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36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护理

孔二芳朱丽丽李芳刘恩霞

孔二芳朱丽丽李芳刘恩霞(兰考东方医院475300)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9-0365-02

【摘要】目的总结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有效临床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间收治的36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同时给予综合治疗及强化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综合护理,观察临床效果。结果3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均经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给予综合治疗及强化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综合护理,32例临床治愈出院,4例好转。结论通过对老年COPD患者采取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减轻了家庭负担。

【关键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临床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老年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该病病程长,久治难愈,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肺心病,呼吸衰竭等,死亡率较高,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我科共收治COPD患者36例,通过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临床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男20例,女16例,年龄60-86岁,平均73岁,病程4-20年。所有患者均符合COPD的相关诊治标准,入院时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胸闷,气短及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其中合并有肺心病19例,高血压,糖尿病病12例,冠心病5例。

1.2护理

1.2.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节律,频率,呼吸快慢和深浅度变化可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及用药治疗后的效果。由于慢性肺心病患者呼吸功能障碍,换气功能受阻,从而使机体缺O2和CO2潴留,导致呼吸节律,频率和深浅度均发生改变,致使发生呼吸加快,浅促,急促,鼻翼煽动,辅助呼吸机活动加强等缺O2表现。呼吸表浅急促提示CO2潴留,呼吸节律发生改变提示呼吸中枢功能存在障碍,皮肤,黏膜,口唇,指甲发生紫绀,提示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由于缺O2,CO2潴留,体内含O2量下降,CO2刺激交感神经,使心脏含氧降低,导致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出量加大,心率加快,相对严重缺O2时会进一步,减弱心肌收缩力,使心排出量减少,引发心功能不全,严重者可发生心衰。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神智等生命体征变化,严重缺O2可导致肺水肿发生,颅内压增高,神志恍惚,烦躁不安,谵妄,甚至发生昏迷等。发生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并报告医生[1]。

1.2.2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及时排除积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呼吸通气功能。对咳嗽无力的患者应协助翻身,定时拍背,协助排痰,有节奏地自上而下,由外向内轻轻叩打,使附着于肺泡周围,支气管壁的痰液松动,脱落,易于咳出[2]。做好体位引流。对于年老体弱,排痰效果不佳的患者,应使用吸痰器吸痰,防止呼吸道阻塞。平时鼓励患者多饮水,以湿化痰液,必要时行雾化吸入,稀释痰液易于排出。

1.2.3合理给氧COPD患者多合伴有肺心病,肺心病患者在缺O2的同时常伴有CO2潴留,对CO2的反应性差,呼吸主要靠低氧对周围化学感应器的刺激来维持,若吸入高浓度的O2,可使PaO2迅速升高,从而解除了缺O2对中枢的刺激导致呼吸抑制。所以应维持低流量,低浓度给O2,流量为1-2L/min,浓度<30%,较为适宜。为了提高氧疗效果,湿化瓶内水温应保持衡定,使呼吸道黏膜保持湿化湿润,有利于痰液稀薄,便于咳出,能较好的保持气道通畅。随时观察用O2效果,使SPO2保持在90%以上。

1.2.4用药护理患者应用解痉平喘药物时,应注意输液的滴速及输液的量,防止发生肺水肿。对于有颅内压增高的患者更应该严密控制输液的量及病情观察。输注强心利尿药物时,应先数脉搏,低于60次/分,不予给药。

1.2.5一般护理保持病房环境安静,整洁,舒适,室温维持在18-20度,相对湿度55%-60%[3],为住院患者提供一个优良的就医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每日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经常更换被褥床单,保持清洁,每日用紫外线消毒病房,防止交叉感染。呼吸困难的患者要绝对卧床休息,减少体内耗氧量,减轻缺氧症状,选择舒适体位,如半卧位,高枕卧位。对老年人患者的生活起居应有专人照顾扶持,并限制探视和谈话时间,以保证患者的休息,减少各种易导致疲劳的因素。

1.2.6饮食护理因年老体弱久病,体内能量消耗,丢失大,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根据病情需要及时添加体内所需钾,纳,氯,钙,防止发生电解质紊乱。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嘱患者排便时禁止用力,以免增加心脏负担。

1.2.7心理护理由于老年COPD患者病程较长,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承受着巨大的身心痛苦,容易产生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心理,不利于治疗的进行。护理人员应在患者入院时向其介绍医院的环境,消除其陌生感,并向他们讲述COPD的病因及临床治疗方法,消除其对治疗的恐惧感,以便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多关心,关爱老年患者,主动与其交谈,消除护患间的距离感,安慰鼓励患者,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1.2.8皮肤与口腔护理对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患者,要经常更换体位,做到“七勤”防止褥疹的发生,并保持口腔的清洁与湿润,防止细菌的侵入与感染。

1.2.9加强健康教育加强针对性健康教育,使患者自愿改变不良行为,认识到COPD发生原因和危害性,有意识地进行自我保健,坚持治疗,可避免和减缓病情发生,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尤其是老年肺心病患者,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同时指导病人一些有关疾病康复的日常生活的健康行为,从而有利于促进疾病的康复。

1.2.10出院指导出院前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观察病情变化的方法,出现痰液性状的改变,体温升高,咳嗽,憋气加重,夜间端坐呼吸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病情进一步加重。

2.结果

本组36例患者,临床治愈出院32例,好转4例。

3.小结

老年COPD患者在临床治疗方面比较棘手,一方面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身心痛苦,还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工作态度,广泛的医学知识去全方位的服务于患者。良好的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减轻家庭负担。

参考文献

[1]冯晓梅.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5):122-123.

[2]林水平,闫娜娜,李艳.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护理[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158-159.

[3]张文静.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50例的护理提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6):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