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颗粒细胞瘤与卵泡膜细胞瘤临床及MRI特征对比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2

卵巢颗粒细胞瘤与卵泡膜细胞瘤临床及MRI特征对比分析

刘海芬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湖南省直中医医院)湖南株洲412000)

摘要:目的研究对比卵巢颗粒细胞瘤与卵泡膜细胞瘤临床及MRI特征分析,以期有效提高对卵巢颗粒细胞瘤与卵泡膜细胞瘤临床诊断技术水平。方法对来院接受卵巢颗粒细胞瘤与卵泡膜细胞瘤治疗的患者临床及MRI特征,记录患者的年龄、病史、临床症状等情况,详细记录患者肿瘤的具体位置、形状、大小,对比分析肿瘤质地、信号强弱及人体的腹腔的积液等MRI具体情况,对记录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患者的病例腹腔中的肿瘤包块、阴道流血成不规则、经期紊乱、患者的子宫明显增大、子宫的内膜出现异常、患者出现子宫肌瘤、腹部疼痛、体重降低等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将年龄按绝经后患者的年龄≥30岁至绝经、绝经及年龄<30岁,进行分段细化后再次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绝经后患者的年龄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颗粒细胞瘤与卵泡膜细胞瘤临床的表现情况对比没有明显的差异,情况基本相似,但是卵巢颗粒细胞瘤在临床中发生年青化的趋势,与卵泡膜细胞瘤临床相比,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的年龄比卵泡膜细胞瘤患者年龄偏小。卵巢颗粒细胞瘤与卵泡膜细胞瘤两组MRI情况相似度较大,但是大部分卵巢颗粒细胞瘤的囊实性型号不规律,不均匀。

关键词:卵巢颗粒细胞瘤;卵巢卵泡膜细胞瘤;MRI特征;对比

卵巢颗粒细胞瘤是一种单纯由颗粒细胞构成或者在纤维卵泡膜样间质背景下颗粒细胞的性索间质类肿瘤,这种症状的病情在我国临床上发病率较低,属于低发病例。卵巢卵泡膜细胞瘤是一种源于卵巢性索间质的特殊间胚叶组织向卵泡膜细胞被分化而引发的肿瘤。卵巢颗粒细胞瘤与卵泡膜细胞瘤两者都是性索间质类肿瘤,两者均可有卵泡膜成分,为此,在临床的影像表现中容易出现混淆的情况发生,而在病理学上卵巢颗粒细胞瘤与卵泡膜细胞瘤两者的情况完全不同,卵巢颗粒细胞瘤属于较低的恶性肿瘤,如果在早期及时治疗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若晚期治疗则肿瘤容易发生转移和复发的情况,而卵巢卵泡膜细胞瘤在临床中一般表现为良性。且卵巢颗粒细胞瘤与卵泡膜细胞瘤两种症状在治疗方式上存在不同,卵巢颗粒细胞瘤需要需要进行分期治疗,一些患者在术后还必须配合后续的辅助化疗,而卵巢卵泡膜细胞瘤则直接将病灶通过手术摘除,无需后续的化疗。准确诊断两种病症对后续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非常重要的关系。现实中,需要准确诊断出卵巢颗粒细胞瘤与卵泡膜细胞瘤两种症状难度比较大,在临床中一般依靠医师的临床经验与检测仪器对患者进行检查。在我国对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症状报道比较多,而对卵巢颗粒细胞瘤报道不多,更少对两种病症进行比较报道。现将卵巢颗粒细胞瘤与卵泡膜细胞瘤两种症状临床及MRI特征对比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集多家医院从2005—2016年接受的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46例,其中,24例有MRI资料(平扫12例,平扫增强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齐全;同时选择具有资料齐全MRI(平扫17例,平扫增强5例)的卵巢卵泡膜细胞瘤患者22例;两组患者都被确诊为单侧发病,已经被病例证实。

1.2MRI检查方法

患者MRI检查采用了SIEMENSVerio3.0T超导MR成像系统。患者的扫描范围为从髂总动脉分到耻骨联合下缘这一区域。扫描的程序为,横断位,矢状位以及冠状位;而增强扫描则是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快速注射对比剂钆喷酸葡胺后行横断位以及矢状位三期扫描增强,这些扫描的数据均会被仪器所识别和默认。

