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滕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李庆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7-17
/ 2

浅析滕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李庆坤

李庆坤

山东省滕州市规划局山东滕州277599

摘要:中国是一个具有5000年历史文明的古国,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自成体系的文化延续至今,从未间断,在许多领域都反映出历史的传统。城市是社会文明的集中体现,历史城市以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脉络,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在中国广阔的疆域内,保存了许多历史城市,这是先人们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保护好这些遗产是我们的神圣职责。

关键词:名城保护;意义;方法

1引言

城市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晶。保护与合理利用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世界各国发展的战略方向。

历史文化遗产体现了城市的形象,对优化城市品质,提升城市吸引力和知名度,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规划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进行综合研究,科学合理的保护各类历史文化遗产,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与历史文化的沟通与交流,在重视历史环境保护的国际潮流影响之下,历史名城保护规划的思想在我国领导和专家的头脑中逐步形成。在此基础上一些专家向国家呼吁,指出只保护单个文物古迹和古建筑是不够的,应该从城市整体上采取保护措施,但也不是所有的历史名城都要进行全面保护,要选择重点。

1982年,我国选定了24个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作为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加强保护。此举标志着我国的文化保护遗产制度开始从1949年的建立走向成熟。自此,我国在1986年、1994年又先后公布了第二批、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截至2007年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总数累计达109个。

2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演变与发展的趋势

2.1国外历史名城保护思想的演变

从国外文物保护思想的变化情况看,文物保护的认识在不断扩大,开始仅保护可供人们欣赏的建筑艺术品,继而保护各种能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见证物,再进而保护与人们当前生活还戚戚相关的历史街区以至整个老城区。再至后来从物质环境的保护,进化到其社会经济结构与功能的全面振兴,保证历史环境在城市肌理中长期存在可能性。我们应该借鉴这种可持续的保护—振兴策略,通过合理而必要的保护、修复与整治措施,将景观特色、传统文脉与文化内涵嫁接到新的城市社会经济基础之上,从而获得新的发展动力。

2.2我国历史名城保护思想的演变

在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同样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与演进,从单体的保护演进到对自然环境、历史环境、人文环境进行综合性保护的状态。尤其是颁布实施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3滕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背景

滕州市位于山东省南部,北依孔子故里曲阜,南临苏淮重镇徐州,西濒微山湖,东枕沂蒙山,素有“九省通衢”之称,京沪铁路、京福高速公路贯穿南北,大汶河横贯东西。到2007年末,全市总面积1485km2,总人口164.74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42.03km2,人口约39.1万人,是山东省人口最多的县级市。

滕州历史悠久,古为“三国五邑”之地,素有“滕小国”之称。滕州不仅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而且也是人类科学文化进步的发祥地。考古发掘并命名的北辛遗址,科圣”墨子、“工匠祖师”鲁班、”贤君”“滕文公”,在这块大地上诞生。悠久的历史,造就了滕州浓厚的历史文化,也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使滕州成为一个文化厚重、遗存丰厚的城市。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城乡星罗棋布的滕州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53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3处,枣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8处。

4保护规划面临的问题

4.1对名城保护的认识不足

漠视历史和传统文化,看重城市建设的新气象,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面临诸多困难。

4.2对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性破坏

旧城改造使滕州老城区格局和历史文化街区遭到巨大破坏,原有的传统历史地段,包括传统民居、历史建筑被拆除。如王家祠堂的西侧小高层住宅,破坏了原有的历史风貌特色;龙泉塔西侧的居住小区破坏了龙泉塔的景观风貌。

4.3文物古迹保护力度不够

滕州市级500多处文物保护单位没有设立界桩,失修、失管,文化遗址被盗掘现象时有发生。文物古迹的保护明前落后与城市建设的步伐,大量建设项目在遗产的保护范围内,文物古迹得不到有效保护。

4.4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保护

随着经济社会的变革、外来文化的影响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滕州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正趋于平淡和消失。

4.5名城保护法律法规不够健全,保护资金短缺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还没有固定的资金渠道来源,缺乏名城保护资金,已成为制约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开展的障碍。

4.6对城市历史文化传统的继承不够

4.7轻自然环境的保护

中心城内的城河、郭河、小清河条3河流绿化带,是孕育和发展历史文化名城的基础,是滕州历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4.8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和保护知识的宣传不够

5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意义

5.1传承历史文化

滕州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遗留了历史时期中宝贵的文化遗产,全市共有文物保护单位53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3处,枣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8处,滕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87处。仅中心城地区,就集中95处,共计123处文物古迹,1处近现代纪念地。

5.2展示城市魅力

历史文化遗产氛围的营造和保护能改善城市的环境,传承历史文化,展示当地特色,创造生动的城市形象,有利于形成充满活力的文化内涵和良好的精神风貌,起到提升城市形象的作用。滕州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这样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使滕州具有独特的城市特色。而这种城市特色越突出,影响的区域就越广,城市的魅力越强,影响力就越强。

5.3提高城市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质

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作用还体现在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历史唯物史观、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上。当人们了解到生活在这里的祖先所创造出来的文明,先人劳动和智慧结晶所表现出来的创造力和取得的成就时,必然会激起人们强烈的爱家、爱国热情。同时,妥善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将会大力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和城市人居环境面貌。这不仅是所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对于生活在这样一个悠久的城市中的居民的愿望。

6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方法

6.1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要遵循一定的保护方法

从城市总体角度采取综合措施,确定合理的城市发展战略,积极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确定城市合理布局,开发新区,保护老城区。分区控制建筑高度,保护老城区空间秩序。做好城市设计,延续风貌特色。另外,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根据不同特点采取不同方式。对于文物保护单位,要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保存历史的原貌和真迹。对于代表城市传统风貌的典型地段,要保存历史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对于历史文化名城,不仅要保护城市中的文物古迹和历史地段,还要保护和延续老城区的格局和历史风貌。

6.2政府参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在城市现代化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城市采用现代技术,追求工业的发展和大规模的城市建筑群,大量的工业企业和现代化的建筑群拔地而起的同时,却导致了城市千篇一律,没有城市本来的特点。所以,解决这样的问题,必须政府带头进行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同时,进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当地的历史文脉,突出城市特点,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6.3社会积极参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是政府的行为,社会也要参与进来,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保护和监督。必须致力于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知识以及其意义,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营造全民参与保护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让更多的人在日常生活、旅游休闲时参与到保护文化遗产中,把有形的物质和无形的精神代代相传,绵绵不息,并且使当地人民从中得到最大的实惠。社会上的力量包括一些著名企业,在获得利润回馈社会的时候,投向文化遗产的保护,向文化事业包括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事业,包括民间的博物馆、民间的文化馆。在这期间,政府应制定一系列的政策鼓励企业向文化投资。

7结语

作为一名城市规划工作者,从滕州的保护经验中不难看出,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中,要加强文化修养,要了解一个地区、一个城市发展的历史,要全面看待建设与保护,发展与继承的关系,对自身专业负责,对城市负责,对文化历史负责。

参考文献:

[1]王景慧,阮仪三,王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规划[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1-2,14-16.

[2]冯骥才.手下留情——现代都市文化的忧虑[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48—49.

[3]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第二版)-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一种整体性方法[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293-306.

作者简介:

李庆坤,(1980-)男,山东省滕州市规划局,毕业于山东建筑大学,工程硕士(城市规划与设计方向),注册城市规划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