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药物降温法在儿童上呼吸道感染致发热治疗中的应用对比及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3-13
/ 1

四种药物降温法在儿童上呼吸道感染致发热治疗中的应用对比及护理体会

邓亚军徐支南

邓亚军徐支南(重庆三峡中心医院404000)

【摘要】目的:探讨四种药物降温法在儿童上呼吸道感染致发热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240例因上呼吸道感染致发热的患儿分为4组,分别用四种药物降温法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特点。结论:针对患儿具体情况合理选用药物降温方法,对及时控制症状,减少并发症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药物;降温法;儿童;发热;应用

【中图分类号】R72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9-0280-02

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童常见疾病,往往引起患儿不同程度的发热,甚至会因高热而引起惊厥,出现严重并发症。常用的降温法为药物降温法及物理降温法,我院儿科常采用的药物降温法为:肌肉注射复方氨林巴妥、安乃近鼻粘膜给药、口服泰洛林、直肠给双氯芬酸钾栓四种方法。笔者将这四种药物降温法在儿童日间病房的应用进行对比,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有针对性的治疗、观察及护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在我院儿童日间病房治疗的上呼吸道感染致发热患儿240例,年龄3/12岁至14岁。

1.2方法:每月在我院儿童日间病房随机抽取因上呼吸道感染致发热的患儿20名,每5人为一组,分为四组,分别采用肌肉注射复方氨林巴妥、安乃近鼻粘膜给药、口服泰洛林、直肠给双氯芬酸钾栓这四种药物降温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特点。

2结果

2.1肌肉注射复方氨林巴妥组降温情况:该组共计60名患儿,有41人于用药后30至60分钟内体温降至正常,其余19人为联合直肠给双氯芬酸钾栓降温后,体温降至正常。

2.2安乃近鼻粘膜给药组降温情况:该组共计60名患儿,有49人于用药后20至30分钟内体温降至正常,其余11人为联合直肠给双氯芬酸钾栓降温后,体温降至正常。

2.3口服泰洛林组降温情况:该组共计60名患儿,有20人于用药后30至60分钟内体温降至正常,其余40人为联合肌肉注射复方氨林巴妥、安乃近鼻粘膜给药、直肠给双氯芬酸钾栓等其他三种方法药物降温后,体温降至正常。

2.4直肠给双氯芬酸钾栓组降温情况:该组共计60名患儿,均在10至15分钟内体温降至正常。

3讨论

四种药物降温法的作用原理及治疗特点:

3.1肌肉注射复方氨林巴妥降温法:复方氨林巴妥的主要成分为氨基比林及安替比林,主要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恢复体温调节中枢感受神经元的正常反应性而起退热作用。5岁以下的患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若出现高热或超高热状况在短时间内不能控制,极易发生高热惊厥,而肌肉注射给药法较静脉给药及粘膜给药吸收慢,致该降温方法不能在短时间内发挥作用;同时2岁以下婴幼儿臀大肌发育不良,肌肉注射易导致局部产生硬结不易吸收。因此低年龄段婴幼儿不宜用此方法降温。

3.2安乃近鼻粘膜给药降温法:安乃近为氨基比林与亚硫酸钠相结合的化合物,解热、镇痛作用较该氨基比林快而强。该降温法的特点是无创、药物发挥作用快;缺点是药物经鼻腔滴入,易导致患儿呛咳、哭闹不止、不予配合,致药物剂量不准,降温疗效无法保证。

3.3口服泰洛林降温法:泰洛林的主要成分为对乙酰氨基芬。该降温法适用于低热至中度发热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对高热及超高热患者的处理必须与其他药物降温法配合应用。

3.4直肠给双氯芬酸钾栓降温法:双氯芬酸钾栓为脂肪性基质制成的乳白色栓剂,由肛门塞入,通过直肠粘膜吸收,主要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产生镇痛、抗炎、解热作用。该降温法与其他三种药物降温法比较,药物剂量准确,降温效果快速、副作用小,患儿无痛苦感,家长易接受,尤其适用于高热及超高热患儿的降温,值得在临床推广。但该药目前无2岁以下患儿用剂型,减量使用易导致剂量不准。

4护理体会

4.1严密观察降温情况及病情变化:发热患者使用退热剂后体温变化很快,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及病情变化,及时为其补充体液及能量,防止体温骤降、大量出汗导致其虚脱,或由于降温效果不好患儿体温继续攀升致高热惊厥。

4.2合理选用降温方法,对及时控制症状,减少并发症有积极作用:医护人员要结合四种药物降温法的降温特点及疗效,针对患儿的具体情况选用安全有效的降温方法,多种药物降温法联合应用要注意药物的半衰期,防止药物蓄积引起不良反应;药物降温的同时配合温水擦浴、沐浴等物理降温法,方能达到最佳疗效,及时控制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4.3加强基础护理,及时更换汗湿衣物,防止患儿再次受凉;解释发热原理,作好家属心理疏导,使之配合治疗。

4.4护理操作要点

4.4.1直肠给双氯芬酸钾栓时,将药栓涂上消毒石蜡油,戴上薄膜指套后轻轻旋转塞入,防止损伤直肠粘膜。

4.4.2安乃近滴鼻时,一手控制住患儿头部使其头向后仰,另一支手用注射器轻轻滴入药物,使药物进入后鼻腔通过鼻粘膜吸收,防止进入口腔造成药液浪费,致剂量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