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球蛋白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8-18
/ 1

免疫球蛋白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郑凤娟李煌

郑凤娟李煌吉林省舒兰矿业集团(公司)总医院(吉林舒兰132602)

【摘要】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

方法将临床确诊的80例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免疫球蛋白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病情分度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均视病情给予抗感染、平喘,合并心力衰竭者给予强心、利尿及吸氧,镇静等支持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静脉用人免疫球蛋白400mg/kg,每日一次静点,连用3—5天。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哮鸣音消失天数、心力衰竭纠正天数、平均治愈天数疗效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P<0.01,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应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本病显示疗效显著,明显缩短了本病疗程,而且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毛细支气管炎

[中图分类号]R5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0)8-0022-01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一种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流行面广,发病率高,常见于2岁以内,尤以2—6个月婴儿为多。其临床症状如支气管肺炎,咳嗽与喘憋同时发生为本病特点,但喘憋更为突出,重者易并发心力衰竭甚或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本病对婴幼儿的生命健康构成很大威胁。病死率约1%。我院采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毛细支气管炎4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病例来源于2006年2月至2009年1月在我院住院病例64例门诊病例16例的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年龄2个月至2岁,其中男36例,女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治疗组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者36例,对照组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者32例。治疗组伴有发热者5例,对照组伴有发热者4例。两组病情分度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临床表现:80例均符合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主要表现为咳嗽.喘,并以喘憋为突

出表现,伴有发热者9例,均为中低度发热,最高体温为38.3℃。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者68例,伴有烦躁,紫绀,尿少,心率增快超过160次/分,呼吸增快超过60次/分,肝脏肿大等心力衰竭指征。

1.3治疗方法:两组均应用青霉素,病毒唑抗感染,氨茶碱、地塞米松及雾化吸入平喘,合并心力衰竭者应用毒毛旋花子甙K强心,速尿利尿减轻心脏负荷,及吸氧,镇静等支持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静脉用人免疫球蛋白400mg/kg,每日一次静点,连用3—5天。

1.4疗效观察见下表:两组资料均值比较用t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病人治疗结果比较

讨论

毛细支气管炎主要由病毒感染,最主要最常见的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其他为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肠道病毒、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在我国不但每年有散在流行,而且还曾引起多次大规模爆发流行,目前无特效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病变部位主要在直径为75—300um的气道。早期即出现毛细支气管纤毛上皮坏死,粘膜下水肿,管壁淋巴细胞浸润[1]。平滑肌痉挛,细胞碎片及纤维素全部或部分阻塞毛细支气管,小气道气流阻力显著增加。出现广泛肺气肿及斑点状肺不张。由于肺气肿及胸腔压膨胀压迫腹部,常影响吮奶及饮食。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呼吸暂停、呼吸衰竭、严重的失代偿性酸中毒、严重脱水等。其感染的机制一方面与病原体的直接侵犯有关,另外其免疫学机制近年来发现与支气管哮喘存在类似,即TH1/TH2亚群功能失调,细胞因子分化异常,这些细胞因子的变化在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应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本病使其哮鸣音消失天数、心力衰竭纠正天数、平均治愈天数均显示疗效显著,其机制与免疫球蛋白可增强机体免疫力,能抑制微生物在呼吸道上皮附着,减缓病毒繁殖,是粘膜重要屏障,对某些病毒、细菌和—般抗原具有抗体活性,是防止病原体入侵机体的第一道防线,从而促进疾病恢复有关,另外其良好的治疗效果可能与其可调节免疫,从而间接调节TH1/TH2亚群功能失调有关。对缓解喘憋,改善呼吸起到立杆见影的效果,而且使心力衰竭得以更快的纠正,明显缩短了本病疗程,大大减少了患儿的疾病痛苦,而且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薛辛东.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