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育人,提升美术素质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3

以美育人,提升美术素质教育

杜正华

山东省荣成市十二中264300

摘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推行素质教育改革大潮的驱动下,在新课程标准的倡导下,我们应该以美育为突破口,在考虑学生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基础上,适当降低美术知识、技能的难度,多用美的事物、美的环境去熏陶孩子的心灵,使学生在智能、心理和品质等方面得到和谐、协调的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以达到以美育人、提高素质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环境活动熏陶提升

一块石头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难免会给人带来烦恼和不愉快,然而当我们用布包裹装饰它,然后示人,我想不但不会给人带来反感,反而会令人欣慰。什么原因呢?道理很简单——“以美示人”。今天,我们对孩子进行美术教育时,也要用这种“美”的方式育人,提升美术素质教育。

以往初中阶段的美术课,美术教师一般只是把自己在校学习的专业美术知识和技能那一套教学模式移植进美术课堂,上课时要求学生直接进行临摹或写生的造型训练,整个课堂教学显得枯燥、乏味,教师和学生的热情在一点点地消退。教师过于注重美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了美术具有传递情感和交流思想的功能,割裂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漠视学生情感体验方面的需求。很多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对美却“熟视无睹”,发现不了美,体验不到美,感受不到美的熏陶,更谈不上为美而感动。这样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只有通过课程改革,使美术教师尽可能选择对学生发展有用、学生感兴趣的、能够学会的知识与技能,并使之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让学生在各种美的事物、美的环境下汲取营养,陶冶情操,愉快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来发展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从而形成有益于社会和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利用优雅的校园环境,激发学生的情感

校园是学生的乐土,是陶冶学生情感的好处所,是进行美育教育的天然课堂。校园中的花红柳绿、高墙矮地,永远都值得学生留恋忘返。走在高楼矗立、树影婆娑的校园中,你会发现校园中的每一处环境无不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芳叶纷飞、翠绿如滴的花草树木,给学生以欣然向往、生机蓬勃之感,是学生进行室外写生的好地方;静静矗立的人物雕塑,不但能给学生以启迪,而且也是学生进行人物泥塑练习的首选之地;色彩斑斓、形式多样的各类标语、名言、警句,不但给人以提示、警告,更是学生进行自主临摹美术字体的好版本;科学家画像,不但让学生记住了他的伟绩,辨认着他的五官、神采、绘画种类,更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楷模,它在无言中激励学生热爱科学、坚信科学,勇于探索科学的精神,激发学生课外学习的兴趣;走廊里陈列的优秀美术作品,不但可以美化校园、营造艺术氛围、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与欣赏、评价艺术作品的能力。美术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建筑中的门厅、走廊、教室等场所经常展示各种美术作品,如举办课堂作业展览、美术名作复印品展览、美术制作展等。楼梯里的名人名言、摄影展板,激励着学生的学习,规范着学生的行为,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去学习、品味、尝试,做到以名言警我,以我警别人。……这样的校园环境使学生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

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活教材,它影响、熏陶着学生的心灵,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有利资源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想象,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带动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如在讲解《优美的校园》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利用洁净、井然、宁静、典雅的校园一角,向学生讲解透视、取材、构图等知识内容。在讲解《环境艺术设计》这一课时,可利用校园操场环境和同学一起讨论如何对其进行简朴而美观的景观设计,并且采用钢笔画的特殊形式,用灵动的线条表现美丽的校园,绘制出了充满灵气的钢笔素描。“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通过描绘美丽的校园,学生从中发现校园的美,更激发了学生对学校的热爱。

二、利用多彩的课外活动,开拓美的视角

在单调、枯燥的课内学习之余,我们可以积极主动地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美育活动,它不仅可以扩大学生视野、增加学生学习生活经验,而且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发挥其创造力。如,定期举办校园艺术节、美术特长生比赛,参加各种企事业单位举行的各类美术活动等,让学生在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发展个性、体会成功的乐趣,使学生养成活泼、好动、积极、主动投入美术学习的好习惯。还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到美丽的田野、起伏的山丘、波澜壮阔的海边等自然景物中,去认识美好的事物,陶冶情操,净化情感。如:在春季组织学生到植物园去寻找“春天”,感受春天的气息,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并找出春天特有的自然现象,让学生回来后用绘画的形式将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到人们劳动的田间地头、工人伯伯的场棚、艺术工作者的作坊去,感受劳动的艰辛及创造的力量,了解艺术家的思想、生活、工作情况,了解艺术品的创作、诞生过程,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增加学生的艺术知识。如,参观具有地方特色的陶艺作坊,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传统艺术的制作过程以及蕴含其中的深厚历史文化背景,而且能使学生增添艺术知识,感受传统艺术文化;游览当地著名的山川、码头、水库电站等,感受、领略大自然的美,感受人类改造、征服自然的伟力,增进学生对自然环境、对祖国家乡的热爱之情。如:游览荣成市西霞口、圣水观、法华寺及赤山水电站等,在这些名胜古迹、历史博物馆、现代企业中,都可使学生认识到当地的悠久历史、灿烂文明,增强学生的乡土情感和历史责任感;走进当地城镇和周边农村的文化建筑、园林、民宅等地方,让学生观察感受现代化城镇的环境艺术、公共雕塑、现代建筑、公共设施,与自然景观、自然材料之间的差别变化,体会现代工业气息与古朴自然的乡村气息,欣赏评价两种不同文化的差别,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投身现代化建设的决心和热情,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环境,保护自然环境,激发环境保护意识。如,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越来越强,具有地方特色的荣成“海草房”、“石头房”都在慢慢减少,我们应该倡导学生,保护好这一文化遗产,不要随意破坏、改造。