1.3分析方法

详细记录卵巢颗粒细胞瘤与卵泡膜细胞瘤两组患者的年龄、病史及患者的临床症状、月经情况、子宫有无变化、性激素及肿瘤情况指标、肿瘤大小等情况。MRI图像数据以DICOM3.0格式到出数据,并且建立完整的图像库。让两名具有丰富经验的护士在不只情况的前提下,运用DICOM软件将记录的图像数据读取出来,分组观察分析,遇上意见不一致时,需两个人达成一致意见,详细记录肿瘤的质地、信号、边缘、增强情况、腹腔是否有积液以及是否有肿大淋巴结。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或者Fisher精确概率法;计量的资料先行正态性检验,然后,依据检验的结果进行选择检验或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成年人卵巢颗粒细胞瘤40例,未成年人卵巢颗粒细胞瘤6例。46例的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于22例卵巢卵泡膜细胞瘤患者的年龄特点,两者患者的绝经后的年龄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是意义(P<0.05),由此可知,绝经后的卵巢卵泡膜细胞瘤患者相对来说年龄较大。其他年龄阶段的患者所占患病率之间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临床的对比观察发现,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子宫内膜发生病变的危险明显高于卵巢卵泡膜细胞瘤患者。46例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中,合并子宫内膜癌、卵巢囊肿、囊腺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状的患者各1例。22例卵巢卵泡膜细胞瘤中,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状患者3例,子宫内膜癌、卵巢囊肿、囊腺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状的患者各1例。

3讨论

3.1卵巢颗粒细胞瘤与卵泡膜细胞瘤临床上的对比分析,卵巢卵泡膜细胞瘤占卵巢瘤0.5%——1%,大部分为良性的肿瘤,通过手术后患者均恢复良好,除此之外,还有1%——5%患者所患的为恶性肿瘤。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发病年龄段没有固定,也就是在临床中发生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患者任何年龄都有可能发生,但是,在绝经期的妇女中相对来说发病率高些,而青春期前的女孩相对来说发病的几率较低。

卵巢颗粒细胞瘤一般包括两种类型即成人型和未成年型,在临床中成年型的发病率较高,也较为普遍,绝经后的妇女成为了卵巢颗粒细胞瘤发病的主要人群和高发人群,而未成年女性也可能发生卵巢颗粒细胞瘤,但是发病率较低。具相关的数据统计,未成年犯卵巢颗粒细胞瘤为5%左右。通过两组的对比分析,卵巢颗粒细胞瘤在临床中表现为低度恶性肿瘤,绝大部分属于临床中的Ⅰ期。恶性的卵巢颗粒细胞瘤病理学表现为有丝分裂增多,高尔基体数量较少和细胞核异型改变。在国外的医学文献中记载,卵巢颗粒细胞瘤一般占卵巢肿瘤的比重为1.5%——3%之间,而占卵巢恶性肿瘤的比重为2%——5%之间。在我国的一些医学统计中报道,在我国只有比较早的记录,在1980年——1989年的10年期间,对卵巢肿瘤的统计结果为,卵巢颗粒细胞瘤占所有的卵巢肿瘤的1.8%,而占卵巢肿瘤中的恶性肿瘤为7.4%,占性索间质肿瘤的比重最大高达87%。

依据2003WHO版当年的最新规定,卵巢颗粒细胞瘤背景可有卵泡膜细胞,通过这些的数据可以推测卵巢颗粒细胞瘤与卵泡膜细胞瘤在临床表现有诸多相似的地方。卵巢卵泡膜细胞瘤在临床表现中,会伴有腹痛、腹胀等肿瘤的压迫症状的出现,有少数患者还伴有内分泌症状,雌激素分泌异常,分泌过高或者还表现出男性化的特征,还常引起患者的子宫内膜发生变化。卵巢颗粒细胞瘤在临床中主要表现为青春期早熟,处于育龄期的妇女月经无规律紊乱,妇女绝经后阴道出血现象等。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卵巢颗粒细胞瘤与卵泡膜细胞瘤两组的患者没有明显的发现盆腔是否有包块、阴道流血、月经紊乱、子宫有无明显变化等现象,通过统计学分析,仅对子宫内膜变化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卵巢颗粒细胞瘤与卵泡膜细胞瘤的临床特征进行的多种因素的对比分析,各因素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无法获取具体的临床特征,由此可知,卵巢颗粒细胞瘤与卵泡膜细胞瘤在临床特征中具有较高的相似度。

综上所述,卵巢颗粒细胞瘤与卵泡膜细胞瘤在临床表现中相似度高,但卵巢颗粒细胞瘤易出现子宫内膜异常,并且绝经后患者的年龄相对较小,两者MRI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参考文献

[1]朱北川,王冬青.卵巢颗粒细胞瘤与卵泡膜细胞瘤临床及MRI特征对比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6(04)。

[2]邹玉坚,郑晓林,李建鹏,王刚,杨沛钦.卵巢颗粒细胞瘤的MRI和CT特征性表现及与病理对照[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07)。

[3]杨梅,郭顺林,雷军强,殷亮,卢星如,翟亚楠.卵巢卵泡膜细胞瘤MRI表现与病理[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