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课外阅读成为课外负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1-21
/ 1

不要让课外阅读成为课外负担

李建红

河南省林州市城郊乡刘家街学校李建红

吕叔湘先生也曾经说过:“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阅读。”可见,多读书能提高语文能力是古往今来人们的不谋而合。因为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使他们具备了较广阔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能力,当新的学习内容呈现在面前时,他们就会比别的学生学得好、学得快。由此可见,阅读是语文之本,是托起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最主要支柱;阅读是学习之母、教育之本,现代社会读的能力要求和运用远远多于作文;阅读是成人之源、树人之本,素质教育要以人为本,首先必须搞好阅读。而课外阅读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1课外阅读的现状

基于以上这些原因,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学校也努力倡导学生多读课外书,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布置了一些读书任务,然而却时常遭遇尴尬:

1.1家庭读书环境差,缺少适合学生的阅读书籍。部分家庭对孩子的课外阅读不够重视,却没有意识到应该给孩子买一些书籍;有的家庭因为经济能力无法经常给孩子买书。有的学校图书室藏书量少,书籍陈旧。这些都是造成孩子阅读资源稀少单调的原因。另外,读书的环境也不够理想,尤其是家庭的读书氛围不浓,上网、游戏、麻将成了家长的娱乐爱好,不能静下心来陪孩子看看书,交流交流读书的心得。所以,学生课外知识贫乏,分不清天文、地理、历史……再次,由于升学指挥棒的作用,许多教师和家长都着眼于考试分数,学生课业负担重,无暇看书。

1.2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缺乏细读、研读的良好心理。良好的读书习惯是学生读好书的前提。可是,我们在引导孩子读书的时候,是否教会他们正确的读书方法和良好的读书习惯呢?拿到一本书,胡乱地翻一遍,没有用心去品读,也不能做到边读边思,边读边写,结果什么也没有记住。甚至看完一本书后,连作者、主要人物都说不出。这种阅读对学生又有什么效果呢?

1.3阅读爱好的偏向,使学生的阅读范围狭窄,造成知识面的限制。在阅览室,我们发现这样一种现象:连环画书架前气氛活跃,文学书架前无人问津。由于学生性格的差异,对书籍的选择有一些倾向。像男孩子比较喜欢科普类的、侦探推理、探险游记类的,女孩子喜欢读校园小说、童话故事等。长期以往,学生的知识结构会不合理,影响了他们今后的学习。另外,学生阅读的书籍内容不适,阅读的心理年龄不成熟,有些学生很少读名著,还在阅读低年级的童话故事,甚至热衷于看漫画等文字极少的书籍。

1.4把课外阅读作为一种任务硬压给孩子,造成压抑的心理环境,影响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使课外阅读成为负担。兴趣是阅读的不竭动力,丧失了兴趣,阅读就成为了一种枯燥的机械的行为,孩子的自主汲取就会受到影响,阅读的成效会大打折扣。

2减轻学生阅读负担,让学生爱上阅读

2.1关于课外阅读,那就是要尽量读整本书、整篇文章。有些同学为了尽快提高语文水平,提高写作能力,读书读得太焦急,只想在书中找对自己作文有用的句子,有的则急着看故事的结局,结果很少耐心地读完一部书、一篇文章。岂不知对于写作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整体感、要注意整体的结构和布局。只有一些好句子是成不了好文章的。书的趣味往往在于你不能一下了就看出结局,急于看结局反而看不出趣味来了。这也是一种思维形式和工作作风的训练。什么事都不是一下子就能干成的。越是大事、越是重要的事,就越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要有耐心、有毅力、重视过程。你对—本书感兴趣,就不要慌慌张张地读,就要慢慢地品出点味道来,就会感到老师在语文课上讲的那些不是没有任何用处了。语文老师讲得最成功的那些课就是帮你品作品的味道的。要对你读的书有更深刻的理解,也得多少那样想一想。你感到好的诗,好的段落,不妨背下来,不妨抄在日记里,不妨在日记里写写感受和感想。当然,这得是在你愿意这样做的时候,谁也不能强迫你。

2.2课外阅读要自由。课外阅读是自由的阅读,一定读什么或一定不读什么就不由别人来规定,而要由自己按照自己的兴趣来定。为什么要按自己的兴趣来定?因为只有自己感兴趣的,自己才爱读;自己爱读,才不用家长、老师督促,才会主动读,才会自己抽时间读,读起来才专心。过去我们只重视课堂教学,对“兴趣”总是不重视。实际上,“兴趣”这个东西是非常重要的。人的兴趣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就建立在“知”与“不知”之间。已经熟悉的、别人不说也知道的,不会感兴趣;根本不能了解的、根本看不懂的,也不会感兴趣。令人感兴趣的,是那些不熟悉或不很熟悉、不知道或知道得不清楚的东西,这样的文章和书籍读起来很轻松,又能获得新知或新鲜的感受。但不论是复习旧的还是获得新的,都没有感到多么费力气,精神上是愉快的,身体也不受损害。

2.3变“阅读”为“悦读”。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带给学生的不仅仅只是字符、词语等知识,更是心灵的沟通、视野的开阔,能带来一种特殊收获的快乐。学生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即通过阅读来认识到书本能给自己带来快乐、解脱、知识和喜悦。最终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人的动力。为了快乐而阅读,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是在浪费时间。让学生津津有味地阅读,在阅读中快乐。心灵的力量,永远是文学最美丽的甘露,通过阅读能使学生从书里找到作家从心灵里流淌出来的文字、趣味和情感及种种体验。阅读能使学生懂得雅致和怜悯,能使学生变得幸福和快乐。阅读的魅力只有在阅读中才能体味。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读书和思考。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语文教师更应该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鼓励学生力排众议、标新立异。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的质量,才能真正变“阅读”为“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