活动的患者嘱其漱口。嘱患者勿张口呼吸防止口唇干燥,必要时用盐水纱布覆盖。定时清洁鼻腔,避免胃管压迫鼻腔粘膜和。

3.6呼吸道的护理

保持病室的温度和湿度。一般温度为18-20°、湿度为50%-70%。协助病人翻身拍背、做深呼吸,嘱病人有效咳嗽咳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是给口含润喉片或超声雾化吸入以保持呼吸道的湿润,稀释痰液易于咳出。

3.7拔管时的护理

通常情况术后48-72小时肠蠕动逐渐恢复,如肠鸣音恢复、肛门有排气、无腹胀即可拔出胃管。拔管时先将负压吸引装置与胃管分离,捏紧或反折胃管末端,嘱病人屏气缓慢往外牵拉,当胃管前端近咽喉部时,快速经胃管拔出以减少刺激。拔除胃管后妥善处理胃肠减压装置。协助病人漱口,擦净鼻孔及脸部,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

4.小结

鼻胃管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鼻胃管置入是护士的基础护理操作之一,但同时也是有创的危险操作,护士操作的熟练程度将直接影响鼻胃管引流的成功率,也是造成患者痛苦和满意度下降的重要原因。护理人员熟练掌握胃管引流的正确应用和护理,达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病人的痛苦的目的;加强患者和家属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讲解放置的目的、方法、时间、异常情况和后果,减少患者和家属的紧张、恐惧和不安,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合作意识[3],让病人安全、舒适的度过胃管引流的治疗时期。同时也是提高信任度,增强良好护患关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白继荣主编.《护理学基础》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220.

[2]张会君,李霞.鼻胃管置管失败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5A)58-59.

[3]郭桂芳,姚兰主编.《外科护理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