开展这些课外活动时,美术老师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加以指导,让学生在明白此次活动的要求、意义和目的后认真观察、思考、探求,做好笔记、总结,使美育活动落到实处,收到实效,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获得学习动力,使学生在智能、心理和品质等方面得到和谐、协调的发展。

三、利用课外美术活动小组,熏陶学生美的心灵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建立美术课外活动小组,培养、发展学生的特长,深化、延伸课内学习,以优秀的美术作品展示自己、张扬自己、鼓励自己。在美术课外小组的天地里,学生相互交流、评论,发现自己的优点,调整自己的兴趣、爱好,逐渐地就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投入更大的精力、热情,自觉地、努力地去感受美、认识美、表现美、创造美,使自身的兴趣、爱好、专长得到培养、加深、提高,使得自己在美术方面获得更深层次的造诣,使心灵受到极大的熏陶。例如,在泥塑小组,学生学会如何把普通的泥土变成美丽可爱的塑像;在刺绣小组,学生学会用自己的巧手绣出精美的图案;在室外写生小组,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手中的彩笔展现美丽的大自然;在彩画小组,学生学会如何去舞弄色彩,如何去搭配世界上最美、最和谐的色彩,创造一个色彩斑斓的天地;在素描小组,学生学会如何去构建世上最美、最结实、最牢固的物体结构;在国画小组,学生学会如何去摆弄笔锋、水墨,创作最佳的笔墨情趣等等。在这些美术活动中,学生学会了如何运用美术语言描绘、歌颂美好的生活和美好的事物;学会了如何用自己的双手、心灵去感受、去欣赏、去创造一个个美的世界,在思想情感的深处受到美的熏陶,从而获得美的深层次体验、感觉。

四、利用各科教学中的审美因素,加强艺术整合

除了重视艺术学科的活动,我们还应该在其他各科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努力发现教学内容中的美,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也能获得审美教育。例如:语文学科中所选作品的意境美、人物形象美、结构美及语言美,数学课中的公式、定理,自然学科中的生命形态及其规律,历史、社会等学科中的人文思想,音乐学科中动人的旋律、意蕴深长的歌词等,它们所囊括的广阔无垠、千变万化、丰富多彩、扑朔迷离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无处不包含着美的内容和形式。在教学中,教师们要努力发掘其中的审美因素,将真善美统一起来,使审美的教育自然地融入其中。

众所周知,艺术是相通的。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艺术综合教育是挖掘音乐、美术、语言等艺术形式中存在的共同因素,并加以沟通、联系,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使学生的各种理解力达到高度协调发展,使学生的审美感知经验向整体综合的方面聚合转化,以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心理结构。譬如,在讲授《春天的畅想》一课中,我们选取歌曲《春天在哪里》,伴随着乐曲,将学生引入春的意境中,首先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感官感受音乐,让他们进行想象,学生纷纷表达出自己丰富的想象;我进一步启发学生,说说这段音乐给自己什么样的情绪和感觉,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感觉:喜悦、高兴、愉快、活泼等等。学生不但用语言表达了自己的感觉,而且还用夸张的、蹦蹦跳跳的动作来表现自己由音乐激发的情绪。然后根据音乐的性质来选择相应的颜色,通过绘画来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呈现出了不同的画面:有具体的形象,还有抽象的线条等等,画面各不相同,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在进行创作时,允许学生用多种多样的方式表达:有的用笔画,有的把纸揉成团蘸颜色来画,有的甚至直接用手来画,学生们尽情地用颜色渲泄自己的情感,甚至弄了满手满脸都是颜色也全然不顾,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绘画创作之中,创作出了一幅幅充满灵性的抽象艺术作品。最后通过欣赏散文《春》,以发展学生对美术的感受力、理解力及表现力。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进行跨学科的探究,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培养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利用美术作品展览会,体现学生自身的价值

一次美术作品展览会常常成为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深刻体验,是美术教育的一次盛会,它可以将来自不同学校的美术作品汇集到一个展览场馆中,大家平等交流,探究画意,发现美术作品中的新生技法,欣赏传统绘画方法,通过观赏新美术作品,发现各学校间的先进人物,让学生的心灵在参观中受到感染、震撼、鼓舞,激励学生去追随美术事物,实现自身价值。如荣成市博物馆刚刚举办的“中小学生素质教育成果展览会”上,每一个参展者都具备了较高的参展素质和参展能力,参展目的明确,参展效果明显,参展满意度较高。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一起参观了美术作品展览,在参观中,参展的学生作品被公布于众,学生发现自己学校的作品,便喜出望外,急奔画前,与同伴一起分享并体会着成功的喜悦。观赏到自己满意的作品,便与同学们一起评论、探究其所用的好技法、好材质、好题材,希望在自己的作品中也出现这样的效果。参观中每一个学生无不乐此不疲,在这些展览的作品上,他们或说笑、或争论、或观察、或埋头思索,都希望能发现一些更好的作品作为自己学习的目标,促进自身的发展,为迎接下一次的展示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次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陶冶了情操,塑造了灵魂。

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多年的美术教学经验让我深刻体会到,教师除了要教给学生最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外,更应该关注“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让学生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获得人生发展的动力。美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美育时应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陶冶孩子的情操,熏陶孩子的心灵,塑造完美的人格,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寓教于美,因材施教,培养出具有高尚情操、审美能力、健全人格、适应时代要求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美术教学实施指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与新课程通行》.中小学美术威海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3]《美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