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阴止血方联合西药治疗肺结核咯血的症状改善情况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1

滋阴止血方联合西药治疗肺结核咯血的症状改善情况分析

邱峥

邱峥

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中西医结合科710100

摘要:目的:研究滋阴止血方联合西药治疗对肺结核咯血患者症状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时间为2017年2月-2018年2月,研究对象为于我院接受治疗的42例肺结核合并咯血患者。按照患者就诊先后顺序,将42例患者分别成立两组,对照组21例与实验组2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西医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实施滋阴止血方联合西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变化。结果:经对比,实验组患者咯血明显减少时间以及停止咯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结核合并咯血患者应用滋阴止血方联合西药进行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其康复。

关键词:肺结核;咯血;中西医结合;症状改善

肺结核合并咯血为肺结核严重并发症之一[1],分为轻度咯血和大咯血两种情况,多数患者为轻度咯血,如未采取及时有效治疗,随着该病的持续性发展,可导致其发生大咯血症状,且引发患者肺部发生继发性感染,短时间内还会发生失血性休克[2],甚至死亡,因此,应给予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中医认为该病属“肺痨”范畴[3],主要原因为患者正气不足,气血亏虚、阴精耗损所致,因此,应在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益气养阴、补益气血等中药配合治疗。本次研究,皆在探讨滋阴止血方联合西药治疗在肺结核咯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做如下阐述。

1.1一般资料

本次样本选取时间为2017年2月-2018年2月,将于我院接受治疗的42例肺结核合并咯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n=21)与实验组(n=21)。对照组21例患者中男13例,女8例,最大年龄为70岁,最小年龄为42岁,平均年龄为(56±1.6)岁;实验组21例患者中男12例,女9例,最大年龄为69岁,最小年龄为41岁,平均年龄为(55±1.6)岁,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基本均衡(P>0.05),可以开展临床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西医常规治疗,对患者实施吸氧、抗感染、镇静以及止咳、增强免疫等基础治疗,同时,给予患者肌内注射0.25g的止血敏进行治疗,每天两次。另将10U垂体后叶素与浓度为5%的500mL葡萄糖注射液勾兑,给予患者静脉滴注,每天一次,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实验组患者实施滋阴止血方联合西药治疗,方法为:①西药治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②给予患者我院自制滋阴止血方进行治疗,组方:熟地黄、生地黄、沙参各20克,玄参、麦冬、白术、白及、百部、仙鹤草、侧柏叶各15克,百合30克,阿胶12克(烊化),三七粉(冲服)、川贝母(冲服)各6克,甘草3克,将其用水煎,每日一剂,分早、晚服用,持续治疗半个月。如伴盗汗症状则加小麦、煅牡蛎各30克,五味子10克;如伴气虚症状则加太子参20克;如伴色黄且粘稠痰液则加鱼腥草15克。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咯血明显减少时间以及停止咯血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核实无误后将其输入SPSS14.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应用n(%)描述,组间经x2检验,计量资料(年龄)应用(x±s)描述,组间经t检验,差异P<0.05时,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咯血明显减少时间以及停止咯血时间对比

经对比,实验组患者咯血明显减少时间以及停止咯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为两组患者咯血明显减少时间以及停止咯血时间对比(x±s)

3讨论

肺结核合并咯血为临床常见急症,且该病为肺结核后期症状,因失血会导致患者发生失血性休克、窒息等严重情况,因此,应给予患者实施有效止血措施,改善其临床症状。目前,临床上对肺结核合并咯血患者的治疗方法主要为西药治疗与中医治疗,中医认为,引发该病的原因多由于患者气血亏虚,使其外感“痨虫”所致,因此,应以益气养阴、补虚培元为治疗原则。本次研究,通过对肺结核合并咯血患者应用滋阴止血方联合西药进行治疗,结果发现,实验组患者咯血明显减少时间以及停止咯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且该结果与其他同类报导结果一致,因此说明,滋阴止血方联合西药治疗对肺结核合并咯血患者止血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王少锋.滋阴止血方加减治疗肺结核急性大咯血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6,31(05):646-648.

[2]周颖,戈国亮.滋阴止血方治疗肺结核急性大咯血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6,31(03):334-336.

[3]刘香臣.滋阴止血方加减辅助西药治疗肺结核大咯血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07):1262-1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