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门诊治疗高血压的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5-15
/ 2

社区门诊治疗高血压的效果评价

华萍

上海市奉贤区庄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415

【摘要】目的:分析社区门诊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社区医院门诊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48例高血压患者,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分为甲组和乙组各74例。甲组患者使用硝苯地平治疗、乙组患者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安全性。结果:乙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甲组,对比差异结果显著(P<0.05);乙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甲组,差异同样显著(P<0.05)。结论:社区门诊治疗高血压过程中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的疗效更好、安全性相对更高,值得应用。

【关键词】社区;硝苯地平;苯磺酸氨氯地平;高血压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对全身器官和组织造成较大的伤害。通过药物控制血压是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目前,临床中应用的高血压治疗药物种类较多,作用途径、效果、使用方法等各不相同,选择合适的药物及方案开展治疗对于改善患者健康水平意义重大【1】。社区医院是控制高血压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阵地,加强社区门诊治疗的在疾病控制中具有关键作用。本文探讨社区门诊使用不同药物对于高血压的治疗效果,现总结方法与结果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社区医院门诊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48例高血压患者,均为有居民健康档案的社区居民,所有患者均满足《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相关标准【2】,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分为甲组和乙组各74例。甲组男性患者有42例、女性32例;年龄最小为36岁、最大为76岁,平均为(51.4±7.8)岁。乙组中男性44例、女性30例;年龄最小为35岁、最大为78岁,平均为(52.2±7.9)岁。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甲组患者使用硝苯地平治疗,给予患者硝苯地平片口服,每次10mg、每天3次;乙组患者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进行治疗,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口服,每次5mg,每天1次。两组均以3个月作为一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进行观察和对比。

1.3评价指标

1.3.1临床疗效显效:治疗后患者的舒张压下降到正常水平或者降低20mmHg以上;有效:患者舒张压下降10-20mmHg之间,但是未达到正常水平;无效:治疗后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较小,包含病情加重的案例。

1.3.2用药安全性结果对比甲乙两组患者用药后水肿、头晕、恶心、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4数据处理

本文中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和处理,统计学分析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通过t值检验。P<0.05提示甲组和乙组患者的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甲乙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甲组74例患者中,通过硝苯地平片治疗后评价为显效的有41例(55.41%)、有效患者有29例(39.19%)、无效患者14例(18.92%),临床总治疗有效率为81.08%;乙组74例患者通过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后评价为显效的有46例(62.16%)、有效患者有34例(45.95%)、无效患者4例(5.41%),临床总治疗有效率为94.59%。乙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高于甲组,对比组间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甲乙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甲组74例患者中发生水肿的患者2例、头晕患者3例、恶心1例、低血压患者2例、面部潮红患者2例,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51%;乙组患者中发生下肢水肿和头晕各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0%。对比两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高血压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的特点,也是众多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做好血压控制是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健康的重要手段。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是我国基础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3】,以社区为单位做好高血压患者的控制与治疗具有较高的价值。本次研究以社区门诊作为单位,对高血压患者开展治疗工作。选择硝苯地平与苯磺酸氨氯地平分别对患者进行治疗,硝苯地平在临床中的使用率较大,能够改善冠状动脉血流,但是可能引发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4】,尤其是长期用药可能产生各种不良反应;苯磺酸氨氯地平属于新型的钙离子拮抗剂,口服吸收率可达85%以上,具有很高的生物利用度,药物的半衰期约为10个小时【5】,能够长时间控制血压的稳定,且安全性较高。本文结果提示,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好,用药期间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高好的疗效与安全性,对比硝苯地平片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值得在社区门诊中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晓兰.内科门诊高血压患者发病及治疗情况调查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8):1379-1379.

[2]张瑞佳,郁敏.社区门诊非洛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83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1):78-79.

[3]吴明珠.社区门诊非洛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83例临床分析[J].心理医生,2015,21(8):97-98.

[4]姜博,李镒冲,张梅等.社区健康管理对高血压患者门诊及药店购药费用的影响[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6,37(2):248-253.

[5]郑轶玲,华思敏,戴俊明等.社区慢性病患者治疗满意度及服务利用状况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9):2153-2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